分享

宁泽涛和他的上海师父

 老沈阅览 2015-08-30

一位“非典型”世界冠军的诞生

宁泽涛和他的上海师父

2015年08月30日  

  宁泽涛和教练叶瑾(右)。  本报记者邵剑平 摄

     龚洁芸

  宁泽涛,河南小伙,海军游泳队队员,喀山游泳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新科冠军。
  一夜之间,这位拥有高挑身材、阳光笑容的大男孩红彻大江南北。
  在今年8月之前,宁泽涛是神秘的,外界对他几乎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因为一篇名为《为什么宁泽涛的定位在虹口》 的微信,很多体育迷才知道,原来这位泳坛的新秀,9年来一直在上海训练、生活、成长。
  同样很少有人知道,在宁泽涛身后,那位把他从一个底子并不出色的“小身板”带上世锦赛百米自由泳最高领奖台的上海籍教练。
  伯乐识马,中国游泳队前总教练陈运鹏如此评价:“宁泽涛的先天条件并不出色,他的成功,叶瑾教练功不可没。”
  8月的一天,记者走进了位于广灵二路那个“神秘”的海军体工队,走近叶瑾带着宁泽涛一路成长的9年时光。

  灵气打动了她

  初次见面,叶瑾并没有把眼前这个才1米6出头的小男孩放在心上。
  2006年,宁泽涛的妈妈托了熟人,把宁泽涛从河南带出来,送到了海军游泳队总教练叶瑾的面前。那时候的叶瑾,因为带出了三破200米蛙泳世界纪录的名将齐晖,早已名声在外。
  但以叶瑾专业甚至有些挑剔的眼光,这孩子的先天条件并不理想:个子不算高,体格瘦弱,脚腕很硬,四种姿势技术不完善,速度也不快。倒是那双充满了灵气的大眼睛给叶瑾留下几分印象。
  于是刚开始的时候,宁泽涛被安排跟着小教练主项练蛙泳,冲着叶瑾而来的他每次看到叶教练带着大队员们训练,眼里满是羡慕。
  直到北京奥运会前夕,叶瑾才真正记住这个叫宁泽涛的小家伙。
  那天回体工队拿东西,仅十分钟的时间,叶瑾关上房门,看到一个小男孩安静地站在门口,轻轻喊了一声“叶教练”。体工队里队员很多,叶瑾一时想不起男孩是谁,问了他一句:“你是?”“我是宁泽涛。”
  这是师徒俩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对话,到现在,叶瑾都记忆犹新:那天,他从3楼陪着她走下楼梯,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一直送她到楼下,等她上了车才离开。“很少有队员会陪着教练走这么长的路。”叶瑾笑着说,“他想引起我的重视。这孩子脑子活络,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那之后不久,叶瑾开始关注这位透着灵气的小队员。北京奥运会从国家队回来之后,叶瑾亲自带他,宁泽涛也从刚开始的蛙泳转项混合泳。2009年,16岁的他在全运会个人混合泳比赛中崭露头角,第一次闯入了决赛。在以后的训练中,叶瑾发现,四种泳姿中,宁泽涛的自由泳很有特点,安排25米冲刺,他的动作节奏和爆发力都非常好。
  一向自信的叶瑾当机立断:改项游短距离自由泳,就此宁泽涛有了新的目标。
  那时候,叶瑾并没有给宁泽涛勾画过未来。她只知道,因材施教,要给每一位队员选择最合适的项目。

  从“小病号”到世界冠军

  和擅长短距离自由泳的白人运动员相比,宁泽涛是“吃亏”的,他是“非典型”的顶尖运动员。
  在叶瑾几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宁泽涛也是“非典型”的。
  在海军体工队,宁泽涛曾经是出了名的“小病号”。“他这小身板,每3个星期必要出现状况,不是发烧就是身上各部位出现疼痛。还有就是老胃病。”叶瑾摇头笑着说,“要是一个月相安无事了,倒要轮到我和队医觉得奇怪了。”
  从小身子弱,是宁泽涛选择游泳的初衷,没想到,这个“特点”始终伴随着他。体温一到37.3摄氏度,叶瑾就会给他放假。
  每每这个时候,叶瑾就会无奈地对他说:“又生病了?你又给我出‘题目’了。”宁泽涛一躺下,就打乱了叶瑾原本安排的训练计划。“他是我所带队员里比较难带的一个。”回想起来,叶瑾依旧摇头,“要提防着他生病,又要想方设法给他调理身子,还要随时改训练计划”。
  但是,宁泽涛却又是叶瑾改造最成功的一个。这一点,不仅得到了圈内人的好评,也得到了宁泽涛澳大利亚外教的认可。
  身体不好,叶瑾就想方设法给他调理,训练方法、饮食习惯、治疗手段,叶瑾都亲自过问,寻求权威专家,研究最有效方法。虽然从小胃肠不好,但宁泽涛既挑食又贪吃,在队内,他曾因早饭不吃鸡蛋、牛奶而被严厉教导。慢慢的,宁泽涛身体变得硬朗,生病的“周期”拉长了,训练成绩就上去了。在自己上铺正对的天花板上,宁泽涛悄悄贴上了“我要破亚洲纪录”的座右铭。
  在训练上,“技术派”的叶瑾也为宁泽涛动足了脑筋。
  在海军体工队陈旧的力量训练房里,有好几台“特制”的铁片拉力器。这是叶瑾与厂家经理共同设计、要求厂方为队员量身定制的。和普通机器不同,这里的机器分为“两段式”:多加一个滑轮,做了缓冲设计,既能减少拉伤几率,又能让专项肌肉练得更有针对性。
  宁泽涛打腿差,和波波夫、霍根班德等短距离自由泳名将相比,他的“锄头脚”成了最大弱点。怎么办?在叶瑾眼里,只能向“科学”要成绩。
  百米自由泳提升速度,有两个方法,增加牵引力和减少阻力。宁泽涛属于后一种,更注重技术。这次喀山世锦赛的决赛,宁泽涛一直到75米的时候还是落后的,但最后25米,他后来居上,赢得干脆利落。这是一种训练能力的体现。
  这短短25米距离,凝聚了叶瑾教给他的“秘籍”:平日训练,宁泽涛被反复要求练习25米憋气,因为不呼气就能减少阻力,加快速度;另外,叶瑾也为他细抠每一个细节——光一个到边技术,就训练了无数次:手必须伸直,或许一个手指尖的距离,就能赢得宝贵的0.01秒。
  有人说,宁泽涛这个世锦赛冠军,澳大利亚外教布朗5个星期的特训功不可没。但内行人知道,叶瑾在澳洲外训时花的心思。
  布朗虽然对中国运动员前半程的改造颇有心得,但在身体恢复方面,却是中国教练的强项。在澳大利亚集训期间,叶瑾在游泳池边,寸步不离弟子,如果在训练中偶尔强度过大,叶瑾就会与外教商量,是否需要减少运动量。
  这些年来,宁泽涛甚少受伤,这和叶瑾训练手段方法到位、关心有加不无关系。
  所以,陈运鹏说:“宁泽涛登顶100米自由泳,不是奇迹,而是凝聚了叶瑾教练这些年来的心血。”

  染回去的黑头发

  世锦赛百米自由泳的颁奖典礼,宁泽涛站得笔直,一个标准的军礼,帅气而又坚定。
  从他走进海军体工队大院、穿上海魂衫的那一刻起,他就被告知:我是军人。
  军人是什么样子?宁泽涛从小就知道:严于律己、勤奋进取。无论是齐晖、赵涛、曲敬宇或是赖忠坚等,叶瑾培养的冠军们,个个都是过硬的好战士。宁泽涛也是如此,一路走来,有关他的负面新闻少之又少。
  叶瑾自己一路就是这么过来的,对于徒弟们,她更重言传身教。
  1956年,叶瑾出生于上海的一户教师家庭,妈妈是长乐路第三小学的老师,年幼的叶瑾经常跟着母亲去看游泳比赛,也喜欢上了游泳。那时母亲很忙,7岁的她为了学游泳,每天早上5时30分就独自走去学校练游泳。独立的性格让她很快成长,也为她走进军营奠定了基础。
  1972年,年仅16岁的叶瑾进入南京军区体工队,经过努力,她曾获得过全国冠军。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她不得不在20岁退役。
  但她没有离开心爱的泳池,那些年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被她带给了弟子们。
  所以一到体工队,小教练们告诉宁泽涛,拜叶瑾为师,就要吃得起苦。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前,系统大运动量计划刚实施,就有队员喊吃不消,宁泽涛等男队员都累得趴在泳池边。可叶瑾回应的只有一个:没看见。“心疼就是放纵。同情是最要不得的,因为赛场上没有对手会同情你。”叶瑾这么对弟子们说。
  铁的纪律,更是叶瑾队中不可逾越的警示线。在叶瑾看来,军人更要有军人的样子,不可走偏半步。
  至今为止,体工队的队员们依旧保持着没有手机的“原始生活”。每周的二四六日傍晚,宿舍楼一楼的3部公用电话就热闹起来,这是孩子们难得的亲情时刻。没有手机玩,队员们并不怨,他们知道,叶教练是为他们好:“每天的训练时间有限,晚上按时休息是恢复体力的保障,时间一旦花在手机上,就会变得没完没了。”
  到现在为止,每一层宿舍楼保持着只有一台电视机的传统。这唯一的电视机安在楼道里,想要看电视时,队员们搬椅子坐在一起,值班教练可以一目了然。
  宁泽涛就是这么长大的。至今,他也没有享受过“特殊待遇”。
  在那幢简陋的宿舍楼里,他依然和小一岁的黄贤搏当着室友。黄贤搏的眼中,宁泽涛还是那个“室友宁泽涛”:训练之余一起聊天、谈心,心情好的时候弹吉他,或者就静心看看菲尔普斯的传记。
  去年的仁川亚运会,宁泽涛一战成名。叶瑾听说宁泽涛“做了头发,还染了黄颜色”,她理解,小孩子嘛,情有可原。她没有当面责备宁泽涛,而是通过助理教练传了话:别忘了军人该有的样子。
  之后,当叶瑾再看到宁泽涛时,他已变回了那个留着清爽黑色短发的大男孩,看到叶瑾时,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一见你就想笑

  从1990年进入海军队担任教练以来,叶瑾在虹口这个3.7亩的体工队待了整整25年。用她的话来说,“我只是耐住寂寞做了一件事情”。
  每天上午到队里训练,从周一到周六,叶瑾把她几乎所有时间,贡献给了这支队伍,和她的弟子们。
  女儿曾经不止一次对母亲说:“我好妒忌齐晖姐姐,因为妈妈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我在一起多得多得多。”如今,带完了齐晖,叶瑾又把所有时间贡献给了宁泽涛。
  在带教宁泽涛的7年时间里,叶瑾离开了上海的家,把刚刚出生的外孙托付给住家阿姨照顾,带着他走南闯北参加比赛。
  和齐晖一样,宁泽涛也是懂得感恩的孩子。他知道叶瑾为他倾注的心血,以及为他放弃的天伦之乐。
  他并不是懂得花言巧语讨教练欢心的孩子,但他懂得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报答叶瑾。
  这样的场景曾经无数次地上演:宁泽涛一看到叶瑾,就情不自禁地笑了。问他为什么笑,他直话直说:“就是因为很久没见您了,看到您开心。”在澳大利亚集训的时候,齐晖开着车。突然,宁泽涛冒出一句:“叶练,我唱歌给您听。”“好啊。”
  想了老半天,宁泽涛憋出了一首 《打靶归来》。虽然在叶瑾听来,徒弟有些走音,但她听得津津有味。
  如今,就算出名了,叶瑾依旧是宁泽涛最尊敬的“叶练”:世锦赛夺金后,他第一时间把拥抱给了恩师; 体坛风云人物颁奖仪式走红地毯,宁泽涛走在叶瑾后面,及时为她递上签名笔;这次载誉归来走出机场时,他悄悄地说:“叶练,您走前面。”平日里,他还会隔三差五问起叶瑾90岁的老母亲:“叶练,外婆身体好吗?”
  师傅领进门,宁泽涛懂得尊师重道的道理,也明白他的金牌里有叶瑾的功劳。
  有礼貌、谦逊、懂事,这是宁泽涛给旁人的印象。在叶瑾看来,宁泽涛很善良,而且有分寸。
  回到上海后,并不出名的海军队一下子成了热门地标,前来追星的粉丝很多。宁泽涛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运动员,所以每每这个时候,他总会躲得远远的,专心于训练之中。但是有一次,他从门卫师傅处得知,一位聋人姑娘在门口等了他整整一天,他毫不犹豫地为她签了名,照了合影。在整个海军队,宁泽涛是唯一一位可以穿赞助商运动服的运动员,他悄悄嘱咐赞助商,在自己的服装上印上大大的“NAVY(海军)”字样。
  宁泽涛成长的道路上,叶瑾是他的指路人,这一路走来,走得不偏不倚。
  叶瑾希望,他未来的路,也能继续这么走下去。
  世锦赛回来,宁泽涛有一段时间忙于商业活动,他告诉教练:“光拍一个出发镜头,上午要跳20多遍,下午还要跳20多遍,比训练还累。”
  好在,一结束活动,他就及时归队了,上下各2小时的训练,重新开始。9月份的全国游泳锦标赛和之后4年一次的军人运动会,在等着他。
  未来,大红大紫的宁泽涛会进娱乐圈吗?会只忙于商业活动吗?这是外界担心的问题。叶瑾笑笑:“我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也相信,他会有自己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