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年级(上)作文导写(八)巧妙构思

 江山携手 2015-08-30
 

训练目标: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明白,同一个材料,由于构思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写作效果;

         让学生学会几种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文章只有一波三折才具有吸引力.

训练时间:两教时

训练过程:

     一, 出示一篇在结构安排上有毛病的文章让学生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感悟文章结构的重要性(见学案);

     二, 指出同学们在平时习作中经常出现的结构病因;

1,节外生枝    2,逻辑混乱    3,层次不清  

4,忽视照应    5,剪裁不当

     三, 设例谈文章如何做到使结构美起来.

        (一)开好头的几种方法

1,直对中心法  2,制造疑问法  3景物渲染法  

4,先声夺人法   5,妙语导入法

        (二)结尾的几种方法

           1,亮出高见,以深取胜 

2,敞开心扉,以情取胜

3,悬问求解,以疑取胜

           4,陡转立止,以疑取胜

         (三)行文的方法

           1欲扬先抑      2一 波三折   

四, 再用例文,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结构应该遵循的法则

文似看山不喜平

五, 揭示本课训练

根据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精心构思,自拟文题,写一篇记叙文

1、上初中了,我想要一台电脑,爸爸妈妈却很为难;

2、 在我的努力下,爸爸那天终于搬回一台电脑;

3、 第二天,我满心欢喜地把这消息告诉同学们,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我;

4、 经过和几个同学的交谈,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提醒:

1、材料仅是框架,具体的内容却要通过想象来完善(可以添加一些东西),       

2、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而集中的主题;

3、行文要流畅,线索就要明确;

4、提供的材料顺序,不一定就是你行文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什么详写,什么略写,怎么开头,如何结尾,都要根据你自己的构思而定。

记住:文似看山不喜平

  六, 学生构思写作

  七, 修改誊写

 八, 交流评价

 

第八作让结构美起来学案

教学目标: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一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说出你的评价

我的爸爸(原稿)
     我爸爸是一个为人正直、敢于碰硬的人,但他为了他的儿女们却放下自己的面子,

不得不去求人。

    那一年,为了给我姐姐找个工作,他到处求人,好不容易才找到有决策权的张局长家。他说,整个冬季,他先后十几次到张局长家里去送礼,请求他接受我姐姐。为了能见上张局长的面,他每次都是一大早就赶到张局长家门口。冬天天冷,为了驱寒,他不停地走动着,搓搓双手,哈哈热气.一有人从楼上走下来,他连忙低下头,侧着身子。好不容易等到张局长家开门了,我爸爸连忙走进去。张局长的爱人看见我爸爸又来了,心里很不耐烦,语气生硬地说:“老黄,你怎么又来了?有什么事到办公室去找张局长嘛!”我爸爸嗫嚅着,陪着笑脸,只好把气愤和尴尬吞到肚子里去。

    其实,我爸爸是最不怕官的,在工作中只要他认准了,他就敢于顶撞那些当官的。那一次,镇里的王书记说要我爸爸的厂子停下来,叫工人们到别的厂子去帮忙。我爸爸一接电话,火就来了:“我们厂刚接了一批急活,现在如果丢了,你让工人们喝西北风啊?王书记的意思?王书记说理解也得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你莫拿官帽来压我,我不怕官!只要我有理,天官也不怕!” 后来,人们都夸我爸爸有骨气,因为那个王书记为了保住他侄子的厂子而不惜损害其他厂子的利益。

    我爸爸就是这样,不怕官,敢说直话,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我爸爸对待自己十分严格,生活上十分节俭。
     常常是清晨他就出发了。他肩上扛着一大捆,一只手向上,手指散开按着它,另一只手提着一小捆——他准备去县城给客户交货。
     下车后,他总是买一个烙饼,吃完后就又扛着大捆提着小捆快步往前赶。只要扛得动,他从不请车,就为节约三块钱。直到中午时,他才急急忙忙赶回家吃饭——他是不会在餐馆里花钱吃饭的。

这就是我的爸爸.

二  例文引导

                                 啊!五元钱
    星期天下午,我从家里回到学校,就和李斌他们一块儿去司务长那里买餐票。轮到我时,一摸兜,天啊!兜里的钱呢?我紧张地摸遍浑身上下,最后只能面对这样的不幸:兜里的5元钱不知何时已“不翼而飞”了。我心中难受极了,因为这5元钱还是爸爸上山砍柴换来的,为此,他还砍伤了手。想起爸爸那只血淋淋的手,我鼻子一酸,忍不住“唏嘘”起来。

   回到教室,我坐在位子上发呆,心中好不懊丧。李斌兴冲冲地走进来,大声地说:“小双,刚才我在学校路边捡到5元钱,一定是你的。”我惊喜着望着李斌,但看到他放在课桌上的那两张2元和一张1元的票子,我又沮丧了。我拿起那些钱递回给他:“我丢的是张5元钱的票子,你去问问别的同学吧。”

    食堂快开饭的时候,王平凑到我身边神秘地说:“小双,请客吧!你丢的这钱是我在厕所里捡到了。”说着,递给我一张5元的钞票。我感激地接过钱一瞧,不由地叹了口气说:“这钱不是我丢的。我那5元钱是旧式的‘捅锅炉’,不是这种新式的‘双人图’。你去问问别班的同学吧。”王平一愣,露出几分尴尬。突然,他塞给我张餐票就一溜烟地跑了。我望着那张餐票,望着王平远去的背影,心里的懊丧顿时少了许多。

    晚自习时,我打开文具盒,准备温习功课。奇怪,盒子里怎么冒出个纸包包?我好奇地拆开纸包,啊!是一叠整整齐齐的毛票。纸包上还写有字,我急忙展开一看:

胡小双同学:

 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这是全班同学的一点心意,望收下!

                                                               班长江林

    我抬起头看看四周,李斌、王平和其他同学正微笑着望着我,哦,我全明白了,全明白了。不知怎么,我擅抖着的嘴唇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觉泪水早已夺眶而出……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我拿着笔,翻开课本,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可敬的同学,也为我们可爱的班集体争口气。

猛地我眼睛一亮:乖乖!那5元钱正安祥地躺在课本里。瞧我,自己把钱夹在课本中,怎么竟忘得一干二净?

 

一双新布鞋

 像杨柳盼春风,像小河望解冻,我日夜盼望着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的那一天,因为只有那时,我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工资”,我才能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

    许多年来,尽管家里已经拥有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等现代化家电,父亲也一改往日的土布衣服,终于西装革履,但我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双新布鞋作为礼物的欲望却愈加强烈。

    小时候,家乡总是闹旱灾,勤劳淳朴的父亲终日忙碌在黄土地上,但一年到头,贫瘠的土地赐给人们的总是少得可怜的半袋麦子。生活是这样的艰难,想上学简直是做梦。然而,如此窘迫之中,父亲毅然卖掉了爷爷分给的老黄牛,送我去乡里上学。父亲不识字,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读很多书,父亲没有太多的知识,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有知识。

    那天,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学费的时候,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不敢抬头,不敢去看父亲那希望与疲惫交织的眼睛。扭转身,故作平静地走了。到了半路,我实在忍不住了,靠在一棵大树上痛哭起来,我想起了父亲穿着烂鞋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情景,想起了父亲粗糙的双手,想起了体弱的弟弟饿得直哭的情景……我跑到镇上,用父亲给我的学费买了半袋米回到家中。然而,父亲却一下子暴怒了,他脱下脚上的烂鞋,劈头盖脸地朝我打来,还不停地骂我“不争气,没出息”。第一次见父亲这样生气,第一次挨父亲的打,我惊呆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躲在墙角,任凭父亲的“布鞋雨”落在肩上,背上……

       长大了,逐渐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便拼命地读书学习,只为让父亲欢心,只为让父亲脸上有光——他有一个识字的女儿。贪玩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双打我的布鞋;懈怠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场无情的“布鞋雨”。

    然而,年少的我毕竟容易受诱惑——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城里的一个姑娘,于是我开始追随她上影院,进饭店,打电子游戏机……学习忘了,父亲的希望也置之脑后。待期末考试,拿着分数少得可怜的成绩单,我才有了一丝慌乱。回到家里,不容辩解,我又挨了一顿打,这是父亲第二次打我,仍是用布鞋。于是,从那时起,我便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忘记父亲的布鞋……

    13岁的时候,我考进了重点高中,父亲却因去广州做生意未能与我分享快乐。后来几个月回家一次,总发现家里变化神速。父亲不再穿布鞋,换了锃亮的皮鞋;对我的成绩,也不再时时关心,他每次出差回来,带给我的不再是书,而是昂贵的服装。有好几次,当我拿着成绩单,准备去迎接“暴风雨”的时候,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我只有一个感觉——父亲变了,再不是那个生活窘迫却要让女儿读书的时候,再也不是那个视知识为珍宝的父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亲有钱了吗?我无法明白。

我多想再听一听父亲的教导;多想在我懒惰的时候,再挨一顿父亲的“布鞋雨”;多想再看一看父亲充满鼓励、充满怒火的眼睛。然而,每次我都失望了,父亲太忙了,忙得无暇爱他的女儿——他曾经引以为荣的女儿。于是我便常常盼望,盼望能在发工资的那一天,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让父亲在无言之中重新回味那个遥远的“布鞋的故事”,告诉父亲,女儿仍然需要他的“布鞋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