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母亲》教案1

 江山携手 2015-08-30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能力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转的语体特点。

           3、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延伸拓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母爱,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忽视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阅读

胡适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文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是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朗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那几件事?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教师点拨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解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意。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炼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回顾人生历程时,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讨论后交流结果,教师点拨。

2、品味关键语词,把握自转的语体特点。

课后题第二题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我”的童年经历(铺垫、呼应)

对“我”的管教   “严师”“慈母”     怀

主    当家之难   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体    不受污辱   捍卫名节  “很有刚气”   

影响“我”的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