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能力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资料阅读 胡适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文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是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朗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那几件事?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教师点拨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解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意。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炼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回顾人生历程时,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讨论后交流结果,教师点拨。 2、品味关键语词,把握自转的语体特点。 课后题第二题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我”的童年经历(铺垫、呼应) 对“我”的管教 主 体
影响“我”的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