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居功的故事_文锦书屋_天涯博客

 changdaquan 2015-08-30

     功成而弗居,做人大智慧。《道德经第二章》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也就是说,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老子的这番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如何居官做人的智慧。“居功不傲,知荣守辱”是说一个人有了功劳也不要骄傲;只有明晓什么是荣耀,才不会做出自取其辱的事情。不自是而露才,不轻试以悻功。这些贤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做人居功不傲的要旨。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智者都能够做到功成身退,得享善终;但也有些人功成之后不知进退,而是继续留恋权柄,贪图荣华富贵,甚至炫耀功劳,给自己埋下了灾祸的种子,不得善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能够居功不傲,甚至功成身退,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他将会成为最终的赢家。史上有几个不居功的人物,让我比较欣赏。

 

     一是屠羊说,他是楚昭王时一个卖羊肉的市井屠夫,地地道道的小人物。他生不逢时,隐入尘世。后来,一段非凡的人生经历,竟让竖子成名,留下一篇佳话。 话要从楚平王说起。他误听谗言,错杀了伍尚父子。伍员侥幸逃脱,投奔吴国,受到重用。为了报父兄之仇,他带领吴国军马,打败了楚国,掘平王墓,鞭尸泄愤。 楚昭王逃到随国,屠羊说作为难民,一直跟着昭王逃亡。在流浪途中,他主动解决楚昭王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帮助他渡过了难关,楚昭王对此非常感激。复国后,他念念不忘屠羊说的功劳,派大臣去问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屠羊说说:“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国,我也跟着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羊肉摊,这样便等于恢复了我固有的爵禄,还要什么赏赐呢?” 昭王再下命令,一定要他接受,屠羊说却说:“这次楚国失败,不是我的过错,所以我没有请罪杀了我;现在复国了,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也不能领赏。”楚昭王听到这样的话,知道这个摆羊肉摊的不是普通人物,于是叫大臣召他来见面。屠羊说说:“按楚国的规矩,一定要有很大的功劳,受过重赏的人,才可以面见国王。至于我,文没有保存国家的本领,武也没有和敌人拼死一战的勇气,当吴国的军队打进首都时,只因为怕死而逃走,并不是为了效忠而跟随国王的。现在国王要召见我,是一件违背政体的事,我不愿意天下人来讥笑楚国没有法制。” 

 

      听了这番理论,楚昭王更觉得这个羊肉摊老板非等闲之辈,于是派了一位官居司马的大臣子綦去请他,临行时吩咐说:“这个羊肉摊老板虽然没有什么地位,不过他所说的道理非常高明,现在由你去请他来,我要赐他国家三公的高位。” 可屠羊说还是不吃这一套,他说:“我知道三公的地位,比我一个羊肉摊老板不知要高贵多少倍,年薪万钟之禄,恐怕我一辈子也赚不到那么多。可是,我怎么可以因为自己贪图高官厚禄,而使我的君主得一个滥行奖赏的恶名呢?我还是不能够这样做的,请你们还是让我摆自己的羊肉摊子吧!” 

 

      这件事感动了楚王,感动了楚国,也感动了生在楚国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庄周。庄周先生在他的名著《庄子?让王篇》中介绍了屠羊说的故事,用屠羊说立了大功后再三不肯做官的超凡举动,阐释庄老的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

 

     二是范蠡,他激流勇退,隐姓埋名成商圣。解放以前,我国城镇的许多商铺都常贴这样一幅对联,“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陶朱指陶朱公,即春秋时期越国的宰相范蠡。这对联的上联说的,无非是说在做生意上要压倒他的这个意思。当时,越国和吴国同处江南,连年交战,积怨甚深,先是越国杀死了吴王阖闾,后来阖闾之子夫差又将越王勾践俘虏。越国大臣范蠡和文种通过买通吴王亲信,向吴国割地赔款,进献珍宝,这才保全了勾践的性命。勾践在吴国当俘虏期间,忍辱负重,表现得志向全无,使吴王夫差放松了警惕,还让勾践回到越国。范蠡随勾践回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使越国恢复了元气。另一方面,向吴王夫差进献西施等美女,荒废吴国国政,使吴国逐渐衰败。后来越国趁吴王夫差出兵与中原诸国争霸之际,攻打吴国,终于把吴国打败。夫差走投无路,自杀身亡,越王勾践总算大仇得报。这时,功勋卓著的宰相范蠡不仅没有居功邀赏,反而激流勇退,从此隐姓埋名,弃政经商,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商圣”陶朱公。史载陶朱公与夫人西施三次聚财万贯,又三次散财接济贫民。

 

     三是宋璟,他是唐玄宗的贤相。此人于公元七一七年任广州都督。当时的广州虽然已是商港,但居民的房子都是茅草盖的,经常发生火灾。宋璟把中原地区烧砖瓦、盖砖瓦房的经验传播到了广州,居民建起了砖瓦房子,从此就不怕火灾了。不久,宋璟调回京城当宰相。第二年,广州有人要为他建立“遗爱碑”,宋璟却向唐玄宗上疏,请求禁止。他说,:“我在广州所做的事,是不值得记载的。因为我当了宰相,所以有人对我作了过分的颂扬。如果让他们立碑,只会助长那些阿谀谄媚之徒,要革除时弊,请从我开始!”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见。宋璟的不居功,算不上是功成身退的,他可能是汲取了前人的教训,防范于未然。

 

     当然也有例外的,如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文种。他与范蠡同样是一位功绩显赫的大臣,他们一起辅助勾践雪耻灭吴,成就霸业。不过,他和范蠡的行止却恰恰相反,当越国的军队横行江淮时,范蠡从齐国写了一封信给文种,说明勾践的为人,劝告文种引退。文种舍不得高官厚禄,只是称有病不朝,这就更加引起勾践的怀疑。有人诬告文种谋反时,他却因为不听范蠡的劝告,继续留在勾践身边,被勾践找了个借口杀了,没得善终。文种为越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想到勾践居然会对他来这一手。

 

    屠羊说、范蠡、文种、宋璟四个古代人,在功成之后,对个人的行止各有不同的态度。屠羊说再三再四地不肯作官,其实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老庄精神。屠羊说的确是一个淡泊的智慧高人。效法屠羊说的精神与做法,学习这位世上第一高人,那么“万事浮云过太虚”。荣誉也好,毁谤也好,都不过是碧天之上的一片浮云,一忽儿就要被风吹散。此乃老庄之学的上乘修养功夫,对于今时今日挣扎于商业社会的众位精英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以往人们大多数推崇范蠡而瞧不起文种,这其实是不公正的。范蠡那一套无外乎就是明哲保身罢了,文种可以说有失知人之明,但是要求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不恋栈于富贵功利,也未免太苛刻了。宋璟为政广州造福百姓,功成不居功,实为难得,此公身在朝廷之后,还念念不忘革除时弊,十分令人敬佩。我们现代人,能从屠羊说等几个古代人的不居功故事中能感悟到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