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控制欲or溺爱狂,快看看你属哪一类家长!

 埃达 2015-08-31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同样是爱,结果却大不相同。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成长模式。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你对孩子有何影响,你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忽视了一些东西,该如何改变,下文将为你一一解开。


针对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A:控制型父母——'高要求、低反应' 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没有弹性,认为孩子必须遵守家长制定的规矩,期望绝对的服从,不能有丝毫的反抗。喜欢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讲究纪律和服从,甚至会限制孩子的自主性和想法。孩子最好是“听话就好”。


优点:用这方法的父母会看到孩子最快的反应。只要孩子一天还是抱有“害怕”的心理,她/他一天都会“听话”。


缺点:现今的孩子从小就面对一个科技资讯充沛的复杂环境,让孩子“害怕”的因素越来越多。(网络,电视,电玩,天灾,人祸)所以,孩子会照着自己天生的特质和环境教育的影响,演变成以下可能的成长过程。


第一种孩子,这种高压教育方法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甚至打从心底里厌恶,容易变得自卑,情绪管理比较容易出现偏差。孩子脾气特别暴躁,对周遭的人怀有敌意。严重者,可能引起家暴。


第二种孩子,这种高压强迫式教育方法使孩子常受到恐吓,容易变得敏感、对什么新的事物感到害怕。严重者,还可能患上焦虑症或恐惧症。


解决方案:其实孩子们心理特别希望能与父母进行互相尊重和友善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深心灵层次的互相了解和支持,让爱流动。



B:溺爱型父母——'低要求、高反应' 型




这类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和标准,给孩子高度自由和自主。不论孩子怎么做,都认为是对的,从不严厉批评,竭尽所能努力为孩子塑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和“容易”的未来。


优点:这类型的父母是“24 孝父母”,没有自己,只为孩子服务。只要他们可以担保在孩子的有生之年都供给孩子美好的世界,这类孩子看似幸福的。


缺点:然而,实则相反,养在‘温室’的孩子缺乏容忍力,抗逆能力,自制力,任性、自私、不礼貌,容易出现冲动和攻击的行为,经常得寸进尺,不爱自己动手,长大以后可能会变得好吃懒作,生活自理能力差。受挫折的能力低,容易步上自残或自杀的决定。


解决方案:不挨摔的孩子是永远学不会走路的。父母们和孩子们应该进行良好的沟通,把担心转换为祝福,放心让孩子去尝试新的事物,创出自己的天地。


C:忽视型父母 ——'低要求、低反应' 型



这类父母与孩子一起的时间和精力最少,对孩子漠然,不关心子女的兴趣爱好、经历和交际,很少与子女谈心。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疏于照料,不受重视。


优点:这类父母可以忙自己的事物,永远把孩子摆在“忙碌”之后。孩子有很大的空间,自由发挥。在这类型的家庭教育之下,孩子会照着自己天生的特质和环境教育的影响,演变成以下可能的成长过程。


缺点:这种家庭只养不教,容易导致孩子冷漠、消极、孤独、自闭。自幼在情绪上受忽视,甚至受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产生很多行为问题,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会比较差,不容易相信別人,对家庭和社会可能产生敌对心理,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比较差。


第一种孩子因没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在青少年的阶段,特别容易认同和党派的“一体”的信念,或自暴自弃步上歧途。严重者可能会对社会产生破坏力。


第二种孩子会演变成非常强悍,什么事情都自己“扛”,比较不容易与他人接近,或难和他人有心灵的亲密感。从而,容易感到抑郁,患上忧郁症。


解决方案:这类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应多陪同孩子,多和孩子沟通。毕竟,孩子来到这世上是大人的意愿,他本身是没有选择权的。



D:平衡型父母 ——'高要求、高反应'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也认可他的情绪与行为。他们对子女温和而严厉,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并严格执行,鼓励沟通交流,平等对待,以引导代替控制。


优点: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十分谐调。在既有接纳,又有合理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较能独立自主地生活。与小朋友们交往时,也往往表现出有主见、有组织能力和高情商等优点。


缺点:这类型的父母都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明白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引导,爱心陪伴,和孩子,家人做出合理的的配合是需要付出精力和时间。为了提升自我了解和良好的家庭感觉,愿意需要不断的自我成长,努力更新学习。


由此可见,每一种教育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父母选择了什么,孩子便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你若不信,请向下看。


案例一:暴力男孩的养成




十岁的小杰才上四年级,但他个性冲动、易怒,有暴力倾向,时常与母亲起冲突,甚至互殴。抑止不住愤怒的父亲对孩子采取了粗暴的教育方法,经常对其打骂,并常对母亲实施暴力。这样的戏码在他家几乎不曾停止,暴力行为甚至伸展到公共场合里,警察也因邻人的投诉登门警告。


不堪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压力下,母亲带着小杰一起来到我的辅导室寻求帮助。小杰在会谈时和母亲恶眼相看,态度恶劣。母亲在辅导过程中,满是眼泪,诉说了丈夫种种不是,但始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有暴力倾向的丈夫和的儿子。


后来小杰的暴力行为越来越过分,甚至对父亲也磨拳擦掌,暴躁的情绪一次又一次爆发,父亲也只好一同前来辅导。通过观察、沟通后,发现小杰的冲动、易怒及暴力倾向都是由于家庭因素导致的。


小杰的父母是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属于大家都羡慕的中产阶级家庭。然而,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父亲的情绪长期起伏不定,易怒,有暴力倾向;尤其是妻子产后的唠叨和喋喋不休令其无法忍受,继而怒发冲冠,挥拳相向,孩子的满月日竟然是家暴的纪念日。家庭的氛围从此处于低迷和一触即发的恐慌中。


Alice寄语:


有责任感的孩子是有自信的孩子,而孩子的自信来自安全感,家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地方。一个不安全的家,又怎么会有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孩子呢?生活细节向来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在耳濡目染之下,小杰的价值观、行为和人格有被扭曲的迹象。他不懂得如何尊重父母,对他们的态度显得霸道、不讲理。生活于一个暴力的家庭中,他学习到以暴易暴,以暴力解决事情,不如愿便会以暴戾的行为恐吓他人。这一切被视为常态,对他而言是如此的理所当然。


父亲是典型的A型(控制型)爸爸,要求没有弹性,认为孩子和妻子都必须遵守家长制定的规矩,期望绝对的服从,不能有丝毫的反抗。喜欢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讲究纪律和服从,限制孩子的自主性。小杰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甚至打从心底里厌恶,容易变得敏感、自卑,情绪管理出现偏差,缺乏自信和主见,独立性差;不善与人交往,对周遭的人怀有敌意。


母亲是B型(溺爱型)的妈妈,是“24孝父母”,没有自己,只为孩子和丈夫服务。心里渴望在孩子的有生之年都供给孩子美好的世界。浑然不觉,潜意识里其实是想避开自己内心的痛苦。小杰心的伤害来自每天必须面对妈妈对爸爸的逆来顺受,可是暗地里不断用唠叨,恐吓来控制孩子,把孩子当成了对付父亲的棋子以营造她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世界”。


若想要解决小杰的问题,父亲要学会待人处世应有的的圆滑和弹性,情绪管理更是不能缺。而母亲要学会爱惜自己,尊重自己,理性的面对小杰和丈夫。


案例二:容易走神的小女孩




玲玲是一个九岁的小女生。生性活泼好动,爱做白日梦且纪律散漫,上课喜欢插嘴、讲话、爱走动、坐不住。虽然很聪明,却缺乏学习兴趣,时常不做功课,被老师标签为懒惰、顽劣、难教等。在家里,不愿和父母合作,父母认为她叛逆、不听话。


在老师的多次投诉下,父母将玲玲带来了我的辅导室。纤瘦的身影有着精灵的眼神,透着她这年龄不应有的成熟。在辅导的过程中,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玲玲的家庭,父母的关系紧张,长期分开居住。刚开始的时候,父亲是因为出差,所以不在家里居住。但是后来父亲发现回家的日子就会和妈妈吵架。所以几个年头下来,父亲索性自己在外居住。玲玲只在特定时间和爸爸相遇。


辅导的过程中,夫妻各执自见,都认为是另一方把孩子教坏了。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持不同的态度,对孩子的问题,生活习惯也反应不一,经常为了孩子的如何教孩子的问题陷入争吵,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致使家庭处于一种难过的境地。


丈夫指责妻子“懒惰”,整日上网看戏。埋怨妻子的原生家庭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只会用大喊大骂来教育孩子,而不像他一样好好和孩子解释。妻子理直气壮的反驳:“你这么厉害,你自己去教啦!你不也一样,遇到问题发脾气时辱骂孩子?”


Alice寄语:


很多时候,父母认为孩子有问题,希望孩子通过辅导来改变。可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绝对的,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她的环境,很多时候,是没有空间让她进行表达。她只有从别的途径来“释放“负面情绪。所以,只要是孩子的环境一天不改变,孩子的行为便不容易改进。就算暂时改进了,也往往不能坚持。


这对夫妻的感情早已亮起红灯。妻子在长期感觉不到丈夫的关爱和柔情之下,早在丈夫和孩子的关系里是“行尸走肉”,她扮演了C型(忽视型)妈妈和妻子。另一方面丈夫对妻子的冷淡,感受不到妻子的认同和仰慕,感到受伤。他认为自己是个“讲道理”的爸爸,却不知原来自己其实是A型(控制型)爸爸和丈夫。


玲玲在父母剧烈的争吵中,对他们的互相指责,感到愤怒,不满,烦厌。满脑子的困扰,让她容易分神。内心充满痛苦,不仅对学习进度没目标,没动力。对自己的人生也觉得灰暗和忧郁,更别提自愿和父母好好合作,“听话”了。父母扮演的角色不同,没有一个愉快的家庭环境。他们对待孩子的立场、意见不一致,令玲玲产生了逃避的心理,造成不负责任的性格。


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这对父母必须要坐下来好好的理清自己内心的包袱和负面情绪。A型的父亲要学会尊重和友善的沟通和取舍,而C型的妈妈要从新启动活在当下的喜悦。为了孩子或为了自己也好,夫妻两人应该把关系好好整理后,学习爱护自己和对方。之后,各自才有能力去建立一个教育目标一致,充满关爱和健康的环境给予玲玲。



作者简介



李馨君(Alice)硕士,美国专业心理辅导师和毒品辅导治疗师, 马来西亚注册心理辅导师。2002年从美国俄克拉何马中央大学毕业后,她便开始了多年的心理辅导生涯,着重进行儿童和青少年的辅导及心理治疗,特别是针对酗酒和磕药的问题青少年。




她还是专业的儿童及青少年“品格塑造”培训导师,积极参与边缘少年的辅导和活动策划。她在日本美军营里被美国SAIC公司雇用为青年滥用毒品的辅导师并教导生活技巧(品格塑造)训练课程,获得美国教育局肯定,并以拥有优秀成果而闻名。2010年,她和合作伙伴伙伴建立了亿谦心理成长中心,在马来西亚受邀于众多大型企业训练、心理咨商,出席了无数亲子讲座会、辅导服务及报章访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