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軍、新四軍番號的由來

 鸽子飞吧 2015-08-31

八路軍新四軍番號由來始末

 

西安事變結束了10年內戰,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質是兩黨的軍隊合作抗日。黨中央吸取了第一次國共搞黨內合作的教訓,確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中獨立自主的方針,即在保存與鞏固革命武裝、保證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之下,“改變番號與編制以取得合法地位”,壯大和發展人民武裝。

 紅軍要合法化,就要整編,整編就要有番號。蔣介石卻遲遲不願給番號。因為與孫中山主動實行國共合作相比,蔣介石同意第二次國共合作卻是出于被逼無奈。雖然西安事變中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共產黨公開活動”等6項條件,但實質上,蔣介石想通過“合作”實行軍令、政令統一,剝奪共產黨對軍隊的領導權(人事權),達到收編紅軍的目的。紅軍整編後的領導權問題,始終是國共兩黨合作抗日談判的焦點。

19372月中旬至3月上旬,周恩來等赴西安,同國民黨就紅軍改編和開赴抗日前線問題進行談判,提出:“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組成一路軍,設總指揮部,配正副總司令,下轄4個軍12個師36個旅、108個團,軍官由延安派。

而國民黨只給2個師8個團的編制,不設軍和總指揮部,除師長外,其他軍官由南京配備,直屬國民黨軍政委員會領導。雙方圍繞人員編制和領導權問題僵持不下。

此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只要蔣介石同意改編紅軍,就是我們的一大勝利。”中共再作讓步。

38,談判達成5條意見,上報蔣介石審批。其主要內容是: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服從國民政府及蔣介石統一指揮。其編制人員按國軍同等待遇。編為3個師,計6個旅12個團及直屬隊共4.5人。設總指揮部,干部由中共推選。史稱“三八協議”。

但沒想到這個由蔣介石指導下產生的協議,蔣又反悔,不同意了,談判又回到了起點。

    3月下旬至4月初的第2次會談、5214日的第3次會談,蔣介石依然從控制、取消共產黨對紅軍的領導權出發,先是同意改編為3個師,設總部,軍官由延安派,但總司令由蔣委派;後又提出紅軍師以上干部全部出洋,半年之後回國重新安排,師副職由國民黨派毛澤東朱德離開紅軍到國民政府中“做事”。中共堅持對紅軍改編後的領導權,反對國民黨派人到部隊任職。

就在國共談判進行不下去的時候,盧溝橋事變爆發了。第二天,中共通電全國:“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當日,紅軍將領致電蔣介石請纓殺敵,“誓與日寇決一死戰”。

717,周恩來到廬山同蔣介石舉行第4次會談。由于蔣介石幻想日本人不擴大事態和再次媾和,談判無果,但全國的抗戰形勢使紅軍的整編不能再拖下去了。毛澤東在命令部隊雲陽集中做好自行整編準備的同時,積極開展統戰工作,他親筆給蔡元培等70余名學者寫信,通報兩黨會談情況和紅軍急于上前線的決心。年近古稀的蔡元培趕赴南京,絕食靜待3天,逼蔣答復紅軍改編。

8月上旬,周恩來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並舉行兩黨第5次談判,期間拜會了馮玉祥等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闡明了共同抗日和改編紅軍的原則立場,使兩黨半年會談的真相大白于天下。馮玉祥以辭副委員長相勸蔣介石同意紅軍編3個師。

蔣介石深知不同意共產黨的整編方案,紅軍上不了前線,自己罪責難逃;給了紅軍番號,讓其名正言順地抗日又無異于放虎歸山。在內外壓力下,蔣介石答應給紅軍番號盡快讓其改編。

談判伊始,國民黨軍政委員會部長黃紹 和副參謀長白崇禧提出“黃白案”:八路軍以2個師由渭南上車,經風陵渡、同蒲路至代縣附近下車,到蔚縣一帶集中。另一師沿隴海路轉平漢路,在徐水下車,到冀東玉田、遵化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毛澤東看後輕蔑地一笑:“胃口不小啊,他們這是想吃掉我的整個紅軍啊!” “黃白案”遭到拒絕。談判再被擱置。

813,日軍大舉進攻上海。一直斷尾求生的蔣介石有點恐慌了。蔣介石再三權衡後,終于放棄了“收編”的企圖,國共會談出現了轉機。

蔣介石在調動國軍淞滬會戰的同時,同意“三八協議”。紅軍整編後的番號是粤系空出的第八路軍3個師的番號則是吃敗仗被撤銷的東北軍115120129師。

825,中共中央軍委宣布紅軍改編為八路軍,設總指揮部,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115師長林彪120師長賀龍129師長劉伯承,全軍編制4.5人。

為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成立前方軍委分會,以朱德、彭德懷為正副書記。軍委強調:“各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後,必須加強黨的領導,保持和發揚十年斗爭的光榮傳統,堅決執行黨中央與軍委會的命令,保證紅軍在改編後成為共產黨的黨軍,為黨的路線及政策而斗爭,完成中國革命之偉大使命。”

 

    中共中央對新四軍整編中的領導權也同樣重視。葉挺擔任軍長的過程和新四軍番號的由來就說明了這一點。

廣州起義失敗後,葉挺流亡國外,“九一八事變”後到澳門居住。“七七事變”後,他結束流亡回到國內。“八一三事變”後,葉挺向蔣介石提出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讓我來集合仍留在南方的紅軍和改編這些軍隊”的建議,並說改編後番號叫“新四軍”。

蔣介石接受了葉挺的建議,番號則得到了國共兩黨的認可。蔣介石認可“新四軍”,是他任總司令的北伐軍中有個第四軍。毛澤東認可“新四軍”,是他創建人民軍隊的第一個軍是紅四軍

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北伐的8個軍中第四軍共產黨員最多、戰斗力最強。共產黨員葉挺任第四軍直屬獨立團團長。19268月下旬,在進攻湖北重鎮汀泗橋和賀勝橋戰役中,面對吳佩孚3萬余精銳主力,葉挺獨立團的2000多名勇士勇猛血戰。1927115,武漢的粵僑聯歡社將精心鑄造的一巨型鐵盾贈送給第四軍將士。該盾正面中央鑄有“鐵軍”兩個豎寫的大字,鐵盾右上方題“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全體同志偉鑒”。 因鐵軍“獨負盛名、戰績輝煌”,朱德、毛澤東井岡山會師後的第一支部隊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成為中共第一軍。

葉挺提議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就是希望繼承“鐵軍”和紅四軍的優良傳統。

毛澤東雖認可“新四軍”這個番號,但對葉挺改編南方紅軍游擊隊卻不完全放心。因葉挺已不是共產黨員,所以沒有推選葉挺為軍長人選,而中共推薦的其他人選,國民黨反對。國民黨隨之提出由陳誠張發奎指揮“新四軍”,中共不同意。國共兩黨在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後由誰指揮這支抗日武裝相持不下。

928,蔣介石突然單方面委任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在蔣介石看來,葉挺在國外過了10年流亡生活,已脫離共產黨且失去了共產黨信任,想乘機把葉挺拉過去,通過葉挺把紅軍游擊隊抓在自己手里。

中共中央沒有立即同意葉挺就任新四軍軍長,因為葉挺長期寓居海外,雖然歸國後見到周恩來時有一個表態,但中央對他的政治態度和立場還缺乏全面掌握,需要有一個考察了解的過程。

109,毛澤東致電正在南京同國民黨談判的博古和葉劍英,詢問葉挺是否願意恢復黨籍或完全接受黨的領導,而不受國民黨的干涉,並是否願意到延安來一趟。葉挺獲知後明確表示,願意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並決定赴延安。

    1012,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南方814個地區(不含瓊崖)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中共認可葉挺任新四軍軍長,同時決定成立以項英陳毅為正副書記的軍委新四軍分會,以加強黨對新四軍的領導

113,葉挺到達延安,受到熱情歡迎,毛澤東致詞:“我們今天為什麽歡迎葉挺軍長呢?因為他是大革命時代的北伐名將,因為他願意擔任我們新四軍軍長,因為他贊成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所以,我們歡迎他。”

葉挺激動地說:“同志們歡迎我,實在不敢當,革命好比爬山,許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難,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現在又跟上來。今後,一定遵照黨所指示的道路走,在黨和毛主席正確領導下,堅決抗戰到底。”

    119,葉挺告別延安回到武漢。1225,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1月移駐南昌,2月部隊開始集結整編。全軍1.03人,編為4個支隊: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第3支隊司令員張雲逸,第4支隊司令員高敬亭

    改編結束後,新四軍向皖南、皖中集結,整訓後開赴華中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

    葉挺懷揣蔣介石的委任狀,身穿國民黨的將軍服,但一直白皮紅心,對共產黨忠貞不渝。皖南事變被俘,蔣介石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葉挺信念不改,出獄後的第一個要求重新入黨,後因飛機失事犧牲。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

第一次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兩黨共同組織北伐,北伐成功了,蔣介石卻背叛革命,殺了共產黨個措手不及,第一次大革命失敗;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共產黨既堅持統一戰線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使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八路軍、新四軍合法生存發展。

抗戰勝利了,蔣介石又故技重演,妄圖3個月消滅共產黨,但毛澤東早有準備,蔣介石的陰謀失敗了。可以說,沒有紅軍改編八路軍、新四軍的成功,就不可能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