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飞天保龄 2015-09-22

   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1939年1月贺龙与聂荣臻在阜平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19409月八路军攻克涞源东团堡

八路軍的識別標志主要是臂章(也有些部隊和領導機關人員佩戴圓形或長方形胸章),佩戴在軍衣左袖上臂部位,用以表示和區別八路軍官兵身份或勤務。八路軍臂章有多種版式,均為長方形。最早的臂章規格為8.5× 6.5厘米,白色麻布底,藍色印制,中間有“八路”名稱。稍後佩戴的臂章,也僅有“八路”名稱,可是中間套了一個橢圓型框。八路軍1938年佩戴的臂章,下方有“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度佩用”字樣,背面加蓋有所屬部隊的印章。八路軍1939年佩戴的臂章,規格為8.6×5.8厘米,雙層白布底,印藍色字,正面中間印“八路”兩個大字,下面印“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度佩用”,背面印“盡忠職務、嚴守紀律、實行主義、完成革命”。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最早的“八路”臂章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1938
年佩用的八路軍臂章

1937911,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戰斗序列將“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屬第二戰區序列,任命朱德為總司令,彭德懷為副總司令。914,朱德、彭德懷發布關于“第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此後便制作中文數字“十八集團軍”臂章,其規格大小、圖案設計與1938年度八路軍佩戴的臂章基本相同,僅將中間的“八路”二字改為“十八集團軍”,背面有師別、職別、姓名、編號等欄。在抗戰中、後期,也有一部分八路軍部隊佩戴當時國民革命軍統一的標志,即在臂章中采用阿拉伯數字和符號表示“十八集團軍”。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1938年佩用的十八集團軍臂章,“GA”代表集團軍[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1940年佩用的十八集團軍臂章

在敵後抗日戰場,八路軍所屬部隊也制發了多種臂章。193812月以山東人民抗日武裝起義部隊為基礎組建的“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曾制作佩戴“山縱”臂章;19391120,國民黨軍範子俠部接受共產黨領導,改稱“八路軍平漢抗日游擊縱隊”(簡稱“平漢縱隊”),曾制作佩戴“平縱”臂章,該臂章僅于193911月至19406月期間平漢縱隊官兵佩用。194067平漢縱隊又改編為八路軍新編第十旅,便開始佩戴統一的“八路”臂章,平漢縱隊也成為歷史。因此這種臂章使用時間只有半年,並且當時僅有三個團佩戴,流傳至今已屬鳳毛麟角,極其稀少珍貴,堪稱八路軍臂章中的珍罕品。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八路軍平漢縱隊臂章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1946
年佩用的十八集團軍臂章

    “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扛起大槍打烏鴉(指偽軍),掄起大刀砍日兵……”一听到這首抗敵歌曲,新四軍戰士身穿灰色布軍裝,佩帶標有“N4A”的臂章,沖鋒陷陣、英勇殺敵的英姿立刻展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其實,人們熟悉的這個臂章僅是其中的一種,而實際上新四軍先後佩帶過 6種不同時期的臂章,而每一種臂章的設計又都有其不同的含義,它們見證著新四軍的不斷發展壯大和抗戰決心。

      1938年剛成立不久的新四軍軍部由武漢遷至南昌,集中改編南方8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葉挺和項英指示設計新四軍臂章。當時八路軍曾佩戴有“抗敵”二字的臂章,美術工作者呂蒙等人受此啟發,提議新四軍臂章上畫上一個身背斗笠、左手持槍右手指向前方的戰士,並在左下角標明“抗敵”二字,以表明南方各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開赴前線抗日的決心。此臂章得到葉挺等新四軍指揮員的認可,用木刻當印版,著藍色印在白布上,發給指戰員佩戴。這就是最初的新四軍臂章。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八路軍“抗敵”臂章

    過了一段時間,隊伍發展了,原來印制的臂章不夠用了,葉挺軍長又指示設計新臂章。為反映新四軍挺進大江南北開展抗日游擊戰,新臂章以行進中的一隊新四軍為圖案,上方標有新四軍英文縮寫“N4A”,右下方標明“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度用”。此後,新四軍開闢皖南、皖東、江南、蘇北等抗日根據地,隊伍進一步壯大。1940年又設計了新臂章,正中是一戰士雙手持槍拼殺,上方加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字樣,左下方為“抗敵”二字,右上方標明“1940

    1941年初,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國民黨頑固派以重兵設伏襲擊新四軍軍部和所屬部隊,引起全國人民的聲討。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時,在魯藝華中分院任教的美術工作者莊五洲重新設計新四軍臂章。莊是一位華僑,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日本人,一家在南洋稚K麖男】釔劾L畫,在學校專攻西洋畫。新四軍重建軍部後,莊五洲穿過重重封鎖來到鹽城後,滿腔熱情地投身到根據地工作中。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劉少奇和陳毅決定開辦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簡稱華中魯藝)。莊五洲與莫樸、許幸之等人一起擔任魯藝美術系教學工作。美術系有50余名學生,是人數最多的一個系。每一位新來的同學,第一件關心的事便是希望盡快穿上一套新四軍軍服,佩上新四軍的臂章。莊五洲為此精心設計了一種新臂章;用英文NEW(意為新)的開頭字母N4(代表中“四”字)和A(軍的英文略號)組成“N4A”表示“新四軍”。在上方左右兩角各加了一個五星,中間標明“1941,以紀念皖南事變中的死難烈士。這個臂章不久被簡化為僅有“N4A”字樣的藍白色臂章。這種臂章用石版印刷,線條簡潔流暢,配以白底藍字,醒目有力,深受同學歡迎。“N4A”臂章很快就在新四軍中廣泛使用。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1941
年新四軍臂章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皖南事變後佩用的“N4A”(新四軍)臂章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新四軍臂章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新四軍胸章

    抗戰勝利後不久,新四軍英文縮寫臂章不再使用,啟用中文“新四軍”字樣的新臂章,此臂章一直使用到1947年新四軍番號撤銷。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贺龙同志佩戴的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第十八号证章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賀龍的胸章

        [转载]八路軍新四軍臂章的故事 徐平

           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上等兵胸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