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行业媒体发表了题为《别再唱衰了,行情没那么差》,次日,就有媒体针锋相对发表了题为《陶瓷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呵呵》,我无意评判两篇文章的孰是孰非,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道理吧,关键是看者的角度与作者的尺度。其实就是怎样看待当前的行业形势,一个认为“没有信心比任何危机更可怕”,行情还没有那么差;一个认为“比恐慌更恐怖的是轻慢”,严峻形势不容忽视。彼此都有合理初衷,认识判断略有差异,最后似乎都是为了行业直面新常态,迎接挑战,战胜危机,走出困境。好像没有太多差异,异曲同工?行业媒体就是为行业服务的,行业萎缩了,行业消失了,还有行业媒体吗? 怎样看当前行业形势?无需讳言,国家整体经济已经出入新常态,国家经济增长预期不断下调,尽管2015年上半年GDP增长维持了7%。但是市场市场疲软,供大于求,大多建材市场冷冷清清,大家有目共睹,产品价格下滑,价格战越演越烈,产能过剩,阶段性停窑停产成为常态,产量过剩,厂家、经销商仓库爆仓,产量彻底告别两位数增长的年代,大多时间增长小于5%,甚至零增长、负增长。好像给我的感觉瓷砖行业的新常态就是如此。所以很难想象今年前四个月,有报道称福建省、河南省瓷砖产量增长超过50%。怎样看待瓷砖行业新常态,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有三:1、前期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发展,带动瓷砖行业过度发展;2、国家整体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就是低速增长期,市场萎缩;3、瓷砖行业发展本身也具有一定非周期性,一般来讲瓷砖行业本身就是5年左右的繁荣期,接着就会适当调整,这次由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国家4万亿求市,延长了这次瓷砖行业的繁荣期。 大家说,瓷砖行业到了一个洗牌重组的时候了,也有人说从此瓷砖行业的集中度会大幅提升,大企业越来越大,小企业越来越难过。我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市场上已经有洗牌重组的苗头了,一些瓷砖厂上游供应商企业,开始演变成瓷砖厂的大股东,应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些陶企貌似猎手一样在到处寻找目标收购,但到目前为止实质性的兼并好像还很少,在当前瓷砖行业新常态的形势下,大型陶企面临的压力并不比谁小。又一次小聚会聊天说到大吃小的兼并时,我这样说“这些大厂自己已经停了十来条线,为什么不开动自己的生产线而要去收购别人的生产线,不现实”,我仍然坚持认为,瓷砖行业集中度在增加,但是这个增加是有限的,不会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再过三五年就会出现千亿企业。这个问题上,且不论瓷砖产品的认知度、集中度究竟有多大,企业家做百亿企业已经经常进退维谷,为什么要做千亿企业?再有这个行业目前也就几千个亿,可以想象这个行业仅有三五家企业吗?我始终认为瓷砖行业是一个个性化强、集中度低的行业,有很多的机会与挑战,历史上每次行业调整之后,并没有绝对的集中度增加,而是明显具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特色。 《2015年8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