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光明媚 ·栩栩如生

 nzpeach 2015-09-02

 

  陶俑,是古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将泥捏的人体、动物放入炉中烧制。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俑发轫于商,至东周时代渐趋流行,秦汉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到达鼎盛。南北朝时期,陶俑是官僚贵族阶层墓葬中主要的随葬品,陶俑的种类和数量随时代变化越来越丰富。尤其北朝陶俑,在继承前代陶塑工艺精华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特点,表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对人物表情的刻画,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北齐是北朝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朝代。北齐陶俑受佛教造像的影响,以饱满自然的人物特征和具有中国传统雕塑构建的组成形式,彰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河北磁县湾漳村高洋墓中出土的陶俑,就是北齐时期最具特色的北方陶俑。

  高洋是东魏权臣高欢次子,公元550年,年近21岁的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齐”,改元“天保”,建都于邺城。高洋在位前期勤于政事,以法驭下,勤于武备,征伐四方。后来神智昏乱,猜忌残暴,虐杀兄弟,饮酒无节制,最后因饮酒过量无法饮食。天保十年(公元559年),高洋去世,享年30岁。高洋的谥号为“文宣皇帝”,庙号为“显祖”。

  河北磁县湾漳村北齐壁画墓,于1987年发掘,是近年来魏晋南北朝考古的一项重大发现。该墓规模宏大,墓中壁画是已知北朝壁画墓中绘制水平最高的。同时,高洋墓中还出土了陶俑1600余件,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仪卫、丧葬制度和社会生活、服饰等状况。其中,两件高达1.42米的大型文吏俑,属于北朝墓葬中的首次发现。目前,这两件大文吏俑中的一件,正在河北博物院(原河北省博物馆)《北朝壁画》陈列厅中展出。



大文吏俑见证“潘安时代”


高洋墓大文吏俑

  走进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画》陈列厅,第一眼就会看到这件大文吏俑。“他”眉清目秀,温文尔雅,身高1.42米,头戴平巾帻,身穿朱红色交领宽袖衣,外罩 裆衫,头略低垂,双手拱于胸前。大文吏俑不但造型生动,形神兼备,工艺水平也是一般陶俑所无法相比的。有意思的是,其陶胎虽为灰黑色砂质黏土,素烧后又在表面施以白粉,因此,俑的“皮肤”看上去十分光洁白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男子有三个标准:一是身材高挑,二是面白如玉,三是衣着飘逸——大文吏俑可谓条条相符。

  有人说,中国魏晋南北朝是美男辈出的时代。这还真不是戏言,翻翻史书,你会发现当时的美男真是多如牛毛,有“天下第一美男”之称的潘安就诞生于此时。《世说新语》之“容止”篇,就是特为文人名士中的帅哥开列的。只是刘义庆过于吝惜笔墨,对美男之美很少具体描述,形容潘安,也不过 “妙有姿容” 寥寥四字。“竹林七贤”领袖嵇康,是位美男作家,人称“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有一次,他去山林采药,竟被樵夫误认为“天人下凡”。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也是出了名的美貌,据说新安公主对他十分仰慕,坚决要求嫁给他。孝武帝只好下旨让王献之休掉原配夫人。为拒婚,王献之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脚,以致后半生因患足疾,行动不便……但是,比起卫玠来,王献之还不算最倒霉的。《晋书》形容卫玠为“明珠”“玉润”, 说他坐着羊车逛街时,远远望去恰似白玉雕像,人称“璧人”。《世说新语》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当卫玠来到东晋都城建业,百姓们为一睹帅哥风采倾城出动,里里外外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位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承受不了了,累极而病,一命呜呼。
  其实,历朝历代都不乏才貌双全的男子。魏晋多美男,不过是身处乱世的人们,因为朝不保夕而放任性情,以致审美压倒了伦理。这一时期,对人的关注与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他们不但狂热追求感观美,更追求心灵的自由、人性的自在和个性的张扬。所谓“魏晋风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史册的魏晋篇章里才多有“潘安”们的身影。


高洋墓大文吏俑头部特写


由“笏头履”看古人的翘头鞋


高洋墓大文吏俑的笏头履


  高洋墓出土的这件大文吏俑,脚上穿的是“笏头履”,这种鞋子因高翘的鞋头形似笏板而得名,是当时比较时髦的款式。在古代,鞋被泛称为“足衣”。它既为实用,又有着审美装饰的功能。细心观察一下历朝历代出土文物,我们不难发现,宽袍大袖的古人,脚下往往会蹬一双鞋尖上翘的鞋子。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氏族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翘头鞋了。到春秋时,古人已对履头前翘十分重视,并有专门记载。《仪礼·士丧礼》曰:“蒸结于附,连绚。”所谓“绚”指的就是鞋头上的装饰。汉代时,鞋头装饰上出现了分歧,两个突出来的尖角好似分梢,称为“歧头履”或“双歧履”。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鞋头装饰日趋丰富,鞋的款式也越来越多,当时民间有“凡娶妇之家先下丝履为礼”的习俗,说明人们对鞋的重视。从质地分,履有皮履、丝履、麻履、锦履等。从款式分,有风头履、聚云履、五杂履、鸠头履、重台履、分梢履、立风履、笏头履、五色云霞履、玉华飞头履等。五花八门的鞋子,有的根据花样定名,有的根据色彩定名。其中,风头、立风、五色云霞、玉华飞头,是女鞋的款式。重台履,则是男女都可以穿的鞋子,高耸的履头为花朵形,还饰以织文,色彩比较丰富。而且,重台履的底较厚,穿上它使人显得身材修长。
  那么,古人为什么爱穿翘头鞋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古代服饰以曳地的袍裙为主,上翘的鞋尖可以拖起袍边,以防走路过程中因踩住袍裙而绊倒;二是鞋翘与鞋底相连,使鞋子更加结实耐穿,从而延长鞋子的寿命。三是与古建筑顶角上翘的解释相同,反映了古人对上天的信仰和尊崇。


甲骑具装俑与“邙山大捷”


高洋墓甲骑具装俑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马在战场上起着独特的作用。敌我双方作战,骑兵相当于现在的机械化部队,跑得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兵马大战几乎是古代战争中最典型的场景。
  公元564年冬天,北齐重镇洛阳遭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守城部队已经弹尽粮绝,形势岌岌可危,如果洛阳陷落的话,将直接威胁到北齐政权的存在。一天,北齐军队一位将军,率领五百骑士冲向千军万马的北周军队,直抵洛阳城下。将军身披铠甲头戴铁盔,守城的士兵认不出是谁,不敢贸然响应。于是,将军摘下头盔,城内的守军顿时欢声四起,因为这位戴铁盔的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北齐一代名将兰陵王高肃。在历史上,兰陵王是位出了名的美男子,传说他因为过于美貌,自感对敌人的震慑不足,出征时只好戴上狰狞的面具,其实,兰陵王用于遮挡美貌的,是战盔不是面具。所谓“面具”,不过是后来编舞者为了增强故事性与戏剧性而演绎的。兰陵王率领的北齐骑兵,在那场战役中大获全胜,史称“邙山大捷”。
  “邙山大捷”留给后人的一个显著疑点是:区区五百骑兵怎么能够大败十万之众的北周军队呢?最合理的解释是:这支军队是一支“甲骑具装”的重装骑兵。所谓“甲骑具装”是指人披两当铠、马披具装铠的全副武装的骑兵,这队 “钢铁猛兽”犹如“古代坦克”一般,对北周的轻骑具装军队构成强大的威慑力和杀伤力,以致北周军“尽弃营幕,从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物弥满川泽”。
  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画》陈列中,展出了高洋墓出土的一件甲骑具装俑,由此可以领略“古代坦克”之师的细节与风采。“甲骑具装俑”头戴兜鍪,身穿铠甲,外披套衣,斜披左肩,袖口空垂,腿裹裙,左手执缰绳,右手握拳作持物状,脚踩马镫,战马全身鞍、辔、勒、镫齐全。马上人物抬头、挺胸、直背,目视前方,神态从容自信,看到“他”,不由使人想起辛弃疾的名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高洋墓甲胄骑俑


以形写神,熠熠生辉

  由于墓主人身份、地位较为尊崇,高洋墓随葬的陶俑,不仅反映了当时墓主人的生活情形,也是当时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的缩影。1600余件陶俑,塑工精细,造型生动、比例匀称。其中,立像头与身子的比例为1 : 7 ,坐像则为1 : 5 ,符合人体的真实比例,可见当时的雕塑匠师已经大体了解人体结构。陶俑衣帽上的纹路、五官和手部,均采用了细腻的雕刻手法,因此显得整体轮廓格外清晰,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所有陶俑都均是彩绘而成,先通体涂一层白粉,再根据身体各部位特点施以不同的颜色,然后进行细部勾绘。眉、眼、胡须等都是用墨笔丝丝入扣地勾画出来,甚至,连陶俑身上革带的孔及铠甲上编缀甲片的小孔,也会通过极小的点点来显示。

  从造型风格上看,高洋墓出土的陶俑,面相清秀,仪态端庄,以适当的夸张和大体上写实的手法相结合,追求一种理想的宁静而含蓄的美。考古发现证明,北齐时期的北方陶俑,以三个出土地区为代表,一是邺城地区,二是晋阳地区,三是山东地区。而高洋墓陶俑,无疑代表了邺城陶俑的最高水平,以所谓“秀骨清像”式造型,与晋阳、山东北齐陶俑的浑圆浓郁形成鲜明对比。如该墓出土的舞蹈俑,面相清秀可人,纤纤细腰,摇曳生姿,仪态万方,衣裙纹路清晰,潇洒飘逸美不胜收。

  由于特殊的地位,高洋墓中出行仪仗俑种类齐全,各种身份的俑,虽然姿态不同,却都有一种含蓄神秘之感,人物造型均抬头、挺胸、束腰、直背,神情淡定从容,堪称以形写神的典范之作。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朝代更迭频繁,从皇帝到贫民都在感叹时光短暂。既然人生“譬若朝露,去日苦多”,人们只好放歌纵酒及时行乐,藉此忘掉现实中的痛苦,所以,这些陶俑无一例外地被塑造成面带微笑的表情。每当我们与“他们”相隔咫尺,目光落到“他们”身上时,“他们”仿佛在热情地回应,带着明媚、温暖的气息,熠熠生辉。


高洋墓骑马文吏俑



高洋墓跪坐俑



高洋墓舞蹈俑



高洋墓舞蹈俑



高洋墓舞蹈俑



高洋墓镇墓兽



高洋墓按盾武士俑



高洋墓持盆女仆俑



高洋墓连体女侍仆俑



高洋墓女官俑


高洋墓风帽俑



高洋墓鼓乐俑



高洋墓军卒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