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江山携手 2015-09-02

父母这样做,孩子就会喜欢读书

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家长脸上挂满了忧愁疑惑和无奈,这位在单位握有一定权力的领导怎么也想不通,工作上的事情可以呼风唤雨得心应手,为什么面对正读初中的儿子就那么束手无策。她说:现在,孩子什么书也不读,除了作业一有时间就想看电视,真愁死我了。

只写作业不读书,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如果把这样的孩子比作一个病人,那么,病因恐怕还要追溯到他们的家长。

没有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儿童的好奇使他们睁大了眼睛观察这个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转动的钟表、神秘的锁芯、可以发出声音还有图像的电视等等无不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在成长的某一时刻,他们开始对“书”感兴趣,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文字,虽然他们还不完全清楚其中的意思,但这不影响他们拿着一本本连环画翻来翻去。我自己在上学以前对小人书《西游记》产生过浓厚的兴趣,那时,比我大一些的孩子边翻页边向我讲述下面的文字写了什么,不知不觉我的魂就被“孙悟空”“牛魔王”钩去了,不但想急切地知道下面的内容,还奢望着什么时候自己可以拥有这样的小人书呢。

我问这位向我发牢骚的家长:你的孩子小时候有过这种情况吗?答曰:有。我又问:是从什么时候没有了呢?答曰:大概是从五六年级吧,也可能是三四年级。她进一步解释:都大孩子了,还看那些有什么用,我就向他推荐了四大名著,还有鲁迅的《朝花夕拾》等,反正都是很有价值的书,但人家翻翻就扔一边了。

请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吧。我喜欢的《三毛流浪记》、《铁臂阿童木》、《葫芦娃》这些小人书但妈妈不让读,可是妈妈给我买的四大名著我不喜欢,于是,我就只写作业不读书了,反正作业也写不完,写完了老师留的,还要写妈妈留的。

至此,“病因”已经清楚。就好比北方人想吃包子和馒头,可你非让人家吃大米,而又让爱吃大米的南方人吃馒头,那结果只能是不吃或者少吃,长此以往,不营养不良才怪。

那位疑惑的妈妈有些明白了,原来“病根”在自己这里。她有些焦急的问我:我该怎么办呢?

于是,我谈了以下几点意见:

用心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氛围。

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那么父母也要具备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你们在客厅里呼啦呼啦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去另一个房间去读书,那叫扯淡。读书是需要环境的,这个环境必须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没有一点压力。阅读的兴趣需要培养,而环境的营造最为重要。试想,在晚饭后的一个特定的时间,全家人围坐在擦拭一新的茶几(或者某一个合适的地方)前,关闭电视,播放一首孩子最爱听的轻音乐(或者其他一首歌曲),爸爸拿着一本书,妈妈拿着一本书,孩子也拿着一本他自己非常喜欢的书,大家都沉浸在书的情节里静静地阅读,没有人说话,只听到刺啦刺啦的翻动书页的声音,那是一种什么情景?在那样的环境里,不读书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时间可长可短,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均可,关键是要形成习惯。请放心,多读30分钟书少写30分钟作业绝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读什么书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意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表述的时候,不由眼前一亮,如清徐徐海风迎面吹来,给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愉悦。

“少做题,多读书;读整篇的文章,读整本的书”,是一种合乎人的认识逻辑的学习理念,一种语文教育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更是一种学生学习惨痛教训的反思结果。读什么样的书,读多少书?语文课程标准有具体明确的书目和量的规定。但这是针对学生共性和依学段设计安排的,而对学生个体而言,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也就是说,孩子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是家长和老师要求孩子读什么孩子就得读什么,其内涵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也请放心,新华书店里的书一般说来,其核心价值都是积极向上的,都对熏陶升华心智有着积极的作用。文学、历史、科幻、军事、传记甚至武侠小说,都可以自由选择,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自然会有面的扩大。

不要给孩子读书增加压力

把这一点拿出来专门进行说明,是因为我曾经听到的一件事情。

旅游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他们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去亲近对大自然的一切。可是有一个小孩说什么也不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郊游,问其原因是老师在郊游的头一天就布置了一项作业:郊游回来每个人写一篇游记,而不参加者可以不写。

为什么孩子宁可舍去早就盼望的郊游也不去写游记呢?我们不都是这样要求的吗?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仔细一想就会明白,任何强制性的任务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在我们看来,郊游一次写一篇游记并不为过,可对于一个小学第二学段的孩子来说,游记到底该怎样写他并不清楚,而老师也没有给孩子做出示范(恐怕那位老师也不一定会写什么游记),于是,他舍去了“熊掌”而选择了“鱼”。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孩子读书的时候不要事先就一本正经地要求他们读了以后必须写什么心得体会。读书,最好是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去读,一旦以写心得体会为条件来要求孩子读书,那么,读书本身也就索然无味了。等到书读到一定的程度,不让写恐怕也挡不住了。

诱导 是激发孩子读书的最佳方法

我问这位家长,孩子除了写作业总得有点别的爱好吧?家长回答说:他就是爱看电视,一看到打仗的就非得看完不可,像《亮剑》、《雪豹》,还有《潜伏》,都特别爱看。

我告诉她,你去书店买一本都梁的《亮剑》,自己先读一遍,特别要注意电视剧的《亮剑》播放到哪一集,你要对后面那一集的内容相当熟悉。当孩子看完23集正意犹未尽时,你就若无其事地讲出24集的内容,不信孩子不感兴趣。在孩子对下面的内容表现出渴望时,你从包里拿出《亮剑》这本书,他说不定会抱住你说“老妈,你真好!”

孩子们都知道苹果手机,如果谁拥有一部苹果手机,那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你可以问“你知道是谁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iMac、iPod、iPhone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吗?”,“你知道这位难得的天才56岁就英年早逝了吗?”如果你闹清楚了这些问题,我就给你买一部苹果手机,想吗?这时候,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双目放光炯炯有神。是时候了,请你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乔布斯传》,不信孩子不读这部书。而只要读过这部传记,他所收获的要远远超过你买苹果的价值。

这就是“诱导”,诸君不妨一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