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脑钠肽在儿科疾病的应用

 小雨奇奇的爸爸 2015-09-02

脑钠肽在儿科疾病的应用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最初是从猪脑中提取并因此得名,主要存在于心室隔膜颗粒中,其分泌有赖于心室容积扩张和压力负荷增加,BNP作为心功能紊乱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等的诊断筛选、预后评估、治疗检测及药物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肯定。

一、BNP的生理

利钠肽是由心房利钠肽(ANP)、BNP、C型利钠肽(CNP)、D型利钠肽(DNP)和尿利钠肽(UNP)等组成,其中ANP和BNP均来源于心脏,但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BNP基因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上,主要编码含108个基因的BNP前体(proBNP),在心室壁张力或容量负荷增加时proBNP分泌增加,经膜合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裂解成含32个氨基酸的活性羧基片段BNP和含76个氨基酸的无活性氨基末端proBNP(NT- proBNP),二者呈1:1比例释放。BNP经与利钠肽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如排钠、利尿、扩张血管、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效应。BNP主要在肺和肾内降解,大部分通过UNP介导的胞吞和溶酶体作用,少量通过肾脏清除和神经内肽酶降解。


二、BNP与心血管疾病

1.BNP与先天性心脏病

多项试验研究支持BNP测值可用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预后及指导治疗。

BNP与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的缺损大小呈正相关,对于肺循环血流量/主循环血流量>1.5的患儿,BNP>15 pg/ml可作为是否进一步行心导管介入的判定指标;但研究同时指出BNP<15 pg/ml不能作为阴性排除指标。

有研究认为BNP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的PDA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及判定药物疗效。Lee等研究指出,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PDA,生后24h BNP>900 pg/ml可作为是否需要治疗的指导意见。而Mine等认为,生后24~48h BNP>250 pg/ml提示可考虑吲哚美辛治疗,BNP>2000pg/ml提示需手术结扎PDA。

术后BNP检测对于判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有研究发现BNP可作为ICU住院时长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的预测因子。Radman等研究证实了术前BNP可评估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且术前BNP增高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密切相关。Bramlet等对53例接受心脏移植的患儿行术后BNP分析发现,长期BNP检测(>90d)可建立该患儿的BNP基线,如BNP成倍增长或BNP>250 pg/ml能显著增加此类患儿死亡或再次心脏移植风险,提出心脏移植术后BNP长期动态检测的必要性。

2.BNP与肺动脉高压

心脏或肺部疾病是肺动脉高压发生的重要病因,肺血管重建是肺动脉高压主要的病理改变。研究发现BNP可作为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分层指标,BNP增高提示预后不良。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作为一种动态观察指标,在判别发生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BNP与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归宿,也是小儿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项研究表明,BNP与心力衰竭的诊断、分层及预后密切相关。Auerbach等研究显示,年龄>2岁、BNP>140pg/ml是评价心力衰竭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三、BNP与肺部疾病

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BNP升高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密切相关,BNP可用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分层和治疗指导。而在急性肺损伤的疾病早期,BNP也发现有类似改变。对呼吸困难的患儿进行病因学分析发现,血浆BNP水平对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二者的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四、BNP与川崎病

多项研究表明,血浆BNP在川崎病急性期即异常升高,因而可用于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且血浆BNP浓度与左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心室水肿及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左心室质量增加及左室肥厚,从而导致BNP分泌增多。

五、BNP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使用葸环类药物进行治疗,但蒽环类药物可致药物相关性心脏损害。Mavinkurve-Groothuis研究发现,NT-proBNP检测可联合肌钙蛋白I和心脏彩超,用于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Shefief等也发现NT-proBNP是监测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损害的敏感指标,但仍需要大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六、BNP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导致高血压、容量超负荷,进一步引起左心室肥厚,致舒张功能障碍。Rinat等研究发现,慢性肾病第3~4期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的患儿,其BNP及NT- proBNP明显升高,因此,BNP为儿科慢性肾病患儿心脏评估及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筛选指标。

七、BNP与肥胖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认为,BNP通过脂肪受体产生潜在的脂肪动员效应,且BNP可规范脂肪细胞通过cGMP依赖性途径分泌脂联素。Caselli等研究发现,脂联素和BNP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因而支持代谢综合征和心脏功能障碍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这一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儿童的心血管代谢疾病。


近年来,随着BNP/NT—proBNP在成人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在儿童疾病的临床中逐渐受到关注。BNP/NT-proBNP可提高疾病诊断、预后判断、治疗指导的准确性,但临床医师仍需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目前儿童BNP检测尚缺乏统一标准,其临床推广仍有限,但BNP检测仍有可能成为儿科临床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本文摘自以下文献:

章阿元(综述),许峰,谭利平(审校)脑钠肽在儿科疾病的应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1):44-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