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产业报国可能真的不会被年轻人理解,“产业报国”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背影和符号。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活在当下,也不能忘记过去,没有报国之志,恐无民族经济崛起,恐无民族自信心。
▲图为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这几位中国企业家的教父们,都经历了时代的大变革,艰苦生活的磨砺锻造真正的勇者,用通俗的话说是“有志气”,有现代的话说是“改变世界”。柳传志在前几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曾说过再提民族企业就不合适了,因为消费者只关心产品好,但是,在联想的信仰体系里,产业报国的信条却保留了下来。 在曾经的那个年代里,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等人做好了自己的企业,就会有更多的同行学习借鉴,这样就带起了一个产业,几十年奋斗下来,才有我们今天科技行业的繁荣。老一代企业家血液里流淌着家国情怀,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也是真男儿的精神所向,如何传承则是我们后来人需要反思的问题了。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自由经济时代,除了政治,一切领域都很开放,中国消费者更是成为全球经济的驱动力,在今天的消费者眼里,好产品最重要,国产与否并不重要。在纯粹的商业利益体系里,企业家做好企业,实现财务自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自己的事儿,似乎也很少被认为是一件报效祖国的事儿。 ▲图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如今的商业世界里,IPO是很常见的事儿,包括像马云、马化腾等中生代企业家,都基本不提产业报国字眼了,产业报国是不是过时了呢? 我认为产业报国并未过时,只是表达方式变了,老一代企业家表达的更直白,中生代企业家表达更含蓄。柳传志打造了联想(后来升级为覆盖多产业的联想控股)、任正非打造了华为、马云打造了淘宝和支付宝、马化腾打造了QQ,他们共同的成就都是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产业报国。
谈到产业报国,谈到爱国主义,谈到情怀,用行动力来实现中国梦的企业家们都值得钦佩和尊敬,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成为柳传志、任正非这样教父级人物,但是企业家精神却是永恒的。传承企业家精神都是了不起的,不分财富多寡,不分名气大小,当正能量的企业家精神成为国家灵魂的一部分的时候,中国雄于地球不远矣。 现在回想柳传志的管理哲学,“传、帮、带”不仅是业务层面的成长,更是精神价值和信仰的传承,也许这也是联想在全球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力量。产业报国,回报社会,让企业不忘初心,让企业勇往直前,有争第一的志气,有敢于代表中国的豪气和自信。 无论是柳传志的白话式传道解惑,还是任正非的严谨生存哲学,都是字字真言,充满了辩证思考,经过了实践检验,传递着永恒的生存法则和企业家精神。当下五花八门营销概念抢占眼球,有创新,有投机,有欺骗,有躁动,见贤思齐,看看柳传志等教父们的金玉良言,也许能够让大家拨开迷雾见青天。
中国是一个儒家思想主导的国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前,柳传志提出产业报国也许有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那一代人是有信仰的,家国情怀不是口号,而是流淌于血液之中。在柳传志一些公开报道里,他也讲过一些自己处理公司问题、家庭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加上几十年不变的产业报国信仰,俨然是修身齐家平天下。 柳传志要把联想打造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一方面是公平开放的科学管理,一方面是家国情怀和信仰体系的传承,可以看出,柳传志非常重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是要像家族传承一样一代代传下去。 前两天,柳传志和几位虎嗅网作者聊天,谈到他自己是真的经历过民族一盘散沙的那个年代,所以就更希望年轻的创业者们还能有民族信仰,能拧成一股绳。 “我们既然已经生活在这个国土上,还是希望中国不仅能经济富强,也希望人的精神能够起来。不管用什么形式,形成民族共同的底线和价值观,这是一个企业必然的社会责任。” 他一直都把“为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做些应有的责任”挂在嘴边,更放在心里,在阅兵将来的当口,这位一直坚守着民族信仰的企业家提醒我们曾经遗忘的宝贵特质。 心有家国,以行践言,信仰之火不灭,情怀放在心里,用行动改变中国。志高行远,不忘初心,企业家精神永恒,用技术和创新的力量让世界更美好。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联想控股微空间”(ID:LEGEND_HOLDIN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