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濮阳·成语故事】同仇敌忾

 文化龙乡 2015-09-03



文化龙乡


本站出品
必是精品

1
文化龙乡



【濮阳·成语故事】


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予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释义 同仇: 一致对付仇敌;忾:怨恨、愤怒;敌忾: 对敌人愤恨。同仇敌忾,指共同一致地对敌人抱着仇恨和 愤怒的情绪。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亚卿(副执政)宁俞出使鲁国,鲁君设宴招待。席间,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表示恩赐和奖赏的宴乐。宁俞听了很不以为然,所以在宴席上他并无半句答谢之辞。



鲁君很是奇怪,宴毕,即命人私下探询宁俞:刚才席间不辞不答是何道理?宁俞微笑说: “当年诸侯为周天子尽力,征服四夷(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天子为了表示酬谢,设酒宴,赐彤弓(朱红色的弓),赋《湛露》,这是可以理解的。”



宁俞继续说: “可是,今天我们卫国来与鲁国通好,鲁君特地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人奏起《湛露》、 《彤弓》来,我又不便唐突,所以只好不开口了。”宁俞的讽喻和规劝使来人大为感服,即告辞回复鲁君。



鲁君听到宁俞所说的意思,也自觉惭愧,下次再不敢这样颠倒周礼了。而宁俞所说的“敌王所忾”,却被作为成语“同仇敌忾”的一个语源而广为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