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气(足癣)类型和治疗

 梁誉怀书馆 2015-09-03
整理自网络,未经验证!
 
    病情分析: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脚气分有四种类型: 
1:糜烂型脚气 
      脚气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表皮脱落会露出鲜红色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多发于3、4、5趾缝间。
     用药:最大的误区千万别用 高锰酸钾、雷佛奴尔、龙胆紫或酒精类的杀菌药水, 如果要杀菌只可使用 聚维酮碘(碘伏) 碘伏不是碘酒。用少量聚维酮碘完全擦湿脚趾,再用绑带用 康复新液 浸湿,绕住每个脚趾,1小时后撕开。3天痊愈,一星期内不能碰水 不能碰其他药水。内服维生素B1 C解毒。 糜烂型原因都是因为湿气太重,碰水必定复发。
    中药方法:(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角化型脚气
       角化型脚气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角质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冬季趾缝间皮肤发生裂隙,夏季产生水疱。
       用药: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中药方法: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3:水疱型脚气
       脚气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不易破解的水疱。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瘙痒。
       用药:足部起小水疱,未破溃者,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或外搽克霉唑癣药水、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然后选用兰美抒等抗真菌霜剂、溶液。 
       中药方法: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4:脚汗脚臭型脚气
       脚汗脚臭型症状很轻,是因足底汗腺分泌旺盛引起。脚汗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怖、焦虑、愤怒等有关,引起身体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真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因此脚臭常与脚汗伴发。大部分患者属于此种脚气类型。

     此外,足光粉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建议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脚底、趾间痒尽量不要用手抓,防传染于手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
      脚气目前较好的方法是内用和外用药相结合。内服药有兰美抒、斯皮仁诺等,外用药种类相对较多,一般药店都有售,口服一般一周,较严重的服用二周,一般的患者这样可治愈,但日后是否再发与你平时的护理有关,本身患脚气的人对真菌就有一种易感性,若治好后不注意仍较易发,平时注意每天换鞋,最好是两双轮流穿,注意鞋的干燥,每天回来后放置通风处,隔天再穿。


足癣百科:
症状体征:
    本病多发于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性一般多于女性。由于病原菌的不同,患者的卫生状况和体质的差异,其临床表现也各异。常见有以下四种类型:
1:汗疱型  初发为多数散在厚型小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鳞屑,亦可形成多环状鳞屑,可逐渐扩延成片,皮肤逐渐增厚,自觉瘙痒。
2:趾间型  好发于第3、4或4、5趾间,表现为少量鳞屑(图1),自觉奇痒。病人常不自觉的搔抓,有时鳞屑不显著,仅感瘙痒,称为无症状型,但常为带菌者。因搔抓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形成糜烂,湿润有渗液。
3:鳞屑角化型  表现为足跖、足跟及足侧缘有局限性不整形嗜红色鳞屑性斑片,表面角化明显,粗糙干燥,境界清晰或不清晰(图2)。冬季症状较重,易致皲裂。夏季常可出现少数丘疹或小疱。病程慢性,时久皮肤可增厚,趾甲易被累,此型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病情顽固,难以治愈。
4:湿润糜烂型  此型多继发于趾间型或汗疱型,多由过度搔抓,常继发细菌感染,局部炎性明显,浸渍糜烂,有明显渗出,自觉痒痛,夏季多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