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佬”与“二哥”

 指间飞歌 2015-09-04

2015-09-03 22:36:31


图:天津民俗博物馆之“娃娃大哥”


詩经有云:“厥聲載路”,说的是周之始祖后稷出世的故事。后稷,姬姓黄帝之玄孙,帝喾之嫡长子。其母名曰姜嫄,乃有邰氏之女,帝喾元妃。传说一日,姜嫄趋郊信步而游,看到一个硕大无朋的巨人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在上面,孰知腹中顿生异感,懵懵然而受孕。十月后瓜熟蒂落,产下一子,是后稷。姜螈恶其不祥,遂弃于隘巷,但过往牛马都自觉规避,绕道而行。又欲丢入山林,无奈人多眼杂,难以下手。最后将之抛于河冰之上,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羽翼把婴儿盖住。姜螈心知天命难违,遂把他抱了回来,精心抚养,起名曰“弃”。


“厥聲載路”这四个字,一般理解为“哭声又长又洪亮,路上都听得清清楚楚”。但《詩傳》却认为,“路”在这里的意思是“兄”。“大路”即“大兄”,也就是今天的“大哥”。广东人所说的“大佬”,其实是“大路”的音转。当然,此词还有“头目”,“老大”等含义,多用于黑社会。

另,武松故里山东阳谷有个习俗:出门在外遇到年龄相当的陌生男子,要尊一声“二哥”,忌讳称呼“大哥”。这是为何?据说前者的潜台词是“打虎英雄武二郎”,后者的潜台词是“缩头乌龟武大郎”。


天津也有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文化现象。这恐怕同当地“拴娃娃”的民俗有关。旧时天津,妇女婚后无子,则需到天后宫请回一个泥娃娃,俗称“娃娃大哥”。头胎男孩生下来只能排行老二,对“娃娃大哥”要以“兄”礼事之,且辈辈相沿。逢年过节,他的子女还要对“娃娃大爷”焚香叩拜,感念其“招弟”之功。记得幼时曾在邻家见过“娃娃大哥”的尊容,通常留着两撇小黑胡,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红顶瓜皮帽,在玻璃罩子里正襟危坐。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阳谷还是天津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民俗都在日渐衰萎,社交称谓已开始向以“大哥”为尊的主流文化倾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