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学者反思对日投放原子弹利弊

 海潮轩 2015-09-04

参考消息网9月3日报道 美国《星条旗报》网站8月31日发表题为《用原子弹结束二战,却为冷战创造了条件》的文章,文章称,70年前发生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把两个大国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变成了以核边缘政策为突出特征的全面冷战。全文内容如下:

广岛核爆向世界发出的信号

1945年8月投放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帮助结束了二战,却迎来了冷战,也就是美国与苏联之间长达近50年的冲突。

在美国,当时的民众厌倦了战争和高伤亡率,普遍赞扬动用原子弹的做法。美国当时也长出了一口气,因为原子弹爆炸后,就不必调集在欧洲战场幸存下来的大批军队前往日本投入又一场血腥战争了。

然而,在之后的数十年里,随着那个时代的激情渐渐冷却,历史学家以冷静的眼光重新审视1945年的事件。有些人得出结论认为,尽管原子弹帮助快速结束了战争,却引发了美苏冷战对抗,其影响至今挥之不去。

德国和日本投降后,美苏两个世界大国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野心及意识形态的驱使下,较量了数十年,以求扩大自己在全球的势力范围。冷战的算计导致德国分裂,使得美国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美国拉斐特学院历史学教授阿诺德·奥夫纳说,无论美国是否在日本投放原子弹,都会爆发某种形式的冷战。他说:“也许没有那么激烈,但无论有没有动用原子弹,都会出现某种政治-经济冷战的对峙局面。缓和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有些历史学家认为,70年前发生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把两个大国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变成了以核边缘政策为突出特征的全面冷战。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学教授马丁·舍温说:“广岛也许永久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它向世界发出的信号是,作为最受推崇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认为核武器是正当的战争手段,而且可以再次使用。”

尽管冷战在1991年以苏联解体告终,但其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比如俄罗斯与西方的动荡关系,比如美国在应对朝鲜和伊朗等国的核武器计划时面临的困难。

“藏在门背后的枪”没吓倒苏联

美国与苏联的关系并非总是龃龉不断。二战期间,尽管它们抗击共同的敌人,但从未彻底信任过对方。不过,即便到了战争的最后一年,两国对战后权力的分配还是大体持有一致意见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了欧洲战后重组的问题。

历史学家加尔·阿尔佩罗维茨说,直到1945年7月首次成功试爆原子弹时,美国的战后对德政策还完全是为了控制并削弱该国经济,以免其在军事上再度壮大。

该计划需要法国、英国和苏联的协助,而苏联在战争结束时占领东欧大片地区是意料之中的事。

阿尔佩罗维茨说:“假如控制住德国,苏联人可能就会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如果他们认为德国是个新威胁,他们就会牢牢地控制东欧。”

他说,德国的“非工业化”是罗斯福直到1945年4月去世前还在坚持的政策,是两个大国间达成的谅解,“与彼此是否抱有好感无关”。

阿尔佩罗维茨说:“原子弹改变了这一切。原子弹使得美国有可能在欧洲为所欲为,因为我们单枪匹马就可以控制住德国。苏联人当时没有原子弹。”

在首次成功试爆原子弹后,新上任的杜鲁门总统和美国的其他谈判代表在7月底出席了在德国举行的波茨坦会议,再次与丘吉尔和斯大林举行会晤。由于取得了核突破,美国与苏联磋商的主题发生变化。强硬派国务卿詹姆斯·伯恩斯称之为“藏在门背后的枪”。

在波茨坦,美国开始强调重建一个自给自足的德国,而后者向苏联支付的赔偿将远远低于之前同意的金额。

奥夫纳说:“毫无疑问,作为原子弹的所有者,作为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大国,美国在谈判当中绝对多了个筹码。”

杜鲁门缺乏外交经验,深受伯恩斯的影响,认为对日本动用原子弹将会令斯大林大吃一惊并遏制他的野心。舍温说:“在前一点上,他是对的,在后一点上,他是错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默塞德分校荣休历史学教授格雷格·赫尔肯说,伯恩斯很快就发现,“藏在门背后的枪”并没有吓倒苏联人。

赫尔肯说:“实际情况与伯恩斯预想的恰恰相反。”伯恩斯发现,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积极力推苏联在东欧的要求。

他说:“原子弹不太奏效,在冷战初期与苏联人的外交当中根本不奏效。”

阿尔佩罗维茨认为,接下来两年里发生的若干事件全面引发了冷战,杜鲁门动用原子弹是其中的第一起。

阿尔佩罗维茨说:“1946年春天,我们开始重建德国,你简直能看得出来,苏联在欧洲控制得越来越紧。”他说,尽管美国认为,只要以核武器为威胁,未来就能控制住变强大的德国,但苏联人没有这么放心,并且开始拉下“铁幕”,作为自身与德国之间的缓冲。

由于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吃尽了德国的苦头(卫国战争中至少有2000万苏联人死亡),苏联人采取了极端措施,以防止崛起的德国再度威胁到他们的国家。西方盟国1949年决定把它们的三个占领区合并为单一实体——西德,数月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就是东德)成立,德国从此分裂了将近50年。

阿尔佩罗维茨说:“我认为,这是理解早期冷战开端的最重要途径。”

如果没用原子弹世界会啥样

奥夫纳说,投放原子弹“相当于告诉斯大林,我们像他想像的一样邪恶。原子弹起到的作用就是加深他们的印象,认为我们掌握了这种武器,会以此对他们施加影响”。

尽管苏联当时刚刚开始战后重建,但斯大林把拥有核武器确定为优先重点。广岛核爆四年后,苏联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核弹。到了那时,他们已经把美国视作比分裂的德国更大的威胁。成为冷战特征的核军备竞赛就此正式开始。

舍温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杜鲁门在70年前做出了不同的决定,今天的世界是否会迥然不同。他说,在当今拥有核武器的世界里,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相当于“亚当和夏娃”。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处于紧张状态,因为朝鲜研发导弹,目的是把核武器发射到世界任何地区,伊朗拥有原子弹则将使中东发生显著变化。

舍温说,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美国没有动用原子弹,而是在战后宣布之所以研发这种武器,完全是因为担心德国正在这样做,今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他说:“那么,如果我们宣布我们没有加以使用,因为这种武器是不正当的,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动用这种武器都将犯下反人类罪,结果又会怎样?你能想像1945年之后的历史不会有所不同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