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便下血

 简兮 2015-09-04
   [大便下血]
  大便下血能出现于许多疾病,如肠伤寒、血小板减少症、门静脉阻塞等。但这些病不属于胃肠病的范畴。另外,如菌痢、阿米巴痢疾以及痔疮等,虽然属于肠道疾病,但菌痢,阿米巴痢疾属于传染性病症,痔疮属于痔漏专科,因此本篇只是有选择的介绍这方面几个下血的简方,而不作全面讨论。本篇重点讨论的,只是胃肠道炎症或溃疡所致成的大便下血。
  中医对于肠道的大便下血,有肠风、脏毒之分。凡血色清新,血量不多,成沫四溅,大便之前,鲜血先见的,叫做肠风;血色污浊黑暗,血出在大便之后,出血量较多,下血的时间又较长的,叫做脏毒。
  从前有人认为肠风是风邪入于肠胃之中,脏毒是大肠积有病毒,这个说法还不容易被人理解,肠风和脏毒,实质是把肠道出血的性状和特点加以概括的一种术语。肠风是脾气下陷不能正常统运血行,以致大肠壁细小脉络充血,在用力大便时,小络破裂,不成流而四溅,所以大便未出,下血先见,或者大便与鲜血齐下。脏毒是大肠湿热瘀积,使肠壁细小血管破裂,逐渐腐蚀扩大,形成坎陷。坎陷最容易使渗出的血积存起来,量多色暗,在用力时,血在大便之后,骤然而下。
  肠风既然是脾气下陷,所以治疗时当用升散上行的药物,如防风,荆芥之类,而这些药物又多是治风的,因而这样的下血定名为肠风。脏毒是大肠有湿热,应当清热燥湿,如黄连、黄芩、地榆等,而这些药物都是清热解毒药,所以就把这样的出血定名为脏毒。无论治风治毒,都应当在相应的方剂中酌加凉血止血药。下面是治肠风、脏毒的两张标准方。
  治肠风方
  荆芥、生地黄各60克,甘草45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食后温酒下。
  治脏毒方
  槐花 侧柏叶 荆芥 枳壳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6克,食后米饮下。
  以上两方,并非是治肠风脏毒的唯一有效方剂,也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的要求是,掌握升散、凉血、止血、清热、燥湿等方法,是肠风也好,是脏毒也好,只要根据下血的性状和特点,能确定治疗原则,能选用方药,就可以治疗常见的大便下血症。下面介绍一些治大便下血的简效方,以备参考应用。
  1 《余居士选方》 治肠风下血不止,白芷、乌梅,煎服。
  2 《慎斋遗书》 肠风下血不止,白芷、乌梅,煎服。
  3 《张氏医通》 治肠风下鲜血,象从竹筒喷出似的,用鲜小蓟捣取汁,稍稍加温,服一大茶杯。
  4 《张氏医通》 治肠风下血,刘寄奴15克,芽茶30克,墨灰9克,共为末,分三服,乌梅煎汤送下。
  5 《张氏医通》 肠风下血,一味旱莲草,浓煎,葱白汤下。
  6 《王璆百一方》 曾通判的儿子,大便带血半年,用柿干烧灰,米饮送服,一次即愈。
  《泊宅编》 外史刘豫,病脏毒下血,已半月,自恐病重将死,后得一方(即上方),饮服6克,遂愈。
  7 《食疗》 小儿秋痢,以粳煮粥,加入柿干末,再煮两三沸,食之。
  《临床心得选集》 张赞臣云,某年秋,余患赤白痢甚剧,诸药不效,病延四十余日,每登厕,肛门突出,直肠下坠一二寸,乃用民间验方:柿干一只,重12-15克,去蒂,锅内烘热,加白蜡一块,约三克多,烊化,煎至荷包蛋样,趁热食之,每日吃一二只,十天左右,痢止,肠脱亦收。
  《折肱漫录》,乙酉岁六月,余避乱小船,奔走冒暑,处暑后患痢,余年老,不敢服攻下药,用一般平稳方调治,凡七天,病愈。但痢虽愈而血未止,兼大便燥结为苦。又治了半月,无效。后来读《玉机微义》有:“柿干,烧,米饮调服”一方,因觅此药服之,服不到30克,病即痊愈,可称神方。
  8 《集简方》 血痢不止,贯众酒煎服。
  9 《百一选方》 肠风下血,用清热药及补脾药不效者,单用山楂为末,艾叶汤调下,立愈。
  10 《罗氏会约医镜》 便血不论新久,白矾二三克,大人五克,研细,调入鸡子内,煎熟,切作细块,空腹白开水送下。
  11 《种褔堂方》 治大便下血,荸芥汁半盅,好酒半盅冲入,空心温服。
  12 《本草通元》治血痢,平胃散15克,入川断4克,煎服必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