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门书家一痴僧书法作品---现代书法

 轻风无意 2015-09-04
       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无中国书协会员的头衔、无参加各种书法大赛经历、无职称职务,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佛门书法家、一痴僧释普通法师,就是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三无”书法家。

释普通,號一痴僧,俗名刘广耀,黑龙江肇东人。1994年赴浙江杭州求学,先后得到赵永本、孔仲起、洪世清、陈梦麟等名家的指导。所以作品中有北方的雄强又兼有江南的俊逸。法师又是一位有才情、有内涵、有执着信仰的书家。他的作品不是以张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眩人眼目的,而是不激不厉、不温不火,雅致温润,率真随意。

品味法师的书法,点画精到纯粹,功力深厚,意境悠远,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天赋。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回看历史上王献之蘸尽三缸水,才唯有一点像父迹;林散之老人直到晚年,还是日日临池。法师过硬精到的点画功夫证明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虔诚,他在书法事业上超越常人的勤奋和执着引起书坛的广泛关注,他的书法作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和众多学书者一样,法师在唐楷的森严樊篱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随着眼界的不断拓宽,法师的书法触角也是越伸越广:从晋唐楷书到汉隶,从二王到宋四家,从明清到当代,法师以苦行僧的执着,寻觅着自己的家园。对于学书,法师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他在学书随感里说:“少时学书,习楷求法,勒顽性,入规矩正道;三十后学书,放胸怀,直追义理,由精微而致广大;五十后学书,渐苍茫而法备,弃严谨而韵足,以致衰年纯以意行而得天机矣”。临习古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书法语言,从而形成自己的面目,要在吃透一家的基础上,广泛涉列。书法应该是包容的,囿于一家一帖,只能让自己走进死胡同,而丧失自我,徒为字匠。

法师诸体皆擅,无论楷书、隶书、魏碑,行书、草书都个性鲜明。如果对其书法做研究的话,我以为他的楷书以及行书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楷书严谨、工致,束缚很多,情性就会减弱。能把楷书写得精到又有个人风格实在很难。何况现在人心浮躁,真正能够静下来进行深入研究的书家太少了,很多有天赋的书家因忍受不住单调寂寞之苦而半途而废,实在可惜。从法师楷书、行书作品中不难看出,上至汉魏晋唐下至宋元明清诸家,他无不涉猎,然而对于古人的用笔技巧,笔画形状、结字体势、倾斜角度、线条质感,空间营造、线条穿插、书写节奏等种种书法视觉元素,有出处又显己意,这说明他对于古代经典的解读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与发现,并巧妙的融古铸今,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我向来认为学习书法,技巧的训练和形式的追求始终是停留在“技”的层面上的。透过笔墨表现的往往是作者自身素养与品德,积淀的越厚,作品的意境就越深。“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如果没有思想做翅膀,书法艺术之路是近不得道,也通不得神的。所以普通法师在做好书内功的同时,不断积淀书外功夫。法师研究佛学,通晓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书法史论 ,写出了大量的学佛感悟、学书随想和诗词歌赋。由于普通法师没有社会上一般书法家的世俗苦恼,在书艺上能更直接地转向写心,脱去浮躁与张扬,给人静穆典雅、淡然从容的感觉,深得僧俗两界所推崇,并争相求之。

面对越来越多的赞美,荣誉,普通法师谦虚的说:“比之佛法大道,书法实乃末技;比之书坛大师,我的书法实在是微不足道。我只是一个一心向佛的和尚,能借助书法小技让众生喜欢我的书法而沐佛法慈悲,不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吗?”。

愿普通法师的佛学艺文修行光照大千!

佛门书家一痴僧(原) - 求是斋 - 求是斋书画

佛门书家一痴僧(原) - 求是斋 - 求是斋书画

佛门书家一痴僧(原) - 求是斋 - 求是斋书画

佛门书家一痴僧(原) - 求是斋 - 求是斋书画

佛门书家一痴僧(原) - 求是斋 - 求是斋书画

佛门书家一痴僧(原) - 求是斋 - 求是斋书画

佛门书家一痴僧(原) - 求是斋 - 求是斋书画 

佛门书家一痴僧(原) - 求是斋 - 求是斋书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