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征明临终前的绝笔行书,全卷儒雅端庄,这才是“人书俱老”!

 陈玮642 2022-08-01 发布于广东

“古人七十老来稀”,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时代里,七十便已经是高寿了。纵观书法史,鲜少有书法家能像文征明一样长寿。文征明活了整整八十九岁,放到如今,也是高寿了。

有一种论调是:不要过多的在意生命的长度,而要更重视生命的厚度。但是对于一位书法家来说,生命的长度是尤为重要的。

图片

文征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称“四绝”。六岁走路都走不好,九岁才能说话,科举考了七次都没考上;其实,文征明是“晚慧”的典型。

书法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及时性。也就是说,书法写作并没有给创作者过多的推敲的时间,也没有修改的机会。

图片

比如在敦煌尘封千年的那些写在珍贵纸帛上的佛经,若是抄经人不小心写错一个字,那全卷就毁了。

书法创作的这种不确定性对创作者的技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所谓的天才也不过是老天给的那百分之一的天赋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成就的。

图片

所以,要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将技法变成习惯,将习惯变成本能,需要经年累月的训练和沉淀。

文征明在八十九岁的时候写了一卷行书《赤壁赋》。写完这一卷行书后四个月,一代大家溘然长逝;其行书《赤壁赋》由此成为绝笔,它也完美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人书俱老”。

图片

“人书俱老”是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书法理论著作《书谱》当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数俱老”。

图片

“平正——险绝——平正”是书法学习三重境界,也是三个阶段。晚年的文征明,书法技艺融会贯通,炉火纯青,这是他楷书称绝的重要原因。

人们说“楷如站,行如走”,楷书是行书的基础。这一卷《赤壁赋》是文征明在深厚楷书的基础上创作出的绝美行书。

图片

行书《赤壁赋》当中保留了文征明楷书一贯的秀雅舒展的风格,全卷儒雅端庄,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虽为晚年所作,但这一卷行书丝毫不见迟滞,反而爽快流利,其运笔潇洒生动,带有昂扬的生命力。

图片

文征明极爱苏东坡,这一卷《赤壁赋》是他人生暮色沉沉之时写下的,行笔挥毫有向东坡致敬之意。文征明这一卷行书笔势圆润,肉胜于骨,形神兼备,足以以假乱真。

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是千古不衰的名篇,文征明的晚年也正如文中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伟大而又从容。苏东坡的文,加上文征明的字,有幸一睹其真颜便也无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