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乃心之声 | 苏东坡故宫文华殿大展高清细节图请收藏

 昵称35641324 2020-09-03

最触内心的艺术,品味生活的真谛

 展览策划/书画收藏/听琴/赏艺

「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北京︳故宫博物院

2020.9.1-2020.10.30

昨天是“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展览的开展首日。这个大展,可以说是几十年难遇的一个让你与苏东坡“真实面对面”的机会。苏轼本人的作品、师友的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的人的创作,都在这里。

 

第一单元 | 胜事传说夸友朋


苏轼生活的时代,是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他有着深入交往的前辈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门生及友人如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王诜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

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他的交游圈以及所处的时代氛围,为大家呈现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苏轼《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

北宋 纸本 行书

《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

二帖裱于同一卷中。卷后有董其昌跋。鉴藏印有“御府书印”、“御府宝绘”、项元汴诸印、安岐诸印等。此二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季常)的书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公择(李常)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

苏轼《题王诜(shēn)诗词帖页》

北宋 元佑元年(1086) 纸本 行楷书


王诜和苏轼是好朋友,这幅帖是苏轼给王诜自书诗所作的题跋。

欧阳修《灼艾帖卷》

北宋 纸本 行楷书

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写的一封信,有学者认为,是写给自己的学生,主要意思是担心学生的身体,特意询问关心。

蔡襄《京居帖页》

北宋 纸本 行草书

此帖大约是蔡襄中年时写给好友的信,表达了蔡襄对朋友的问候与关心。

傅尧俞《蒸燠帖页》

宋 纸本 行楷书

傅尧俞是北宋名臣,和苏轼交情深厚,苏现存的《赤壁赋》卷就是写给他的。这幅《蒸燠帖》是傅尧俞的书法孤品。

吕大防《示问帖页》

北宋 纸本 行楷书

这幅字是吕大防传世极少的墨迹之一,是写给章楶的信,是他六十多岁的作品。

蒋之奇《北客帖页》

北宋 纸本 行书    

这封信是四十岁左右的蒋之奇写给司马光的,当时司马光是翰林侍读,正主持修撰《资治通鉴》。

黄庭坚《君宜帖页》

北宋 纸本 行楷书

此帖是除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苏轼《寒食帖》题跋外,黄庭坚直接提及苏轼的唯一一件墨迹。

李之仪《汴隄帖页》

北宋 纸本 行楷书

米芾《盛制帖页》

北宋 纸本 行草书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北宋 绢本 设色

朱耷《西园雅集记卷》

清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纸本 草书

丁观鹏《西园雅集图》轴

清 纸本设色

苏东坡

李公麟

米芾

第二单元 | 苏子作诗如见画

作为一代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众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文,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为了后世书画家喜爱的创作母题。他所提出的“士人画”概念,奠定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及后人根据其诗文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为大家呈现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

林逋《自书诗卷》

北宋 天圣元年(1023年)纸本 行楷书

苏轼《三马图赞并引残卷》

北宋 绍圣四年(1097年)纸本 行楷书

苏轼《定惠院二诗草稿卷》(传)

明清 纸本 行书
这两首诗的手稿,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二年(元丰三年)写的,抒发了自己遭遇贬谪时的心情,感叹人生无常。

鲜于枢《海棠诗卷》

元 纸本 行草书

沈时《烟江叠嶂图》

明 泰昌元年(1620年)绢本 设色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卷》

明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纸本 楷书

文徵明一生写了很多幅《赤壁赋》,但将前、后《赤壁赋》合为一卷的却很少见。这幅字是文徵明70岁时所写,字体格调高雅,是文氏小楷书的代表之作。

宋人《赤壁图》

南宋 绢本 设色

胤禛 《苏轼词轴》

坚白子 《草虫图卷》

元代 

第三单元 | 我书意造本无法

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造诣不但备受时人赞誉,他所引领的宋代“尚意”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转益多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后人对苏轼书法的仿学、临摹和评论,展现其书史地位,为大家呈现作为书法家的苏轼形象。 

苏轼《治平帖卷》

北宋 纸本 行书        

苏轼《归院帖卷》

纸本 行书

苏轼《春中帖页》

北宋 纸本 行书

此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德孺)的信札。范纯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第四子。此信札的书写时间应为元丰末年,即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苏轼年约50岁左右。帖中“二哥”是指范纯仁(范仲淹次子)。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卷》

后汉 乾祐元年(948年) 纸本  草书

杨凝式一共只留下了四件墨迹,这就是其中之一。这短短8行85个字,四周每一寸纸面几乎都被历代的欣赏者盖上了印章,从宋高宗到乾隆皇帝,都把它奉若珍宝。

苏轼书醉翁亭记

纸本 明 墨拓

董其昌《临苏轼杂帖卷》

明 崇祯六年(1633年)纸本 行书

  

陈奕禧《临苏轼寒食帖》

清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纸本 行楷书

第四单元 |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不仅以其艺术造诣而为人称道,同时也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与仰慕。他虽然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能够洒脱的面对各种困境,并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本单元选取以苏轼逸事和其述怀小品文为题材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为大家呈现被后世视为文人典范的苏轼形象。 

仇英《竹院品古图》

明 绢本 设色

黄慎《东坡玩砚图》

清  纸本 设色       

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

明 万历四十九年(1619年)纸本设色 

钱维城 《画雪浪石》


🔍

「展品清单」

       
图源:故宫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