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英雄】走出象牙塔

 昵称413468 2015-09-04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故事,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或者只是想消遣一下,这个故事很可能不适合你。但是我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耐心读一读,虽然我在这里揭开了历史的一道伤疤,事隔多年,我们依然会感到疼,但是如果我们不正视那段历史,怎么避免我们的民族不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被伤害呢?


正文:


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抗日电视剧还没有进化到裤裆藏手榴弹的境界,我看过一个很小众的电视剧,讲的是几个参加八路军的清华学生的故事,他们当然没有手撕鬼子的大能,但是他们所做的却比手撕鬼子要困难的多,任何一个受过理工科教育的人都应该能够认同这话,因为他们在完全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情况下,为抗日根据地制造出了现代炸药,雷管等军用物资。前几个月清华大学校庆的时候,不知道为啥,突然又想起了这个电视剧,也想起这个电视剧后面的真实故事。




先从一张照片讲起。这张照片看起来平淡无奇,似乎就是一张很老旧的底片。但是这却是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一位名叫熊大缜的清华学生,这是他站在清华气象台的顶层,对着北京的西山,用自己制作的红外线底片拍摄的,时间是1935年。



熊大缜,人帅,字也漂亮



老清华的气象台,现在顶上修了个大脑袋天文台


这个熊大缜原籍江西,熊家家道殷实,晚清出了不少人物,他父亲还曾经任吉林财政厅长,民国初年是众议院议员。1931年熊大缜考进了清华物理系,当年的清华得益于财力雄厚,那些20,30年代修建的系馆所拥有的设施设备,放在同期美国大学里也往往能排到前30名。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自然人文荟萃,不管是文科理科工科都是人才辈出。熊大所在的物理系为例,从29到38年的十年间,共毕业71人(当年清华治学非常之严格,即使考上,淘汰率也常高达1/4,所以物理系毕业生少时,一年只有1,2个),这71人里有21个后来成为了中科院院士。



1935年清华物理系部分师生在大礼堂前合影,这是一群真正的学霸,里面有11人后来成为中科院院士


在学校时,熊大缜不仅成绩优异,文体活动也很擅长,不仅出演话剧,还是网球队队长。老清华秉承美国高校传统,非常重视体育运动,比如著名的抗日名将孙立人,就曾任清华篮球队队长。1935年,熊大縝从物理系毕业,他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是《红外光照相技术》。说起来这人不仅是学霸,而且还颇有创业头脑,他在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因为是研究摄影技术,就借着这个专长开了个“清华照相馆”,一年下来论文写完了,还赚了笔钱。毕业后,因为他品学兼优,留校担任助教,继续他的红外线研究。1937年,熊大缜考取了赴德留学的名额,已经准备好和他的未婚妻完婚以后共赴欧陆。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顺利,但是这是1937年,就在这年,在卢沟桥的炮声中,历史做了一个急转弯,于是许许多多的人生从此改变。



风华正茂的熊大缜


77事变后,在围城之时,熊大缜的恩师叶企孙负责转移学校的图书设备,(这位叶企孙先生现在已经不怎么为人所知,他不仅是中国物理学的奠基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所培养帮助的学生是一大串如雷贯耳的名字: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周光召、邓稼先、陈省身,华罗庚),熊大缜自愿留下帮助转移,但是平津地区很快沦陷,清华园被日军征用,教学科研设备都遭洗劫,水清木华之地成为日军的兵营医院,甚至还开设了一家慰安所。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一路辗转撤退到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大,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继续为中国培养人才,在这些师生中有8位两弹一星元勋,171位院士,和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熊大缜和叶企孙先是安顿在天津英租界的清华同学会,在那里设立临时办事处,帮助沦陷区的清华师生家属南下。当南迁工作完成,叶企孙也即将南下,另一件事再次改变了熊大缜的命运。



叶企孙先生



在清华图书馆前合影的日军军官


我们在教科书里都学过,抗战爆发后,日本喊出了3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虽说狂妄,但至少在硬件条件上,日本并不是完全没有这个可能。但是他们错误估计了一件事情,就是中国人的民心。正是这场战争最终促使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让我们从心态上开始向一个现代国家转变。虽然我们在各条战线上节节败退,但是反抗的火种却在战火过后的土地上顽强地燃烧。我们应该都听说过吕正操将军,他出身东北军,不愿随国军败退,于是加入八路军,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冀中开展游击战,建立了冀中根据地。冀中就是河北平原一带,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周围还有3条铁路。在这样的地方打游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吕正操的部队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建立了根据地。后世广为人知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发明出来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敌后游击战


但是战法再巧妙,没有武器也是白搭。歌中唱的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但是艺术与现实的差距往往是惊人的。即使是极低烈度的游击战,也很难靠缴获来维持。为了制造烈性炸药,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张珍(建国后曾任兵器工业部部长)奉吕正操之命,潜入平津地区,寻找化学方面的人才。他先找到了自己的同学孙鲁,又通过孙鲁找到了还在天津的熊大缜。这时,摆在熊大缜面前的路有好几条,他可以成婚去德国留学,可以南下昆明参加西南联大,但是他选择了去冀中这条最艰险的路。当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叶企孙时,叶企孙很犹豫,因为他太了解这个得意门生,这个人太单纯又太聪明,这样的人并不适合象牙塔外的大千世界。叶企孙也曾试着劝说熊大放弃这个想法,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于是叶先生也决定留在天津作为后盾。



慰问抗日将士时的合影,左数第二个是熊大缜,第三个是叶企孙


熊大縝到了根据地以后,先是从技术员干起,很快得到吕正操将军的器重和信任,仅三个月后就被任命为供给部部长。在天津的叶企孙又通过各种关系,先后为根据地偷运输送了大量的仪器物资,还动员了许多青年学生专业人才奔赴根据地。作为供给部部长,熊大缜的职责是为根据地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资,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捡到了三船阎锡山逃跑时丢弃的物资,其中竟然有大量的氯酸钾,这个氯酸钾可是可以用来造烈性炸药的好东西。但是炸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造出来的,于是熊大缜组织了技术研究社,大量的知识分子汇集到这里,开始了这场工业革命。以下是一份很不完整的名单,把他们列出来是为了不要让这些名字随时间湮灭。


  • 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汪德熙

  • 清华大学机械系实验员胡达佛

  • 清华大学物理系实验员阎裕昌

  • 清华大学生物系实验员张瑞清

  • 清华大学地学系学生李广信(李琳)

  • 清华大学经济系学生祝懿德

  • 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葛庭燧

  • 清华大学物理系职员何国华

  • 燕京大学物理系学生张方(李度)

  • 北平大学电机系毕业生刘维

  • 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林风

  • 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生李猛(朱南华)




这个后面的故事就实在太多太多了,因为篇幅的关系,不可能面面俱到。就集中讲讲两个人的经历,作为缩影吧。


汪德熙,因为熊大缜自己是学物理的,化学并不精通,所以通过叶企孙招募了化学系研究生汪德熙,这个汪德熙是熊大缜的中学校友,后来成为了中科院院士。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院士曾经亲自上阵杀敌,至少在中国汪老是独一号。他到来后,马上就投入到氯酸钾炸药的研究中,他很快就解决了炸药稳定性,爆炸效力等问题,甚至还专门设计生产了电雷管。在汪德熙到达根据地后才2,3个月的时候,就已经一切就绪。鬼子们也很狡猾,他们的火车前面都会有压路车开道,所以普通地雷炸不到后面的火车。现在炸药有了,电雷管也有了,就可以远距离遥控引爆。因为那时候八路还很不正规,工兵的文化水平很低,所以首战这些知识分子都出动压阵。1938年的9月,汪老亲自随队出击,在保定南边的一段铁路上埋设了地雷,在放过压路车后,汪老亲自引爆了地雷,在冲天的爆炸中,日军军列车头被炸毁,后面的车厢也纷纷出轨变成了一堆堆废铁!继氯酸钾炸药后,汪德熙还主持研制了硝铵炸药和引爆用的雷管,利用这两样材料,后世如雷贯耳的地雷战才得以开展。不得不说,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清华化学系毕业的汪德熙


另一位是叶先生送来的门本中(本名阎裕昌),他是清华物理系的实验员,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因为技艺精湛,被破格提拔为助教(清华还曾经破格提拔过另一个自学成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华罗庚)。门本中也是先留在沦陷区帮助转移清华的仪器设备,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中国才保留下来了那么一点点仅有的镭,后辗转送到西南联大用于以后的科研,可以说他为中国的核物理研究争取到了好几年的时间。到冀中后,那些根据地取得的科技成果里,几乎都有他的名字。在他的帮助下,根据地研制出来制造火棉,硫酸,雷管的工艺。正是在这些物质基础上,炸药,手榴弹,子弹,地雷才可以被生产出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部队手里。在1942年,门本中为了保护乡亲,主动走出人群自首,被日寇用铁丝穿锁骨游街后,受尽酷刑,在当年5月被杀害,享年46岁。



门本中烈士


前面提到的汪德熙在完成了这许多工作后,认为任务已经完成,工程人员也已经培训到位,所以提出离开根据地到西南联大继续学业。可能有些喜欢道德高标的人对此会有所微词,其实汪老进根据地本来就是瞒着家人,家里都以为他在天津教书,叶企孙也每月替他给家里汇钱,帮忙遮掩。上级倒也没有阻拦,在41年汪老赴美留学,在MIT拿到了博士学位,47年再次回国报效祖国,成为新中国核化学工业的奠基人。如果当年汪老没有离开根据地,中国可能会失去更多,因为历史在这里又转了一个弯。



汪德熙院士


38年秋,国民党任命的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到任,他一上任就在地盘划分等等问题上和八路产生了矛盾摩擦。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就已经隐约感到了一场酝酿中的风暴,可能汪德熙汪老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熊大缜只是一个没有明确政治信仰的书生,他的表现可以说是很傻很天真。在很多公开半公开场合,他发表意见认为双方应该各退一步,以合作为上。在接待一个国民党代表团时,因为里面有一个成员也是学生出身,所以熊大缜对他很是亲切,居然和他用英语聊起天来,在边上的供给部政委王文波可气坏了,啥也听不懂,而且之前政治部专管锄奸的孙志远告诉他那个成员是国民党特务。于是这些政工干部们开始拉紧了他们的神经,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慢慢化为一道绞索,渐渐收紧。



清华大礼堂前的熊大缜


39年春,因为国共两党的摩擦日益剧烈,国共合作已经名存实亡,各根据地都成立了锄奸部,发起了清洗汉奸特务的锄奸运动。被清除的汉奸当然不用解释,特务嘛,就是指国民党安插的人。冀中军区的锄奸部自然把矛头指向了熊大缜领导的科技研究社,毕竟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家庭出身一般比较富有,从教育背景到家庭背景,都和很多彻底草根出身的干部战士有很大隔阂。于是就像历史上的东厂锦衣卫一样,效率惊人的锄奸部在冀中军区挖出了一个庞大的特务组织,各个部门工作的100多名知识分子全部被捕,这些人的首恶不用说自然就是熊大缜。很遗憾的是,锄奸部只搜罗到一些捕风捉影的所谓证据,现在看来依然可笑得不值一驳。为了坐实这么一个惊天大案,锄奸部祭出了法宝:酷刑逼供。现存的有关熊大缜的材料有32卷,其中仅口供就有81页,网上有资料说那81页上面血迹斑斑。



主旋律电视剧《锄奸》,这个题材的片子不少,不过随着时代变迁,那个被除的“奸”也慢慢变成了日本特务


所幸,延安的党中央没有跟着发疯,或者说还是保持着一些理智,本来也是,这么多关键部门的人被关,军区的正常运转都成问题。中央派彭真去复审,复审结果是除首犯熊大缜需要进一步审查外,其他人无罪释放。这也是政治斗争很无奈的一点,中央也不能一点面子不给地方锄奸部留,所以熊大缜就是留给他们的那块遮羞布,如果给了他自由,冀中锄奸部和锄奸运动不就被彻底否定了?39年7月,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动了大扫荡,在军区机关转移时,熊大缜由一名叫做史建勋的战士负责押解。虽然熊大缜才26几岁,又曾是运动员,但是因为之前受过老虎凳一类的酷刑,所以腿伤使他难以跟上队伍。因此他和史建勋发生了口角,史建勋一怒之下举起了枪,面对枪口,熊大缜举手喊停,只是,他不是求饶以换得性命,而是说了另一段话,他说,作为供给社的负责人,他深知每一颗子弹都来之不易,所以他宁愿被石头砸死,也不愿死在自己造的子弹之下。于是这个史建勋真的去找了一块石头,砸死了熊大縝。史建勋,史建勋,很不错的一个名字,只是他是在为敌人为日本人建立功勋!



这群意气风发的学霸,每个人都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一代英杰的惨死并不是故事的结束。熊大缜的技术研究社虽然烟消云散,但是骨干还在,他们后来扩展成为晋察冀军工部的技术研究室,使军火生产进展飞速,再后来是八路军总部(后改为晋冀鲁豫军区)军工部的工程技术研究室,更使得军火工业产生质的飞跃。到战争后期,熊大縝开创的冀中军工已经拥有2000余人。这些人才在后来的共和国时期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建立起了自己新的功勋。但是26岁的熊大缜连坟墓都没有留下,留给他的只有一顶特务的帽子。



熊大缜的毕业照与签名


建国后,叶企孙先生为熊大平反多方奔走,但是很多相关人员已经身居高位,自然是石沉大海。文革开始,吕正操将军受到冲击审查,于是熊大案又被翻了出来,作为攻击吕正操的武器。叶企孙也被此案牵连,受到北大(50年代院系调整,清华五大学院里的理学院,文学院和法学院被分给了北大,所以叶先生转去北大工作)红卫兵的批斗,后甚至被逮捕关押了1年多,以至于精神失常,在路上看到认识的学生,就会低声下气的向对方讨钱。在1977年,这个腰弯成90度再也挺不起来的老人带着叛徒特务的帽子含冤去世。文革后,依然有很多人努力为熊大喊冤,但是当年的一个锄奸队员已是河北省的高官,他至死认定熊大是特务是死有余辜,这个阻力可想而知。直到1986年8月20日,河北省委才做出了平反决定,但是又要求不要外传这个决定。一年后的1987年,叶企孙先生被平反。



现在的中国已经再次崛起,北京已经是一个灯红酒绿的超级大都市,清华园也变得高楼林立,手捧iphone川流不息的人群,可曾想得到就在不太远的地方,就在不太久的从前,曾经有一群人选择了一条那么不同的荆棘路,正是他们的选择,才造就了今天的一切。不知道当夜幕再次降临之时,熊大的英灵是否会再次流连于母校那水清木华的校园,他是否还会记得校训所引自的那两句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知道他做到了,我猜他也不会后悔。唉,行文至此,一声叹息,一些久违的东西竟然模糊了双眼......





你如果喜欢这些故事,就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