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清华才子到兵工大王,熊大缜为何会因一场英语交谈而失去性命?

 思明居士 2022-08-11 发布于河北

提起“熊大缜”这个人,想必如今很多人并不熟知,但若回到1938年的晋察冀,那可是一个能让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齿,也能让美国人心生佩服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真正用知识改变冀中甚至整个华北抗日战局的才子。

不过,因为某些原因熊大缜最终抱憾而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多年以来,“熊大缜”三个字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不过欣慰的是,近些年,主流思想有所转变,曾经很少被提及的人物也开始得到迟来的宣扬,虽迟但终究是到了。

所以,今天故史君便可以好好地与各位聊一聊熊大缜,聊一聊他从清华才子到抗日根据地的兵工大王,从一介书生到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那段动人往事。

赢得“才子”之名

熊大缜是江西南昌人,他的父亲是旧中国最早的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毕业后到上海任教,所以熊大缜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完善的先进教育。

文章图片1

“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性格直爽,动手能力强”这些都是熊大缜给周围人所留下的印象。

可以说,熊大缜的父亲对熊大缜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1931年,熊大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与熊大缜同班的有后来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钱伟长,彭桓武等两弹一星的功勋。

不过,就当时在学校中的名气而言,熊大缜要远高于钱伟长、彭桓武。

当年这些日后叱咤科学界的科学家们只不过是刚入学的新生,但熊大缜却早已凭借着出色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才干得到时任物理系主任也是当时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的赏识和器重。

叶企孙对熊大缜充满了期待,他总会在课外对熊大缜予以专门的指导在,这是当时钱伟长等人所得不到的特殊待遇,在几年的相处中,熊大缜与叶企孙建立了情同父子般的密切联系,所以多年后叶企孙也曾多次为熊大缜和冀中分区提供帮助。

虽然熊大缜聪明绝顶,但真正让他赢得“才子”之名,令清华师生为之叹服的则是他在没有任何研究资料和他人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几百次的实验而成功拍下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张红外照片。

说起来,“熊大缜拍下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这件事还是叶企孙一手促成的。

当年在清华园求学时,熊大缜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他的身影不仅时常出现在足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上,还时常出现在校话剧团的舞台上。熊大缜爱好广泛,而“摄影”更是他的强项,他当年曾凭借一部德国莱卡相机在校园内开起了“清华照相馆”,而他所照出来的相片要比民间的相馆清晰的多,所以他的“清华照相馆”的生意非常火爆。

文章图片2

后来叶企孙了解到熊大缜的这一爱好后便建议他去研究“红紫外线”。

要知道,当时这项技术在国际上还处于研发保密阶段,属于军事技术,因此熊大缜手中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阅,他仅仅从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借走了几本关于红紫外线的粗略介绍和一些国际上刊登过的读物就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和试验。

在经过几百次的失败后,熊大缜成功地拍出了第一张红外照片。

那是一个月黑如墨的夜晚,熊大缜带着几名助手拍下了清华校园的全景图。

照片洗出来后,犹如白天所拍摄,顿时轰动京师,而那张照片也就此成为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

照片拍摄成功后,熊大缜一夜成名,尤其在清华园,“熊大缜”三个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校师生对熊大缜冠以“江西才子”之称,甚至叶企孙也曾在公开场合得意的对他人说“我身边有个江西才子啊”。

后来在叶企孙的支持下,熊大缜也继续致力于红外线技术的研究,而他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红外光照相技术》。

1935年,熊大缜顺利毕业,清华大学希望他能够留校继续进行红外线的科研,从毕业到1937年,熊大缜用了2年的时间将这一技术推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成就,因为故史君并不了解这项技术,所以无法细说,但1936年学校有意将熊大缜送去欧洲留学深造就能看出他的研究高度,而熊大缜也不负众望于1937年考取了赴德国留学的名额。

文章图片3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熊大缜将会在德国获取更先进的知识,然后功成名就返回祖国,成为国内的科研大佬,在红外线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这一切看似美好的前程都随着那一声声炮响化为乌有了。

从江西才子到兵工大王的转变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眼见山河破碎,熊大缜决定放弃留学留在国内,当他的恩师叶企孙劝他离开的时候,他却态度坚决的说:“抗日需要科技的帮助,我要留下来”

正是这句话说服了叶企孙,他不再劝说熊大缜出国留学,而是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开始协助自己准备将学校迁往昆明。

如果说,叶企孙和熊大缜能够按照计划南下的话,那么熊大缜的命运依旧会出现另一番的不同。如果熊大缜跟随学校南下的话,那么说不定他也会避免遭受日后的戕害,但同时冀中抗日根据地也会失去这么一位兵工大王,那冀中的抗战局面是否会陷入更大的被动与危险之中也未可知。

只能说,命运就像是提前安排好的那般,不迟也不早,就那么的精准而无情。

文章图片4

当叶企孙准备与熊大缜南下时,叶企孙突发重疾,行至天津便不能再行,于是熊大缜留在天津陪恩师养病。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熊大缜昔日同窗孙鲁突然找到了叶企孙和熊大缜。

同学突然造访一定有重要的事情,三人交谈下来后,叶企孙和熊大缜这才得知孙鲁是受共产党的委托来邀请熊大缜前往冀中抗日根据地的。

原来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原东北军将领吕正操正式脱离东北军率部在冀中开辟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因为冀中地区地处广袤的华北平原,不仅无险可守,甚至还被日军重点驻兵的三条重要铁路包围着,所以根据地成立之初时常会遭到日军的围剿,而冀中军区为了保护根据地就必须开展游击战来应对日军的围剿,可是当时冀中军区没有像样的武器弹药和足以破坏日军铁路的烈性炸药来进行反围剿,所以游击战开展的效果并不好。

于是,有鉴于当时的形势,冀中分区司令吕正操决定派人前往北平、天津等大城市网罗科技人才,以此来改变冀中的现状。

后来冀中分区的地下交通员辗转联系到孙鲁,孙鲁虽然不是党员,但他却被共产党人积极抗日的精神所折服,所以自愿去说服尚留在天津的熊大缜,试图说服他到冀中分区。

当孙鲁将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当时全国的抗战形势详细介绍给熊大缜后,熊大缜的救国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他没有考虑叶企孙当时的担忧而怀着一腔热血去了那片他从未踏足过,也从未真正了解过的地方——冀中根据地。

叶企孙虽然心有不舍,但熊大缜是自己最疼爱的学生,在熊大缜出发前,他对熊大缜说:“你虽然有才华,有学识,有抱负,但你不懂政治,所以到了那里后,不要多说话,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及时告诉我。”

文章图片5

不得不说,叶企孙的叮嘱是很有预见性的,当我们仔细了解熊大缜在冀中根据地的一些行为言语后也不难发现,熊大缜的身上有其他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单纯与天真,但同样的也缺少了一份对政治危险的敏锐和预感。

来到冀中根据地后,熊大缜先是在军区修械所当技术员,由于他出色的技术和组织能力,在吕正操的支持下,他很快就当上了军区供给部部长。

这是军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和岗位,熊大缜并非党员也非革命出身,所以他担任这个职位自然遭到了很多不怀好意的人的敌视,尤其在那个错综复杂的战争年代,“内部锄奸”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熊大缜的晋升之路势必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

不过,由于是军区首长首肯的人物,所以上任伊始,熊大缜的工作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

吕正操对熊大缜非常赏识而且也算颇为了解,所以熊大缜上任后,吕正操便向熊大缜提出了两个工作要求,一是尽快研制出能够炸掉铁轨的炸药、掷弹筒等武器弹药并实现快速自产,目的就是破坏日军控制的铁路;二是组装电台,建立自己的电台队伍。

事实上,吕正操提出的这两项要求非常困难,这一点熊大缜也很清楚,但有困难并非不能解决,想要解决这两项任务关键就在于必须拥有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而想要解决人才问题,熊大缜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恩师叶企孙。

叶企孙是清华教授,在国内学界拥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恩师出面,那么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不得不说,叶企孙对自己的爱徒的确非常疼爱,当熊大缜化装回到天津寻求他的帮助时,他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

文章图片6

从那以后,叶企孙不管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多次给予熊大缜和冀中分区极大的帮助,在叶企孙的组织号召下,京津地区百余名大学生先后进入冀中,而这批身怀技术的大学生也成功的帮助熊大缜研究出了烈性炸药和组装了30多部电台。

后来冀中分区的战士们便是用熊大缜等人研制出的炸药成功的炸毁了日军架设的多架桥梁和铁轨,有效的缓解了日军对冀中分区的围剿。而且当地战士和民兵利用熊大缜研发出来的火药制造了威力巨大,质量更佳的地雷,这也直接促进了华北地雷战的应用与扩大!

1939年,美国曾派出一支观察组来到冀中考察,当他们见到熊大缜研制的炸药后无不发出惊叹:你们真有本事啊,你们生产的火炮和美国的几乎一样啊。

当这些美国人回到国内后便在他们的报纸上大发感慨,称“八路军的科技水平很高,连美国先进的军工技术都拥有了”

而熊大缜也因此得到了晋察冀军区的表彰,连司令员聂荣臻都亲自接见了他并大加赞赏。

再后来,熊大缜研制的炸药被迅速推广,各军区纷纷派出技术代表前往冀中参观学习,1938年11月,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甚至亲自带领技术人员来到冀中,向熊大缜“取经”。

文章图片7

而在这一次次的参观中,熊大缜也是毫无保留地将所有技术都贡献出来,并邀请来冀中参观学习的技术人员亲自到兵工厂实习。

至于组装电台,熊大缜更是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的研究室,并多次潜入北平、天津,在恩师叶企孙等人的帮助下,将关键器材偷运回冀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研究室成功组装了30多部电台,后来这些电台由军区发配到各作战部队,由此冀中八路军在通讯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有效的促进了战斗部队的作战能力和各部队间的协作。

可以说,因为熊大缜,冀中分区甚至整个晋察冀边区的作战和反击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边区兵工厂制造出的炸药和其他武器弹药,更是被广泛应用到了各个战场上,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

就这样,昔日的“江西才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成功地蜕变成了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兵工大王”。

不过,遗憾的是,就在熊大缜如火如荼地开展研发的时候,一场针对他以及其他大学生技术人才的阴谋也悄悄拉开了。

事实上,当初由于他的身份特殊,组织上也有人对他出任供给部部长持以很大的疑虑,虽然有吕正操的支持,但他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安排了政委协助他工作。

政委虽说名义上是协助,但实际上却行使着“监视”的任务。

文章图片8

熊大缜任供给部部长是实至名归的,但以熊大缜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当时边区的做事风格却与部队有很大的差别,这些知识分子做事尊崇自由,尤其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他们往往会等不到组织的批准便西装革履的出入沦陷区,这让边区很多干部领导都对他们产生了怀疑。

就像故史君前面所说的那样,当时战争年代,敌我之间互相渗透,像“内部锄奸”这样的工作都是有存在的必要和必然性的。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熊大缜等知识分子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事风格的差异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危险,更没有意识到应该如何去消除这种差异,拉近与部队之间的关系。

所以,久而久之,危险也就不免发生了。

兵工大王沦为特务头子

1939年,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派了一个代表团到冀中考察,其中有一个叫方平的代表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熊大缜出于兴趣使然便用英语与其攀谈,英语拉近了两人的关系,但两人的谈笑却引发了供给部政委的怀疑,于是政委便向军区锄奸部报告了这一情形,后来锄奸部便根据熊大缜往日的行事怀疑他与国民党特务有联系。

不久后,锄奸部查获了一封密信,并且认为这封信是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来信,这封信是一个名叫“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写给熊大缜的,信得内容其实很简单,大意是说“你派来的人我们已经见了,你们需要的东西,我们有办法,另外几件事也都帮忙办了”。

文章图片9

其实如果当时锄奸部稍微对这封信和这封信的来处进行调查的话不难发现,这封信是熊大缜向“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求助,希望对方能够帮助冀中分区解决一些物资问题,而这个办事处其实是1937年由国共两党联合成立的一个统战组织,并非国民党的特务机构。

所以,一切都只是误会或者是锄奸部的臆测,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本可以轻松调查清楚的事情却最终葬送了熊大缜的性命。

当时锄奸部想都没想就将熊大缜等近百名知识分子关押起来,而熊大缜也被污蔑为国民党打入冀中的特务头子。

不过,锄奸部那一次的行动几乎将冀中的所有知识分子全部抓获,这一行动所带来的影响自然也非常的大,所以上面非常的重视,不久以后,中央就派彭真等人前往冀中进行审查。

经过审查组的复审,彭真等人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被刑讯逼出来的冤案,所以当时就下达了“除熊大缜之外其余人员全部无罪释放”的决定。

至于熊大缜,因为他身上肩负的任务太重,有些所谓的疑点一时也说不清楚,所以,上面出于谨慎的考虑并没有当即释放,但为了保护熊大缜的安全,彭真等人也是严令不准对熊大缜动用私刑,要保护他的安全。

文章图片10

不过,随着日军对冀中分区发起的一次大扫荡,熊大缜的生命也是走到了尽头。

1939年7月,日军对冀中分区发起大扫荡,军区机关被迫进行转移,就在转移的过程中,熊大缜与一个名叫史建勋的看押人员因为喝水一事发生了口角,当时史建勋一怒之下对熊大缜说出了“我要毙了你这个'狗特务’!”的话,而熊大缜被关押了多日,也早已忍受不了这天大的冤屈,于是他大声地质问:“你凭什么污蔑我是特务?”

史建勋此时早已头脑发热,他甚至忘记了领导再三叮嘱他要好好保护他的安全,他大怒地拔出腰间短枪,这时候熊大缜突然喊了个“停”。

当熊大缜看到对方真的拔枪之后,心中顿感绝望,但他情愿去死也不愿背上“特务”的骂名,于是他惨然的说:“留着这颗子弹给日本人吧,我宁愿被你用石头砸死!”

于是,史建勋就像着了魔一般,真的从旁边找到了一块石头,然后狠狠地砸向了熊大缜。

就这样,曾经闻名清华园甚至京师的“江西才子”,后来在冀中分区享有“兵工大王”的熊大缜没有死在战场上,没有死在敌人手里,而是死在了一个愚昧之人高举的石块之下!

熊大缜死后,他的恩师叶企孙和昔日的同窗好友还有曾一起共过事的同事无不为他奔走平冤。

1986年10月,经过组织的调查,河北省委作出了《关于熊大缜特务问题的平反决定》,在冤死47年后,熊大缜终于可以安息于地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