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睡眠,你要知道的.....

 会吃会喝 2015-09-05

 

2015-09-05 康原养生 康原

1、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上火成为时代一个大话题,很多人刚开始就喝凉茶来泻火,火下去了又上来,以为是虚火,然后就吃清补凉,用这些滋阴降火的食疗,刚开始吃很好,吃久了照样上火很累。为何呢?

长期没休息好,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跟食物能够代替充足的睡眠,一旦养成早睡早起习惯,那些上火的烦恼就少了,为何呢?

《黄帝内经》讲,人卧则血归于肝,精藏于肾。

西方医学也认为,人在晚上深度睡眠休息时,骨髓造血相当好。

所以气血决不只是靠你吃出来的,没经过深度的睡眠,就像空有原材料,工厂的生产线,却没有启动,结果就造不出可用的产品来。

很多人大吃大喝,熬夜不睡,结果营养变不成气血,就变血糖血脂血尿酸。所以说好药好食不如好睡眠。

没有好睡眠,小病会变成难缠的大病,有了早睡的习惯后,难缠的疾病也会慢慢变得好治。

2、三寒两倒七分饱

古人很重视三寒两倒七分饱的养生理念,有好理念才有好身体。

所谓三寒,指的是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在三寒季节里要注意增减衣裳。

所谓两倒是指要睡好子午两个觉,子时大睡,午时小憩。《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子午两个时辰就是阴阳交换最重要的时辰,子时一阳生,午时一阴生,这两个觉睡好,人体精神是最高的,所以睡觉不看你睡多长时间,而看你睡觉的质量。

南怀瑾老先生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四个小时),他睡眠甚少,但却精神强健,奥妙之一就是坚持子午觉。

 
3、视必垂帘,息必归田,食必淡节,卧必虚恬

这是《曾氏家训》上面讲的养生四句偈,视必垂帘,神不散乱,息必归田,气不浮躁,食必淡节,血不浑浊,卧必虚恬,身心轻安。

一个人想要睡觉质量提高,不是光在床上躺就行,卧必虚恬,你身体不处于空虚恬淡状态,想要静卧都不安啊!所以睡觉时有几样要注意的

第一,大饱不可卧睡,晚食宜少,你不让脾胃休息,脾胃怎么可能让你安睡。

第二,坐卧不当风,不可以风扇对着身体吹,或者坐在有穿堂风的地方休息,贪图凉快,疾病就跑进来。

第三,天气再热也要在肚腹周围盖一点东西,这样有助于纳气归田,进入沉睡。

4、养生之道,唯眠食而已

有位学生问,老禅师是如何悟道的?

老禅师说,就吃饭睡觉而已。

学生不解问,大家都吃饭睡觉,为什么没有悟道?

老禅师说,你看大家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千般计较,睡觉时不肯好好睡觉,万种思索。

学生听了豁然开朗,人的心要是没能安住当下,那你吃饭没有营养,睡觉没有质量,所以睡眠之道,要先睡心而后睡眼。

上天设计了黑夜,就是让你从太阳下山后,就不要再兴奋了,如果大自然的太阳下山了,你家里电脑手机又升起来了。

你想想把心意识搞得很兴奋,你睡眠能有质量吗?所以睡眠之道,就是与天地自然同步,太阳下山了,我们的心也要安定下去。

5、真人之心若珠在渊,常人之心若瓢在水

心如果处于安定状态,干活也是在休息,心如果处于浮躁状态,卧在床上翻来覆去,像煎鱼干一样,憔悴焦虑,躺在床上,也不叫休息。

所以休息休息要先休心很重要,人的心为什么静不下来?

古籍上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理身如理国,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天下,身体会熙熙攘攘,热闹不安,都是在争贪名利。

这样贪名必死,好利必亡,一个人名利之心没有真正放下,都很难得到真正的休息,所以修行人讲,透得名利关,即为小休歇,透得生死关,乃为大休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