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褒友不虚美

 江山携手 2015-09-05

欧阳修褒友不虚美

本文所说的欧阳修之友,即尹洙(字师鲁)其人也。

早在欧阳修初仕为官,在西京(今洛阳)留守府任小小军事推官三年期间,在学作古文的过程中,尹洙既是他的引路人,又是他的竞争对手。

尹洙早年从穆修游学,打下古文写作的深厚基础。尹洙得穆修亲传,文章也大都简洁明快,章法谨严,且吐属饶有新意,比穆修所作提高了一步。所以,当时同在留守府,欧阳修初学古文,深受尹洙影响。

有一则他俩同作《双挂楼临辕阁记》的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

那是明道元年(1032)的事情。西京洛阳新建一座大型驿舍,留守府相公钱惟演要谢绛、尹洙、欧阳修各撰一记,限期三日。

三人受命回家,冥搜苦思,各自为文。写成后先彼此交流,互相指正。谢绛文章五百字,欧阳修文章五百多字,唯有尹洙的文章仅三百八十字,而语简事备,典重有法。谢、欧二位心悦诚服,决定将自己的文章收起,只将尹洙的文章呈交相公就可以了。未料,到了约定的日子,钱相只见尹洙之文,不见谢、欧之作,很生气。

此时年轻好胜的欧阳修反而不甘心居于下风,当天晚上带了一壶酒到尹洙家,与他切磋。尹洙指出欧阳修文章“不足之处在于字冗”。欧阳修心识默记,回家又另写一篇,比尹洙文章更减二十字,而且完粹有法,博得尹洙赞叹不已。由是,尹洙与欧阳修友情益厚,亦留下这一段文事美谈。

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与尹洙同因“朋党风波”得罪,各自远谪天涯。到了庆历七年(1047),尹洙在贬均州盐酒税任上,身染重病,由于地处偏僻,无医无药,误了治疗,不久便溘然逝去。好友过早谢世,令欧阳修十分悲伤,尽管自己家里也并不宽裕,他仍然慷慨解囊,资助尹洙的遗属扶柩还乡。随后,奉范仲淹之托,怀着深切的哀悼之情,欧阳修又撰写了《尹师鲁墓志铭》。

然而,文章写成之后,却遭到尹洙的家属与门生的责难。先是“师鲁妻初怒誌文简略”,后有尹之门生“新进士孔嗣宗请谐颍州,与公辩论”,跑到欧阳修颍州的家里,同欧公辩论了半个月……

问题的焦点在于:一、尹洙一生以文名世,而《墓志铭》对此只用了“简而有法”四个字评语,甚嫌“简略”评价不足。二、尹洙破骈为散,厥功甚伟,《墓志铭》没有给予充分肯定。三、《墓志铭》没有提到尹洙在宋代古文运动中的倡导地位。

为此,欧阳修另作《论尹师鲁墓志》一文逐一进行辩解:其一,“简而有约”是指善于对素材进行剪裁,对语言轻重把握准确,“用意特深而语简”,古今只有孔子的《春秋》才当得起,用以称尹洙之文,已是极高评价。其二,古文固然好,但骈文也不是一无是处,因此破骈本身,不必特加揄扬。其三,宋初以来,倡导古文的人很多,尹洙之前已有柳开、穆修等人,若说“作古文自师鲁始”并不符合事实。欧阳修的辩解理直气壮,最后又十分动情地透露出其中别具的一番心意:

修见韩退之与孟郊联句,便似孟郊诗;与樊宗师作志如樊文。

现在我为尹洙写志铭,用的就是尹洙生前最喜欢用的“简古”笔法,相信若死者地下有知,一是会像昔日对我所作的文章那样“展卷疾读”,拍案叫好的。然而尹洙家属、门生仍不领情,便再请韩琦另外写了一篇长于欧文二、三倍墓表文。虽然韩文提到尹洙“矫时所当,力以古文为主”,但紧接着却又写道:“次得欧阳修以雄词鼓动之,于是后学大悟,文风一变”。如此写法,倒显得尹洙在古文运动中的份量轻了。细加考究,还是欧阳修那种“不虚美”的写法更切合尹洙的实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