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之十九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5-09-05

建筑之十九

中国古典建筑(三)


建筑之二十

    1.屋脊:沿屋面转折处或屋面与墙面、梁架相交处,以瓦、砖、灰材等砌筑的砌筑物,称为“屋脊”,起防火和装饰作用。
    古建筑屋脊按照位置不同有:

   (1)正脊:正脊是处于建筑屋顶最高处的一条脊,它是由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由建筑正立面看,正脊是一条横走向的线。一般来说,在一座建筑物的各条脊中,所以也称为“大脊”。

    (2)垂脊:在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而在歇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和戗脊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垂脊都是沿着山面的博风板走势下垂。

    (3)戗脊:(qiāng)戗的意思是逆,反方向。在歇山顶建筑中,垂脊的下方从博风板尾处开始至套兽间的脊,叫做“戗脊”。   

    (4)角脊:亦称“兽前”、“岔脊”。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脊的一个部分。指垂脊的垂兽之前的三分之一部分。又庑殿顶或歇山重檐殿的四角,亦称角脊。

    (5)围脊:中国古建筑屋脊的一种,是重檐式建筑(例如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等)的下层檐和屋顶相交的脊,由于围绕着屋顶,故名围脊。 







建筑之二十

    (6)屋脊上的吻兽:在我国古建筑的屋脊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一些神兽的造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吻兽。吻兽是中国古建筑中屋脊兽饰的总称。

建筑之二十

        (7)吉祥物──鸱尾-正脊两端的吻兽:(chī)又叫螭吻、鸱吻,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即吻兽,取其灭火消灾。在古建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真有点“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
    江南一些地区管这类吻兽叫做鳌鱼。明清时期对鸱尾还有一些叫法,如正吻、大吻,这种吻兽位于正脊两端,故称正吻。明清两代,用于紫禁城建筑上的这类吻兽个头都不小,故称大吻。

建筑之二十

              鱼龙吻.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8)屋脊吻兽排位:走兽的数量规定必须是单数,骑凤仙人除外,最多九个。走兽随宫殿等级的降低而递减,从行什依次往前减少。但故宫太和殿是唯一例外,多增加了一个行什,共有十个飞禽走兽,是十全十美、至高无上的尊贵象征 .

    第一位:龙,象征天子。

    第二位: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放凤,说明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第三位:狮子,代表勇猛、威严。

    第四位:天马,我国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

    第五位:海马,也是吉祥的化身。

    第六位:狻猊,(Suānní)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法说其为龙的九子之一。

    第七位:狎鱼,[xiá][yú]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第八位:獬豸,(xiè zhì)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第九位: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第十位:行什,(háng shí)  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由于除太和殿以外的所有中国建筑,最多的也只有九个小兽,所以一种说法说这行什完全是为了突出太和殿的地位创造出来的神兽——排第十位,所以叫行什。

   建筑之二十

         (9)龙吻脊:殿庭正脊两端,置龙吻或鱼龙吻,称为龙吻脊。龙吻分五套、七套、九套、十三套,而正脊亦随之而称五套龙脊、七套龙脊等。

建筑之二十

    (10)屋脊字碑:古建筑屋脊字碑,名曰字碑,实为“画”碑,一般均以画为主。除少数字碑泥塑书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样外,大部分均于字碑正中长方形砖细板上,塑以飞禽走兽、草木花卉,古今人物,神怪诡异,组成丰富多彩的民俗吉祥图案。在两侧狭长字碑上,则塑以卷草、蝠云、牡丹花等。而在庙宇、王府建筑上,则塑“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图案。

     2.屋顶:房屋外部的顶盖。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多种形式: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午门:紫禁城的正门,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北面门楼,面阔九间,进深5间,重檐黄瓦庑殿顶。
    用途:立诏、颁朔、献俘礼、廷杖、仪仗。

建筑之二十

      单檐庑殿顶-山西运城万荣稷王庙大殿-北宋唯一的庑殿顶建筑:(北宋中后期)稷王庙,是奉祀后稷的庙宇。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

建筑之二十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建筑之二十

        单檐歇山顶-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山西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檐柱12根,其中3根抹棱方柱当是始建时遗物。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内无柱。

建筑之二十

      北京故宫-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
    用途:明朝时皇帝更衣处,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代时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单檐攒尖顶-故宫中和殿: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

建筑之二十

      三重檐攒尖顶-祈年殿:又称祈谷殿,天坛的主体建筑。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攒尖顶圆形大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

             建筑之二十

          八角攒尖顶-郭如亭
     郭如亭:位于颐和园新建宫门南东堤上,十七孔桥东端,俗称八方亭。此亭体量巨大,占地140余平方米,亭顶采用重檐攒尖顶的形式,造型舒张而稳重。此亭是北京所有亭中最大者,同时也是国内现存建筑之首。
    当年颐和园没有东墙,亭北是湖水,亭南是稻田,登亭远眺,一望无际,郭如亭由此而得名。

建筑之二十

      盝顶:(lù)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为盝顶,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
    经常用在帝王庙中的井亭的顶口,古代的井亭上面是露天的,称之为盝顶。

               建筑之二十

                   盝顶- 台北国父纪念馆 。

                     建筑之二十

      盝:古代小型装具。常多重套装,顶盖与盝体相连,呈方形,盖顶四周下斜,多用作藏香器或盛放玺、印、珠宝。
    图为紫檀盝顶小印匣。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卷棚顶:又称元宝顶,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圆明园万方安和殿: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建成于1727年(雍正五年),俗称万字房。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观为万字形,共33间殿宇。造型独特,四时皆宜居住。雍正帝特喜居此,乾隆帝端午节在此侍奉皇太后进宴。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盔顶-岳阳楼: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圆券顶:在我国的山西一带,有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或是两间,或是三间,或是数间相连,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之感。这种拱顶形式就是“圆劵顶”,也可以直接称为“拱顶”。这种房屋,也就被称为“券屋”。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角楼的平面布局为两个”十”字相叠的曲尺形,四周环绕白玉石柱杆基座.重檐为面体型多角交错,上层檐由四角攒尖顶和歇山顶组成.四面亮山,正脊纵横十字交叉。
    角楼并不是真正的楼,从它的外面观看,三重檐飞翘的屋檐,层层叠叠共计有28个翼角,16个窝角,28个窝角沟,10面山花、72条房脊。但是当你进入角楼的里面时,就会发现,屋内干净利落,没有一根落地的柱子,更没有楼梯、楼层,称其为角楼大概是因为它建在城墙上。即所谓的“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灵感-蝈蝈笼子) 
    用途: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囤顶:(dùn )囤,用竹篾、荆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囤顶特征是屋顶略微拱起呈弧形,前后稍低、中央稍高,房屋左右两侧山墙有的会凸出于屋顶,凸出部分会被砌成弧形。囤顶房屋的排水效果较平顶佳,还可以防御风沙。主要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带常用,由于在冬天气候寒冷时常会下雪,这样设计的屋顶可避免过多的雪在房顶上堆积,减少屋顶的载重量。
    图为辽西囤顶房。

          建筑之二十

            钟楼式顶:灵感来源于古建筑钟鼓楼,其外形似座钟。

     建筑之二十

    集中式顶:中间一个大屋顶,周围绕以四个同一样式的小屋顶即是集中式顶。在世界上,集中式顶最早出现在中世纪早期的拜占庭帝国。清代修建的这种屋顶样式,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典型代表是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图为集中式顶-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建筑之二十

    3.屋檐:房屋前后坡的边缘部分(俗称瓦檐),即房顶伸出墙外的部分。民间俗语(挑檐),即房檐。

              建筑之二十

     翼角: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部分,因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顶相邻两坡屋檐之间。
     图为拉萨大昭寺螭首翼角。
 
                      
建筑之二十

    风铃:用于建筑居家的风水勘舆之上,是利用风铃声的〔好韵〕,改变环境空间磁场,以招来〔好运〕,所以中国人认为悬挂风铃是要看方位。

建筑之二十

   4. 屋瓦: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防止雨水渗漏至屋内。当瓦片交叠铺设于尖斜式屋顶时,可产生一个用于隔热的空气间距。

建筑之二十

       建筑之二十

       筒瓦:为半圆筒形的瓦,由筒型陶坯对剖制成,覆盖在仰板瓦的交界处,构成筒瓦屋顶,靠近屋檐口的筒瓦为勾头(宋代称华头筒瓦),顶端粘挂有圆形瓦当。

                 建筑之二十

      板瓦:一名折腰瓦、鞍瓦。瓦面较宽,弯曲的程度较小。其弧度为圆筒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仰瓦两侧称为瓦翅,瓦翅向上铺在屋顶为仰板瓦,其上可覆筒瓦,构成筒瓦屋顶,也可覆瓦翅向下的板瓦,构成仰瓦屋顶。

            建筑之二十

       滴水瓦:一种中式的瓦,可以保护墙壁的洁净。一端带着下垂的边儿,底瓦于檐口处,其下端有下垂之圆尖形瓦片,盖房顶时放在檐口,在烧制之前,会被绘上植物或者花卉的线条。

                    建筑之二十

      沟头瓦:又称勾头或猫头,筒瓦屋面用于檐头的第一块带有瓦当的盖瓦,宋代称其为华头筒瓦。

                                   建筑之二十

                                              双筒瓦。

                建筑之二十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建筑之二十

          罗锅瓦。

建筑之二十

      琉璃瓦:施以各种颜色釉并在较高温度下烧成的上釉瓦被称为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物件,通常施以金黄、翠绿、碧蓝等彩色铅釉,因材料坚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一直是建筑材料中的骄子。据文献记载,琉璃一词产生于古印度语,随着佛教文化而东传,其原来的代表色实际上指蓝色。
     不上釉的瓦叫灰瓦。

建筑之二十

      故宫琉璃瓦颜色的寓意:故宫多用黄色琉璃瓦,室内的颜色也多为黄色,乾清宫的布置尤其突出。这种用法来源于古代经典《尚书》中的五行说。古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五种元素相生相克,世界因此变化不定。“黄色”代表“土”,土是万物之本,皇帝也是万民之本,所以皇宫多用黄色。

建筑之二十

      故宫中唯一使用黑色琉璃瓦的建筑是藏书楼文渊阁。在五行中“黑色”象征“水”,“水”可以克 “火”,所以藏书楼用黑瓦,代表水克火,取防火之意。设计用心可谓良苦。

     建筑之二十


    南三所在紫禁城东部,是一组殿宇的总称,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其建筑都是绿琉璃瓦覆顶,称“青宫”,绿色象征春天的植物生机勃发和年轻人的朝气。  

建筑之二十

    5.古建筑的面阔和进深:
    北京故宫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
    太和殿面阔11间, 就是正面有大柱12根,两柱之间叫一间,共11间。进深  5间,就是纵向有大柱6根,是5间。 

    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建筑之二十

                太和殿内的大柱。

    进深: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6.古建筑“间”的组合:官式建筑在面阔方面坚持用“阳数”1、3、5、7、9,而“阴数”2、4、6、8指“阴宅”。民间住宅、寺庙等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