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宋皇家屋脊上的美学

 d大羊 2018-02-07

  北宋(960-1127)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北宋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大宋王朝是开封历史上和中国封建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经济文化发达、社会生活繁荣,开封城内人口达一百五十万。《宋史 地理志》记载崇宁年间,开封有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户,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口。城市风景旖旎,城郭气势恢弘,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大宋都城开封的繁华。
北宋皇城即“大内”,又名“宫城”。原为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署,后梁都汴时改为建昌宫,后晋改为大宁宫。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又增广皇城东北隅,周七宋里余{约今8里多},辟乾元、拱宸等六门。皇城内宫阙大都依西京洛阳建制,总计约四十余所,分作不同用途,如常朝则文德殿,圣寿赐宴则紫宸殿,试进士则崇政殿等等,规模极为雄伟壮丽。皇城为砖砌城墙,四面开6门,其中南墙开3门。这与宫城居中的布局有关,与唐长安城不同。这种方式也影响了金中都及元大都的规划。

宋皇宫平面图

宋皇宫沙盘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战乱与河水泥沙一次次将这些辉煌一时的名城掩埋,人们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园,掩埋在泥沙深处的座座古城,就“叠罗汉”般叠加起来。 辉煌大宋的繁华被深埋在八米之下的黄土之中,我们难谋一面。。。。。。 

  《宋史·志·第五十四》卷一百零一:“名堂五门,诸廊结瓦,古无制度……而用琉璃缘里及顶盖鸱尾缀饰。”

由此可见,琉璃装饰宫殿的制度化肇始于北宋。

  《东京梦华录》记载:“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镌镂龙凤飞云之状,奠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

  用琉璃制瓦,到北魏时才开始,北魏时西域匠人进入中原,带来了先进技术,琉璃瓦开始成为建筑上不可或缺之物。到唐朝时,琉璃被广泛应用,唐朝韦应物《咏琉璃》中有“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赞颂了琉璃之美,琉璃瓦成了皇家建筑必备之物,宋代写入《营造法式》。 

古代琉璃瓦的颜色首先象征着等级,那时官式建筑中才能用琉璃瓦,而且必须是在一定的等级之上。

唐代琉璃釉龙纹瓦当(琉璃釉很薄,制作略显粗糙,有些早期的风格)

唐绿釉龙纹瓦当

磨光黑陶莲花瓦,又称“青堒瓦”

宋元符三年将作监重修本《营造法式》中,对用于高档建筑的一类“青辊瓦”及其“青辊窑”有详细的工艺描述:“青辊瓦等之制,以干坯用瓦石磨擦,筒瓦于背、瓪瓦于仰面,磨去布纹;次用水湿布揩拭,候干;次以洛河石辊砑;次掺滑石末令匀。”这是对成型干坯表面加以研磨抛光的记载;“青辊窑,先烧芟草、次蒿草、次松柏柴、羊粪、麻籸、浓油,盖罨不令透烟。”这是对烧窑过程还原氛控制的记载。“青窑”的这种还原法烧制技术要求温度控制更苛刻、燃料更多、时间更长、技术含量更高,产品的坚实细致质量也更高。

五代皇宫莲花瓦

  五代十国时,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相传这是当年宋皇宫门前的石狮,目前在宋金皇宫的旧址上的龙亭公园门口。

  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 都城 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 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 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 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这幅名作为我们展示了北宋皇宫建筑的真实模样。

瑞鹤图的特写:正脊上的鸱吻以及侧脊上的吻兽和瑞兽。

宋代鸱吻陶模(摩合罗)

徽宗御笔瘦金体“大观通宝”折十和小平钱

徽宗御笔瘦金体“崇宁通宝”折五

琉璃釉龙首。

  宋代宫殿建筑,多为白石台基、红墙、红门、红 柱、红窗、黄绿两色琉璃瓦屋顶。

黄釉筒瓦,皇家的专用色,霸气十足!

宣德门琉璃釉龙纹瓦当

宣德门来源于唐汴州城鼓角门,历经五代直至北宋,门道也由原来的两个,扩展到三个、五个。该门由主城门、两朵楼及两阙组成,平面呈“凹”字形,为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形制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对以后金中都、元大都,直至明清北京城的皇宫城门形制均有影响。高大的城门楼,不仅是显示皇权至上之场所,也是表演北宋时期“君民同乐”之舞台。

  瓦当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镌镂龙凤飞云之状!

琉璃釉龙首

琉璃釉鸱吻(残留上半部)

鸱吻是龙九子之一。古人传说,宫殿、 庙宇等屋脊上装饰“龙吻兽”可避火灾,驱魑魅。起初并不是龙型的,是由简单的翘突逐渐形成动物形的脊饰,有鸟形的,更多的是鱼龙形的,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代,《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屋脊两端就有这类装饰物。鸟形演变为鸱尾(传说是一种海中能灭火的神物),至中唐或晚唐出现张口吞脊的鸱吻。宋代以后龙形的吻兽增多。

  一直没有找到尺寸合适的龙吻上下部分,放在一起,大家用格式塔的心理去想像吧。。。

残琉璃鸱吻,仅存眼睛和龙齿,但凶猛仍在。

陶质鸱吻残件。强烈的立体感,可以想象完整的鸱吻是多么的威严,让人望见后立即肃然起敬!

四瓣花和六瓣花琉璃窗棂(残)

  盘曲的龙,有一种艺术的张力,一种即将腾空而起的力量,一种蓄势待发的威猛。周围的云纹更加烘托出盘龙的神秘与高贵!

  琉璃釉兽面瓦当,边缘一圈连珠纹,中间兽面突出,更接近唐代风格。

大晟府的龙纹瓦当。

大晟府石磬

大晟府是北宋官署名。掌乐律。崇宁四年(1105)置,长官为大司乐,副为典乐,所属有大乐令、协律郎、按协声律、制撰文字、运谱等官。宣和二年(1120)废。

大名鼎鼎的清真居士周邦彦,在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

  双龙戏珠是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它的起源来自天文学中的星球运行图,火珠是由月球演化来的。从汉代开始,双龙戏珠便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多用于建筑彩画和高贵豪华的器皿装饰上。

这个火珠的表现形式比较特殊!

琉璃釉行龙半瓦当

勾连穿绕卷枝花纹瓦当

  此瓦陶质细腻坚密,抚之如婴孩之肤,较之同时代大名鼎鼎的澄泥砚质量还要上乘,可见皇家建筑的品味和质量!

兽面瓦当

制作规整,形象丰润的莲纹,承继了盛唐的气象,开启了大宋细腻的美学追求。

铭文“邓玉”

  一般制瓦都由瓦模印出。此瓦先由瓦模印出,再由工匠用刀挖剔修整,突出线条的表现力,可见用工之细,艺术追求之高,体现了徽宗朝对艺术极致的苛刻追求!

海波纹瓦当

铭文“官作 初二日”

銘文“官作 二十三日”

铭文“宿 安”

  《宋会要》记载了东京两窑务的功能、辖属、工匠及工种编制、生产规模、生产周期和沿革:“京東西窯務,掌陶土為磚瓦器,給營繕之用。……景德四年廢止,於河陰置務,於京城西置受納場,歲六百萬。大中祥符二年複置東窯務,以諸司使、副使、三班三人監領,匠千二百人。受納場改為西窯務,以三班二人監。所有匠有瓦匠、磚匠、裝窯匠、火色匠、粘較匠、鴟獸匠、青作匠、積匠、軬窯匠、合藥匠十等。歲千一百五十四萬。二月興工,十月罷作。”

  一般情况下,同版的瓦当既有琉璃釉的,也有陶的。个人认为琉璃釉的装饰重要建筑,诸如大门,大殿;陶质的装饰院墙和一般建筑。

同样的题材,却有不同的表现,请比对上下两图。

重唇板瓦,滴水的早期形式,流行于宋。

  重唇板瓦是指檐口处所用的板瓦,瓦前有宽檐。以利于排水和装饰。通常为灰布瓦,琉璃制品较少,元以前建筑中普遍使用,明清时期则改用为滴子瓦。

龙纹重唇板瓦

祥云朵朵

故乡的云

即使是一般的陶质板瓦,也有细腻多样的纹饰,体现了宋人精致的艺术追求!

缠枝心形花卉

涡纹

“官”字印文瓦,彰显了严格的制作工序和高品质的追求!

“官”字大砖

“宫一”铭文瓦

“物勒工名”,中国工匠传统。但是皇家使用的器物上印上工匠或是监工的名字,是为了保证质量,追查职责之用。“雷忠”也应该是“大国工匠”级别的吧!

田秀!你的瓦做的不错,点个赞!

有的瓦上的印章则是显示了制作的地点,雍丘,现在的开封市杞县的旧称。

“京东”!!!

是不是有些人侵了我们宋朝开封人的权!

琉璃构件——龙鳞

残缺的脊兽。

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礼制等级,同时也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唐宋时在屋脊端有一个兽,其他没有。这几块残缺的兽身、兽足证明早在宋代皇家建筑的垂脊上已经有脊兽的存在了!

脊兽的兽足

琉璃构件——花卉

琉璃龙首

宋代宮殿摩合罗

“摩合罗”是梵文音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土泥偶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到了北宋时期,这种祭物演变为民间流行的玩偶,题材涉及宗教毕业、传说及社会各个层面,展现出当时的世俗风情。

重叠的宫殿正脊上的鸱吻

建筑类摩合罗为我们真实的再现了宋代建筑的模样,是与留存的宋代建筑、宋画中的建筑等一同成为研究宋代建筑珍贵的参照。

正脊上是鸱尾的形象

  宋代建筑美学追求细腻柔和。两宋宫殿建筑以精致复杂、细腻柔和为特色,布局精巧而富于变化,木作做工及雕饰、彩绘细腻丰富。

以东京开封为中心铸就的大宋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和影响前所未有,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也是当代开封的文化巨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因此,“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如同整个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一样,宋代美学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高峰。

  (本文部分文字叙述部分多节选自网络和学术论文,在此表示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