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序备课讲座

 入出有致 2015-09-06
第一章         备课概论

第一节            备课的含义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

备课的基本含义: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备课有狭义的备课与广义的备课之分。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

备课与预设有着必然的联系。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备课的新含义

   一、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二、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三、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第二节    备课的作用与基本内容

一、  备课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统整性、预演性、突显性五方面的作用。

二、  备课的内容

1、研究课程标准。 

2、研究教材。

3、研究学生。

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

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

6、研究教法和学法的指导。

7、制定教案

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三节   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  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二、  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  做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  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五、  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  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  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  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  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  练习设计要精当

总之,通过备课,我们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

首先,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并对照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和教学的侧重点,从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课堂行为准则。其次,通过钻研教科书,把教科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案例。再次,通过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已明确在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最后,通过备课,把人的全面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最终转化为教学行为,物化为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  备课标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课程标准对备课的作用

一、课程标准及其作用简介

1、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3、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4、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主张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5、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二、从文本课程走想理解课程——从课程标准到备课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与经验课程。

     理想课程属于专家设想的、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国家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课程就是这个层面。而文本课程是理想课程的具体体现,课程标准就是其表现形式。教科书属于典型的理解课程层面,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不仅须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而且要在自觉不自觉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编者的教育理念、信仰和观点。要从理想课程转变成学生的经验课程,落实在学生真切的发展上,这首先取决于课程标准,教材是否编得好,其次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是否够高,能够很好地领悟文本,再次取决于学校教学条件以及教师怎么教,最后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而学生的素质又取决于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家庭及所在社区的文化标准。只有当我们所有的教育追求和努力真正变成学生的生命经历和体验时,我们良好的教育理想才不是“画饼”,因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出发,我们的追求才有了一个正确的起点。

    课程标准到底有哪些作用?

一、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建议是备课的重要参考。

二、课程标准是评价的借鉴,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是教案设计的重要来源。

三、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

四、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参考。

 

                                                  第三章 备教科书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教科书

[问题导入]在备课中,教科书扮演什么角色?在备课中,如何研究教科书、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在备课活动,备教科书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相对于教师而言,备教科书是一项基本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从以往照本宣科式的“以本为本”,“教教材”,到今天的“用教材教”,备教科书的技能成为当代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第一节  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分析

首先,教师理解、研究、分析教科书及课程标准,是借助教科书实现课程目标的首要前提。

其次,教科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再次,教师有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教科书作为教材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印刷材料,不再是预先规定好的,等待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

最后,教师能够结合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主动对教科书进行评判,积累进一步使用教科书的有关资源。

综上所述,科学地研究、评价、选择和使用教科书,深入分析、整合和开发教科书,就成为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基本内涵。

 

                                                    第四章  备学生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学生

[问题导入]在备课中,如何更为准确地分析、研究学生?学生的哪些信息可以运用到教案的编写以及未来的课堂教学之中?

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名校长甚至提出了“备课先要备学生”的观点,即“在备课时先要了解你的学生,备课时的切入点要面向中、差学生,课堂教学注重抓基础教育”。

第一节 备学生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一、在备课中备学生的意义

1、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学而展开。

3、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

二、备学生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三、备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

1、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2、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3、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4、备学生的能力

5、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6、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第二节  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基本方法

一、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知识有哪些。

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二、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

(一)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掌握了方法,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了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二)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设计作业分层

作业可分为A、B、C。A组为基础,B组为中等,C组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全体学生可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匆忙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三、从学生的内在需要中获取教学的信息

四、诊断和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内容,有备无患。

1、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

2、学生难懂的内容

3、学生疑虑的内容

4、学生易错的内容

5、学生激动的内容

6、学生易忘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学生的若干技能技巧

一、研究学生的几个技巧

一查,即查资料档案;二谈,即座谈了解;三聊,即个别谈话;四访,即家访、社会调查;五察,即察言观色。

 

                                                  第五章  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

第一节  备课中的其他相关工作

在上课之前,我们要精心备课,除了备课标、备教科书、备学生之外,还须要完成分析教学内容,拟定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选择教具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等工作。不仅如此,还要编写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以及学期(单元)教学计划。

一、分析教学内容

二、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三、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第二节  实用的教案格式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设计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

(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四)设计教学评价。主要反思的问题是,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分析原因,提供改进的方案,有哪些突发的灵感,印象最深的讨论,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

(五)编写出教案。中小学备课报告编写的格式,一般有课时教案、表格、流程图等几种形式。

第三节  教案设计的若干实用技巧

一、把握教学细节的设计

1、进行设计问题情境

2、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3、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

二、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三、与学生一起备课,在教案中体现学案的风格

1、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2、将发言权还给学生,边教边改,边改边创

3、让学生拥有教案编撰权

 

                                    第八章  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

[问题导入]如何切实提高自身的备课水平,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关心的焦点话题。对此,加强备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是重要渠道。不仅如此,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活动,也是有效提高备课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

就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来看,同课异构是十分有效的对策,既可以从教师个人的角度开展研究,也可以从群体的视角进行分析,而专题式校本研究与集体备课则是立足集体的力量在实践中提升备课水平。同课异构的操作方法

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既可以用于“同唱一首歌”式的课例研究,也可以用于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此时,其基本的流程可以是“方案设计          课堂行动      评议反思     修正方案

 再次行动      再次评议反思      撰写反思案例”。

第二节 案例知识的积累

相比之下,案例知识的积累对于教师个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备课毕竟是基于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一种设计,原由的经验、经历和判断至关重要,教后的反思对于教师再次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也是积累案例知识的重要渠道。

案例取材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或同事的亲身经验,如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方案或问题,描述教育历程相关的儿童读物、教育小说、录音带或影带,取材真实清洁的假设性案例等。

在日常教学中,保持一双慧眼,用比较的眼光、批判的思维观察已有的教案,都是发现和积累案例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发人深醒的故事,配上精彩的点评,就是一篇精彩的案例。其实,案例研究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第三节  对教案的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再备课)的基本活动项目

一般来说,教后反思(再备课)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2、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

3、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二、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1、记成功做法

2、记失败之处

3、记教学机智

4、记学生问题

5、记学生见解

6、记学习心得

附[资料卡片]一位一线老教师备课的几招锦囊妙计

妙招之一——模仿,甚至抄袭

妙招之二——在整合中博采众长化为己有

妙招之三——迎合学生的喜好

妙招之四——胸中有丘壑

妙招之五——在文本反复阅读中定位课堂

妙招之六——心中时时装着学生

妙招之七——准备的,只是话题

妙招之八——让每节课都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魏小霞

                                                                                               二零零九年五月十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