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记忆】湖北钟祥市梁庄王墓发掘记(下)——惊艳世人的绝美文物

 RK588 2015-09-06

山穷水尽疑无路


由于担心墓室里的文物接触外界空气导致变色变形,抽水时还不敢打开墓道券门。4月25日在抽干积水后,下午五时三十分开始拆除最上面的六层封门砖,由梁柱和周代玮两人先行进去探看。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只是满室沉积着3~10厘米厚的淤泥层。一个已有损裂纹的大陶缸本应在后室灯台作长明灯之用,可能是随着水流的作用,已漂到前甬道口。


拆去墓道券墙封口时发现这个墓门和以往所有陵墓不同,该墓的墓门是西扇为木质、东扇为石质的罕见组合。前室的西扇石门和自来石(顶门石)神秘失踪,而地上并不见任何碎石块,考古人员曾担心陵墓是否已经被盗。后来考古人员通过整理文物、解读两人圹志,并结合文献记载,才破解了谜团。当年梁王下葬时,一对石质墓门应是完好封堵牢固,墓内的顶门石也自然落下。当梁王殁后十年,38岁的王妃魏氏去世,按遗愿要与梁王合葬,而此墓并非合葬的设计布局,自来石又将墓门顶得很紧,于是,只得将西扇石门撞破,移去自来石和砸碎的烂石门,才能把王妃的棺椁移入地宫,完成王与妃的合葬,然后再用一扇木门代替原先的石质门封堵。现场也发现了腐烂了的木材、门钉等木门遗迹,证实了这一推论。



梁庄王墓石棺床


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横前室,双穹窿顶,前、后室各设一道双扇门和一条甬道。墓室内空全长15.4米,最宽7.88,高5.3米。室内铺了一层起防潮作用的石灰。后室正中是梁庄王用石条砌成的棺床,紧贴右侧的是魏妃砖砌棺床,略低于王棺床。尽管梁庄王墓距今不过560年,但由于常年积水的浸泡,漆木棺椁已朽烂,王和妃的遗体也仅剩牙齿。承载金银珠宝的箱盒已腐烂,其内的器物因而散落,位置凌乱;至于绢、纸等文物已经完全找不到了。于是有考古人员开玩笑说“我们挖到了一个清官的墓了”。



金丝凤凰发簪


正当大家失望之际,第一个跨入门槛的周代玮馆长的脚就踩到了一件淤泥中的事物,在泥水里晃了晃,拿起来一看,竟然是一支金丝凤凰发簪,再细看手电筒照射下的淤泥表面,竟然反射出无数的金光点点,两位领队相视一笑,一个巨大的“宝藏”在淤泥中向人们展开了笑容。后来在前室发现了一件青花瓷梅瓶,珠宝玉器,铅锡类明器和一顶兜鍪。又发现了一密度很大,内含金、银、玉器等小件器物的区域,到了后室发现的金、银、玉、珠宝器等文物更可以说是超出想象的丰厚,令人震惊。由于小件文物太多太密集,考古人员改用木板为盘,标记好文物的座标分布后,贴地将众多(散件)文物连连同淤泥整版铲托出来,然后捆绑装箱,运回博物馆再清理。


明定陵后的最大发现 梁庄王墓文物震惊世人


梁庄王墓金玉器出土现场


在北京郊县昌平,安葬有明代的十三个皇帝及其皇后的陵墓,俗称明十三陵。而明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进行过考古发掘的陵墓,于1956年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而湖北梁庄王墓经过考古队仔细的清洗过滤洞内所有淤泥,不放过任何细小的一件文物,随葬的重要器物精品迭出。经统计后竟然在墓中出土有金、银、玉、瓷、铜、铁、陶、石、铅锡、漆木、骨角、珠宝器等文物共计51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1400余件,珠饰宝石3400余件,均保存完好。合计出土文物用金量高达16公斤,用银量13公斤,用玉量14公斤。各种镶嵌的宝石多达18种、700余颗。世界五大名宝:红宝石、蓝宝石、金绿宝石、祖母绿四宝俱全,仅缺钻石。这些名贵宝石产地都不在国内,经中国地质大学检测其产地多为西洋(今东南亚、南亚、西亚一带)。从梁庄王所在的年代来看,很可能有部分文物与当时郑和下西洋带回来有关。这在已发现的明代亲王墓中,还未见过随葬如此大量的金银珠宝,可谓金玉满堂,珠光宝气,专家公认这是继明定陵发掘以来明朝考古的最大发现。


据专家们推测,很可能因为梁庄王和魏妃二人没有子嗣,大量宝物无人继承,便都随葬在墓中,使得看似简陋的梁庄王墓,堪称一座堆金砌玉的宝库。


首次发现“王妃封册”



王妃魏氏封册


在发掘明代亲王墓中,封册极少随葬在墓中,而梁庄王墓中发现的王妃封册尚属首例。出土的银鎏金王妃封册,铜质髹金,由2块等大的长方形鎏金银板扣合而成,每板长23厘米,宽9.1厘米,厚0.4厘米,重1839.8克。板内铸有册文88字:“维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七月壬子朔,越三日甲寅,皇帝制曰:‘朕惟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诸王必选贤女为之配。朕弟梁王,年已长成,尔魏氏乃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今特授以金册立为梁王妃,尔尚谨遵妇道,内助家邦,敬哉。’”是梁王继妃魏氏于1433年被册封为王妃的任命文书,也是我国发现的首件亲王妃封册实物。


金银满室


出土的金、银器,按用途可分为盥洗和饮食两大类,有的还有铭文。如一对带盖金执壶,其中一件通高26.4米,口径6.4厘米,重877克,有30字铭文“银作局洪熙元年正月内成造五色金贰拾叁两盖嘴攀索全外焊壹分”,所占空间为长5.4、宽0.15厘米,可谓字小如蚁。另一件银杯的盖,铭文“梁府承奉司造银捌两壹钱重”。



金执壶


金、银、玉质首饰、腰带和佩饰更是种类繁多。首饰主要有各式单件的金簪,包括金凤簪和嵌宝金簪25支。



金镂空凤纹坠


金镂空凤纹坠,通长14.2厘米,宽7.8厘米,重72.4克。器钩内壁有“随驾银作局宣德柒年拾贰月内造柒成色金壹两玖钱” 22字铭文。金镂空凤纹坠是霞帔坠饰之一种,铭文表明它是朝廷的赏赐品。



缠臂金


“缠臂金”2件,用宽0.7厘米,厚0.1厘米的金带条缠绕十二圈而成,各长12.5厘米,分别重295.5克和292.5克,为女性使用饰物,在明代亲王墓葬中发现尚属首例。佩饰除金镯、金缠臂、金戒指外(此3类器物定陵也没有),还有由各式玉饰与串珠的合成者,其中串珠便多达近3000颗,有金、玉、玛瑙、琥珀、水晶珠和珍珠等,玉饰中的玉佩、玉人、玉鸳鸯等,每一件都是艺术珍品。



金锭


金锭共两件,均作扁体弧端,束腰,正面铸有铭文,背面素面。其一为长14厘米宽10厘米厚0.8厘米,重1874.3克,铭文为:“随驾银作局销捌成色金伍拾两重作头季鼎等匠人黄闵弟永乐拾肆年捌月日”;其二为长13厘米宽9.8厘米厚1厘米,重1937克,铭文为:“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


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7次率船队下西洋。永乐十七年(1419),正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归来之时。具体时间是1417年5月至1419年8月;可以确定,该金锭无疑就是郑和宝船用所买的一批黄金在返回途中制作的。由于明朝亲王婚礼有朝廷赏赐“定亲礼物”金锭五十两的制度,因此这件由郑和带回存于内库的金锭就可能赏赐给了梁庄王。表明它是目前唯一一件考古发现有铭文记载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


嵌宝石金冠顶


还有嵌宝石金冠顶5个,其中最大的一件高4.8厘米,直径5.2厘米,重41.1克,顶端嵌一颗浅金黄色透明宝石,冠面作八瓣花形,嵌八颗红、蓝、绿各色的宝石,亮丽多彩,至为宝贵。另一件金镶蓝宝石帽顶,座顶端有一颗近200克拉的橄榄形蓝宝石,金镶宝石莲花底座镶有11颗宝石(现存10颗),整件帽顶熠熠生辉。



金钱


金钱、银钱各有37枚,均系用整块银板剪裁,穿系錾凿而成。原有序地平置于庄王与王妃的棺床上,均为下葬佩带之冥钱。而300余片金片和银片,则散布其间。在妃棺床“土蕊”的四角和中央各埋一枚“世代兴隆”银钱。一钱内置珍珠1颗,一钱穿内置宝石1颗。



珠饰


金锭与银锭、金钱与银钱、金片与银片象征着财富,金册、玉圭则折射着庄严。镂空的金香囊、金凤簪、花丝镶宝金簪与金带版,玲珑透剔;透雕的玉佩、玉饰细腻精工;玉葫芦小巧晶莹,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金镶玉制品


梁庄王墓玉器也数量繁多、制造精美。明代玉佩又称为“玉叮”、“玉禁步”,贵族女性挂于革带两侧,当年听“环佩之声”可知女性步履仪态。墓中出土有玉钩描金龙纹佩一副2挂,一挂由玉钩、玉饰11件,玉珠412颗组成;另一挂由玉钩、玉饰9件、玉珠412颗组成。据《明史·舆服志二》记载,如此繁复组合的玉佩已超出“皇太子亲王”玉佩制度,相当于 “皇帝冕服”,因此应是朝廷赏赐之物。


玉叶组佩

玉叶组佩局部


考古人员还在墓中发现了可称为“金枝玉叶”的玉叶组佩,组佩长59厘米,由49件玉饰组成,也是一副2挂,它不但精致而华贵,而且将众多有吉祥寓意的饰物归为一体,象征大吉大利。一挂由32片玉叶和16件串饰及1件玉珩共49件玉饰组成;另一挂由27片玉叶(出土时缺5片)和16件串饰及1件玉珩共44件玉饰组成。


组配中玉叶代表金枝玉叶;四只玉桃象征长寿,寓意福寿平安;四件玉瓜象征瓜熟蒂落;两条玉鱼象征富贵有余。此外,组佩上还有玛瑙制成的石榴四个,象征多子多福;两只玛瑙鸳鸯寓意百年和美。每件小的饰品上都有一个穿孔,再以黄丝线串联而成,整件玉佩可谓美不胜收。此类“玉禁步”也是婚配喜庆之物。



玛瑙鸳鸯


明朝革带是身份性饰物,帝、后礼服,一品官员朝服的带为玉制。带由皮质带及钉缀在其上的带组成,在梁庄王墓里出土腰带共13条,其中玉带有7条、金镶带4条。出土时共有版件200多件,经初步组合复原,已复原了4条金腰带、6条玉腰带。


其中一条金花丝镶宝石带,带正面上金焊3-5个透空的掐丝抱爪托,托内以爪镶法镶嵌宝石。全带共镶嵌红、蓝各类宝石84颗之多,共重646.4克。


金花丝镶宝石带


金花丝镶宝石带局部


条白玉吐鹘带长由15件带饰组成。正面浮雕的“鹘捕鹅”造型逼真,极具动感:天鹅引颈展翅作飞翔状,鹘飞趴鹅头欲啄之。金元时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尤喜养鹘捕鹅。由于捕天鹅是在春季,以鹘捕鹅为题材的玉器被称为“春水玉”。这条吐鹘带是迄今发现唯一一条完整的吐鹘玉带。


白玉吐鹘带局部


其他器物


出土的宗教文物有金佛像2件,一大一小,大的圭(龟背)形,小的圆形。大的佛像,正面图案为一尊佛像,头上有火焰状的头冠,一手持着“髅器”,一只手捧着“除杂棒”,双足踩住一个平躺着的人(神),佛四周饰火焰纹。它是藏传佛教的护法神马哈嘎拉,也就是大黑天神。小的佛像正面的塑像与之相同,而在背面铸铭阴文梵字。



大鹏金翅鸟像


大鹏金翅鸟像:直径4.6厘米,重13.8克。大鹏金翅鸟是佛教天龙八部之一,是密教五方佛中的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之坐骑,其寓意就是法王摄引一切,无不归者。


密教是相对佛教中的显教而言,意即修行者可通过秘密修法即身成佛。藏传密教西夏时传入内陆,元朝极盛。洪武、永乐间,密教诸派仍受朝廷重视。梁庄王墓随葬大量密教法器是当时上层社会密教流行的反映。这批珍贵的密教法器在以往明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甚为罕见。它们的发现为研究明朝前期社会意识、汉藏关系、密教在内陆的传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青花高足碗


梁庄王墓的瓷器不多,共有八件。虽无款识,从墓葬年代和瓷器的形制、纹饰、釉色来看,有宣德时期的作品,也有正统时期的作品。



青花梅瓶出土现场


缠枝莲花卉纹青花瓶四件;青花高足碗两件,体施青白釉,器表均施青花,惟花纹不同。描金龙纹高足碗,出自梁王棺床上,腹饰云龙纹,圈足底饰一周如意云纹,内饰变形灵芝纹。还有青花瑶台赏月图青花瓷钟,均可称得上是瓷器中的精品。


在已发掘的明前期王墓中,山东鲁王墓仅出土琴、书、画和陶器,四川世子墓只出土锡器和木制仪仗。本次明梁庄王墓发掘,为明代历史、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新的课题。是湖北省明代考古发现中出土文物最多、文物价值最高的一次,也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次空前大发现,在我国明代文物考古中,梁庄王墓是继北京明定陵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当属“世纪之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