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楂

 筱雨灵悦 2015-09-06

山楂

别名  红果子、棠棣子

来源  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 Brown.山楂C. pinnatifida Bunge.野山楂C. cuneata Sieb. Et Zucc.以果实、根、叶入药。

形态特征  1.山里红(大山楂、北山楂):落叶小乔木,高约6米,分枝多,无刺或有少数短刺,无毛。单叶互生有长柄,长2-6厘米,托叶镰形,较大,边缘有齿,叶片广卵形或菱状卵形,长6-12厘米,宽5-8厘米,有5-9羽裂,仅下面一对裂片较深,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常稍偏斜,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面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初夏枝端或上部叶腋抽出伞房花序,有花10-12朵,花梗被短柔毛,花萼5齿裂,花冠白色或稍带红晕,花瓣5,宽倒卵形,雄蕊20个,梨果球形,直径可达2.5厘米,深亮红色,有黄白色小斑点,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一深洼,小核3-5。图为山里红。

2.山楂(酸梅子):与上种极相似,叶片较小,长5-10厘米,宽4-7.5厘米,3-5羽状深裂,羽裂较上种为深,叶片卵状披针形,果实较小,直径1-1.5厘米,深红色。 

3.野山楂(南山楂、猴楂、药山楂):落叶灌木,高达1.5米,有尖细直刺,长达8毫米,叶先端通常3浅裂,很少5-7裂,果实小,直径1-1.2厘米,常具有宿存的反折萼片。

生境与分布  山里红:生于山坡沙地,河边杂林,北方有栽培。东北、华北、西北和山东、江苏、河南时有所见。山楂:生于山坡林缘、河岸灌丛。北方有栽培。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江苏、河南等地。野山楂:生于山谷阳坡,原野灌从。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采集季节  10月采果,切片晒干,春秋采根,夏秋采叶。

药理作用  1.口服山楂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解脂酶亦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2.动物实验证明山楂可使血管扩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血压下降。3.山楂久服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4.山楂酸有强心作用,花、叶制剂亦有强心、降压作用。5.山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焦山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6.山楂对子宫有收缩作用。

性味功能  甘、酸、温。消食化滞,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果:肉食积滞,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细菌性痢疾,肠炎,产后腹痛,高血压病,虫病,冻疮。叶:煎水当茶饮,可降血压。根:风湿关节痛,痢疾,水肿。果用10-15克,根30-60克,叶适量。

参考配方  1.细菌性痢疾:山楂、红糖各30克,红茶10克,水煎服。

2.血脂过高症:山楂根、茶树根、荠菜花、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