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逻辑
蔡禹僧
中国古典哲学的最核心概念是“天道”,如老子的《道德经》就是论述他所领悟的天道-天德,孔子将追求天道作为人生的目的,他说“朝闻道,夕可死矣”。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天道乃是世界的最高主宰,遵循天道而生活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自从近现代西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后,人们一度认为自然科学是最高真理,由于自然科学所遵循的推理原则是逻辑,逻辑似乎可以取代天道而笼络世界,即主宰世界的是逻辑、而不是天道,如此似乎自然科学可以取代哲学而占领全部人类思维领域。 然而明显的问题是,当一个人遭遇人生烦恼的时候,自然科学显然无能为力,比如青年在恋爱中遇到困境,自然科学能解决吗?不可能。因为没有“关于爱情的科学”,如果某人将自己开导他人的话语收集起来名之曰《爱情科学》,而你真的以为那里面有严格的数理逻辑或牛顿三定律之类的定律,未免太缺乏幽默感了。显然自然科学不可能解决人生问题,人生问题要比逻辑系统复杂得多,也重要得多。即使一个物理学-化学家,其日常生活比在实验室里分析数据要更为切己而重要,正如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所说:没有人为解不开数学题而自杀,而为人生烦恼自杀者却大有人在。 我们说人是宇宙历史涌现出的高级自组织结构,既然人类的日常生存问题不可能以自然科学解决,那么以中国哲学的最高命题“天人合一”而论,人是微缩的宇宙、宇宙是放大的人体,意味着我们同样不可能以自然科学描述宇宙。而人类目前对自然科学的信心似乎并没有减弱,他们大多数相信自然科学无往而不胜,不假思索地认为即使自然科学目前尚未能描述宇宙全部,那也是由于人类科学还不够发达,等将来人类科学发达了,就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科学逻辑描述的了。是否如此呢? 回答是否定的。自然科学的形式逻辑其最核心的律条是——不矛盾律,然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表明:任何数学或逻辑系统都存在既不可能证实、也不可能证伪的问题。不矛盾律要求一个关于主词的判断要么是、要么非,可是逻辑系统自身却存在着既非是、也非非的问题,显然并未贯彻不矛盾律。而这种自相矛盾又是不可克服的,试想谁能逻辑地证明或证伪几何学公理系统呢?它们是逻辑起点,只能以之证明定理,而它自身却不可能为逻辑所证明。可见任何逻辑系统都不是逻辑金刚,都有其脆弱的“阿基里斯之踵”。 我们还可以“从牛顿力学悖论”推广出“宇宙整体确定性悖论”:如果宇宙中任何两个存在物之间存在确定性逻辑关系(如引力平方反比关系),那么将宇宙中全部存在物考虑在内,则构成不确定网络混沌体,即宇宙中任何两个存在物之间皆不存在确定性逻辑关系。? 如此,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与宇宙整体的确定性悖论便否定了那种认为世界是逻辑的——进而否定了那种认为自然科学可以逻辑地解释世界整体的企图,即逻辑地描述宇宙全部只不过是科学主义者的一厢情愿罢了。那么一般人会问:自然科学既然不如天道广大——进一步说逻辑主义既然是错误世界观,那么自然科学何以能解释我们大部分经验呢? 宇宙中的任何运动其实都是超循环运动的一部分,所谓超循环运动就是在看似完全循环运动中有一种超越的东西(类如人我思维想象力)存在其中,这种超越性使宇宙中的超循环运动趋于复杂化——宇宙自从发生以来之所以越来越复杂就是这种超越性使然。然而人类经验视域是十分有限的,远不及宇宙历史(150亿年)广大,在此有限小视域内,由于超循环运动的超越性极为微茫,遂将超循环运动简化为循环运动,人类以数学描述此循环运动便可与经验符合,而逻辑系统与经验符合也就是人类所谓的“科学真理”。殊不知人类此“科学真理”所忽略的超越性虽极微茫,却正是宇宙的本质所在,因为假如没有此微茫的超越性,则宇宙不可能发生(一种完全循环运动宇宙无法说明它自身何以发生),遑论发展,人类也就不可能从宇宙中发生并进化。超循环运动的超越性在人类一般经验视域虽然极微茫,然而宇宙整体将此微茫超越性“积分”起来则不再微茫,盖宇宙历史的目的性-自由性-精神性可看作是此微茫超越性累积起来的。 宇宙超循环运动的超越性对应着混沌系统的混沌性,比如我们地球围绕太阳系运动处在银河系这个巨大混沌体中,这个混沌体的混沌性在小视域内是微茫的,如我们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不确定性十分微小,因此把地球看成机械循环运动与我们的经验没有可察觉的错误,这其实是将混沌体简化为机械体了。“混沌体”也可以是人类自然科学的概念(彭加莱以数学语言表达了三体运动的混沌性——小的扰动带来不可预测后果),而人类科学遭遇宇宙的混沌性其实是它遭遇了自由性,即所谓宇宙混沌体其实是宇宙生命体,因为只有生命体才会逐渐变得秩序性复杂(虽然有一天他也会如人体那样死去),而数学语言对于生命体的秩序性复杂化的描述无能为力,因为“逻辑”与“想象力”是冲突的,逻辑没有能力追踪想象力。一台人造机器其运动也存在混沌性,但并非生命体,盖机器在运转中只能逐渐破毁、而不可能出现信息量的自主增长。宇宙生命体其生命体性表现在他从发生以来其信息量一直处在增长中,然而宇宙又没有生物性生命体那样的五官四肢脏器,因此名之曰超越性生命体。 中国古典哲学之天道观就是认为宇宙是自由性的生命体,生命体都有其精神,中国古典哲学就用“天道”命名宇宙的精神。 当我们理解了自然科学的这种整体上错误、却可与经验符合的所以然,也就自然领会了道与逻辑的关系:宇宙所遵循的是道、而不是逻辑,自然科学之不违经验乃是由于超循环运动的超越性微茫而自然科学将宇宙超循环运动简化为循环运动不为小视域内的人类感官所察觉的缘故;实际上,只有宇宙是时空完全连续,才存在因果关系完全连续,才是完全符合形式逻辑的宇宙,但我们知道时空不是完全连续的,而是非完全连续的(时空结构呈量子态分布),这意味着宇宙不存在绝对必然性因果关系。宇宙为天道主宰、而不被逻辑主宰,就像我们每个人在自我精神主宰下自由行动、而不被数学定律决定一样。人的精神既不可能被数学描述,宇宙的精神又岂可被数学描述!故那种认为逻辑可取代天道——即认为自然科学可取代哲学——的想法是虚妄的。(参阅《哲学与科学的结构关系》,蔡禹僧著,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
|
来自: md7005的图书馆 > 《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