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格、品德、品行。

 雪峰读书 2015-09-06

    来新神一年多了,直到今天才有机会听到院牧的讲道,说实在的,之前一点都没感觉到有什么遗憾,因为觉得还有三年时间,反正总会有机会听到的,再说每周都有机会听到不同类型牧者的分享,因此根本不在意会不会听到他的分享。不过,当今天听了陈牧师的分享后,我立马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堂的信息我是“滴水不漏”地领受了。

    引起我关注的是陈牧师今天以一种深睿的视角分享了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这个话题便是什么是品格。说实话,之前我对于周遭一些人对品格的看法是不太赞同的,令我感到失望的不是大家不注重品格的操练,而是对品格的认识只停留在非常肤浅的认知上,甚至还产生对品格认识的严重扭曲。在我看来,一个人有品格的缺陷是一种不幸,不过,更不幸的乃是对品格的一种错误的认知。究竟有些人是如何错误地认识品格呢?很多人只把品格的操练停留在外在的表现和外表的举止方面。比如有人认为好的品格应该表现在有好的人缘、有温文尔雅的举止、有良好的生活秩序以及有和和气气的气氛,毫无疑问,这一系列举措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个人应该要追求的。不过,笔者认为,这一切不是品格的本质,而只是“有可能是品格的一种表现”,换句话说,没有内在良好品格的人也可能会有这种外在的修养。谈到这里时,我便想起了华理克牧师曾说过的一段话:品格绝不等于形象,形象是关乎别人怎么看你,而品格则是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那真正的品格究竟是什么呢?今天陈牧师一上来便抛出了两句极其精炼的话语,第一句是:品格是无人在场时的真我。第二句是:品格是与人互动时经常显露的特殊素质。接着,陈牧师便以五个词汇描述了品格的本质和内涵,即诚实、正直、可靠、勇气、光明。在深入分享这几个方面时,陈牧师所举的几个例子真的让我深受感动,他认为一个诚实和正直的人在行事为人方面应该要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如果对周围人有不满的时候就要凭着爱心直言相劝,如果怕别人承受不起,那就保持沉默,千万不要做暗箭伤人之类的事。他的一段话尤其让我深刻,他认为某些牧者由于事奉日子久了,掌握了一套熟练的交际技巧,便时常以“老道的经验”来与人相处,在碰到意见不同时,时常不是直言相劝或开门见山,而是绕道而行、拐弯抹角。结果,不仅事与愿违,还帮了倒忙,使彼此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谈到这里时,笔者也顺便谈谈自己对于品格话题的几个面向。笔者认为谈论品格话题时,必须要顾及到三个问题,第一是品格的动力,第二是品格的内涵,第三是品格的实践。所谓品格的动力,即什么是我们品格的能量和推动力,换句话说,我们是靠什么来提炼品格的。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至少有四方面,其一便是源于神话语的感动和催促(提后三16),其二是基督之爱的激励和圣灵的感动(罗五5),其三是源于苦难环境的磨炼和造就(罗五3/5),其四便是榜样的教育和影响(提后二22)。

    第二是品格的内涵,所谓的内涵即本质和特质,笔者认为品格与品德及品行是有一些区别的,品格讲的是一种内在的特质和原生性的品质,而品德则是指一种有道德理想的理念,而品行则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如果用一棵树来举例,这三者之间,品格是树根,品德是树枝,而品行则是果子。为了更清楚这几者之间的关系,笔者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拿钱去周济穷人时,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品行很好,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他品格很好,不过,用品行来描述更为合理,因为品格这词更多用在人的内在品质方面,而不是行为方面,如果以人外显的行为来断定人的品格有时难免会有误差,因为人的行为很复杂,基本上不太可能完整地把自己的品格流露出来,也许一个有爱心施舍的人会在心态上有“水分”,同时或许一个浑身脏兮兮并时常随地吐痰的老农夫却有一颗催人泪下的爱心。至于品德方面,我们也可以举一些例子,之所以说品德是一种有道德理想的信念,这是因为品德在不同的国度和民族是受不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影响的,比如说在中国,忠于共产党、忠于政府就是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但如果放在西方,那这就是一种愚昧品德。如果我们把范围局限在信仰范畴里,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一个人的信仰品德和信仰品格的区别,比如在不同的宗派背景里,一个人非常顺服自己的宗派规条和宗派领袖,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断定这个人品德很好,但还不能说他品格很好,因为任何的宗派规条和宗派领袖都有自己宗派的伦理体系和价值观念,尽管信仰体系同出于一本圣经,但信仰的理解和伦理价值的诠释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因此一个非常顺服教会、神学院的信徒或牧者,我们用“品德好”来称赞他最合适,不要急的用“品格好”来断言。当然一个品德好的人很可能品格也好,但这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换句话说,品格好的人未必品德好,品德好的人未必品格好。

    一个人的品格乃是一种超越时间、超越文化、超越地理的品质,比如说一个人的诚实、正直、公义、信用等品格它是放到任何背景里都是良好的。一个品格良好的人,尽管他会有不太合理的举动和言行,不过他的生命本质和人格特质却永远是令人信服的。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一个有良好品格的人,也能在合理的道德理念和价值体系里,实践出令人激动的品行来。

    最后,是有关品格的实践,对于品格的实践,前面笔者已提到,我们绝不可肤浅地把品格外延化为一种行动和举止,因为这是非常误导人的,如果我们人为地把一种品格的外延方式看做是一种品格的实质,那很多扭曲的现象就会随之出现,比如“假冒伪善”、“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等。因此在我们注重品格时,首先要留意我们对品格的认识和认定,尤其是我们对他人的断言和评价。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位举止彬彬有礼、言论谈吐得体的人,我们不能急的说他是一个品格很好的人(也许他真的是),同时,当我们看到一位形态土里土气、言谈粗犷鲁莽的人,我们也不能急着就认为他是一位没有良好品格的人。总之,一个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品格是很难完全相应的。

    当然,一个基督徒的外在行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人或基督徒活在世界上,我们是有群体背景和团体处境的,因此我们的品格必须要借助于某种处境表现出来,尽管有时人的品格会因着外在的浮华和虚浮变了质,不过,一种有价值的品格,一种有影响力的品格应该是放在群体里互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