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女士交待完最后的注意事项,她看了下手表说时间尚早,“不如请你喝杯咖啡?”看着她扬起眼角微笑的样子,我也笑着答应了。 郑女士是三年前我在一个人力资源论坛上认识的。彼时她刚从深圳回到河南家乡,在郑州一家民企做HRD,整个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或许是同一性别,又有着相似的经历,所以从论坛的公共吧里我们转移到个人的QQ和微信,一起聊工作,谈生活,情趣相设。虽然从未见面,友情却从此结下。 我一直笑她是女版堂吉诃德。始终带着梦想,不肯与现实妥协。她说人活着的价值之一就是要拒绝同化、保持清醒,坚守梦想,不忘初心。这话让我对她心存感动,从此刮目相看。 郑女士从深圳来到郑州工作也是有原因的。她现在的老板,当时去深圳参加一个商业活动,而组织这个商业活动的机构正是郑女士服务的这家有外资背景的管理咨询公司。两人见面一交谈先发现是老乡,再谈论企业管理时又发现有很多观点接近。老板欣赏郑女士扎实的专业功低,和多年外企工作经历练就的职业化工作风格,最重要的是,郑女士性格中有着普通女性少有的大气和果断,于是这位老板力邀郑女士加盟他的企业。 也许是有感于老板的真诚?也许是多年在异乡的漂泊?也或许是需要一个平台来释放曾经的经验和成功来检验自己的职业成就?总之半年后,郑女士最终接受老板的邀请,来到了郑州任职。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黑暗的时代,这是光明的时代。”这段话是一位知名的管理大师在其著作中的开篇语。我觉得,这也是对郑女士从深圳到郑州职业路线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点评。同时,也是缘于这个时代对人力资源的热度一直提升,能在这个时代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是幸运和了不起的。这群人一方面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诚如国际培训学者李慜老师所说,这不仅仅是行业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人力资源不是只在单位组织里做,而是身到哪里做到哪里。单位里的能搞明白的不是人力资源工作者,是演员。而我们的郑女士,她不是演员,她努力想名不仅合格而是优秀的HRD,于是问题就来了。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HR问我:如何能做到HRD?做到HRD后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告诉他:功夫在诗外。想做到HRD不外乎一些硬性和软性的因素,但如果做到了HRD,就应该尽力跳出HRD的角色,回归人力资源的本质去看问题。但我说这话内心是没底气的。因为我就没有做到。尽管我知道正确的做法,但我无法做正确的事。 女版堂吉诃德的郑女士,在有着外资成熟体系的平台里,在具备规范操作的市场环境下,津染了十几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不仅知道正确的做法,而且还做着正确的事情。所以,还未曾正式入职,就已制订了很多工作计划和操作方案,准备大展宏图。 三年过去了,仅仅是三年,今年春节后她告诉我想要辞职离开郑州,已委托了猎头,也让我帮她留意。我问她目标城市是哪里?她说只要是一线城市即可。两个月后恰好广州的老同事公司有空缺岗位招聘,我感觉和她很匹配,于是就推荐了她,并把她的职业规划、个人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等给老同事详细沟通,由老同事再与公司高管汇报。短短10天时间双方面谈成功,广州公司的offer也发给了她。 对于她辞职的决定我其实并不意外。这三年来她与我有多次的沟通,对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都相互交换各自的看法。我让她多去感悟下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并由此延伸至职场中。 老板当初邀请她来郑州加盟,不可谓诚意不足;企业与个人也是经过半年的相互了解和考察,不可谓不慎重对待。一句话:大家对于合作都是谨慎和认真的。郑女士说:我不是没听过、没见过外企的职业经理人最后死在了民企,不同的体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如同结婚前的小姑娘看到其他不幸的婚姻都只当风景,感觉唯独自己会是那个“特殊和例外”一样,我认为自己一定会适应并且有能力去改变企业现状。原来最为自信的是和老板的认知统一,关系融洽,只是双方一旦变换为雇佣关系,就再也难回到最初平等、自然的朋友关系,以前的意见交换现在变为汇报与听取,两人的心态都有了微妙的变化。“分手”似乎是情理之中。 为了与我见面,郑女士临行前专门来到洛阳。我们也有了“线下”的第一次会面。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我把朋友委托我的事项一一给郑女士说明,期许她能在新的平台中有更好的发展。 喝着醇香的咖啡,我望着对面的郑女士,问:这次到新环境开展工作会有什么不同的动作吗?郑女士略一思索说:会更务实些吧。抛开繁杂的事务表面,学会了解本质,从广度和深度去看待每一个问题。因为每个境遇都是生命中珍贵的礼物。 我对即将远行的郑女士说,行走在人力资源的路上,感谢每一场的遇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