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花炮历史悠久,花炮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花炮的发明者是公元601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生于浏阳大瑶东风界的李畋。相传唐人李畋,原名叫李世宗,因避皇帝李世民的讳,改称李畋,曾住 “吴头楚尾”的麻石。唐太宗的丞相魏征,日管人间,夜辖阴曹。有一天,玉帝命魏征去斩掉犯了天条的八河都总管泾河龙王。当时正是炎热夏天的半夜,魏征在梦中斩孽龙,累得满头大汗。恰逢唐太宗李世民来访,见状后,用扇子扇了他三下,不意风助魏征,斩杀了孽龙。孽龙不服,冤魂不散,恨透了李世民,夜夜到宫廷殿堂吵闹,弄得李世民不得安宁。李畋想出一个办法,用小竹筒,内装硝磺,随时炮响,山鸣谷应,好不威风,孽龙再也不敢来滋事了。“炮竹”驱风散瘴,很有效验。于是李畋便成了鞭炮行业的祖师爷。 花炮的制造与耒阳蔡伦息息相关。据史籍记载,浏阳制造烟花鞭炮“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为爆竹,馈遗号曰春雷。往岁小除后,声响不绝,且有彼此竟爆以鸣豪举者。”李畋受先人“燃竹驱”的启发,从竹子燃烧时所爆发出的噼啪声中产生灵感,通过不断实验制造出了爆竹和烟花。李畋曾不辞辛劳赴耒阳蔡伦故里学习造纸技艺,又遍访四方能工巧匠,得土硝提炼真传,更得到药王孙思邈指点,将“伏火硫磺”法用于火药制造,从此,“以纸卷之、以药爆之”的爆竹问世,流传下来的花炮谚语有:爆竹冒得巧,离不开纸和硝。李畋发明的“炮竹”,经过一千多年的改良和改造,发展成了品种繁多,千姿百艳的鞭炮焰花,现已成为跨湘赣两地一个重要的产业。 为纪念花炮始祖李畋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弘扬花炮文化,因花炮而富起的大瑶镇路东村村民于2001年自筹资金800万元在李畋的墓地辟建了李畋公园,在李畋阁遗址建造了花炮博物馆。从征地、拆迁、建设到布展,仅用100天就建成了占地近千平方米的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在李畋庙内包括一个主阁与两个偏殿,中设一小亭。主阁又叫祖师阁,内供奉三尊神像,并受祭祀。居中为花炮始祖李畋,东侧为药王孙思邈,西侧为造纸祖师蔡伦。源远流长神奇美妙的鞭炮烟花,为世人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和永恒之文明。鞭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始祖李畋功照千秋,福赐万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