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一首让亿万中国人泪流满面的歌你一定听过它的旋律-微信精选-央视新闻

 Confucius365 2015-09-06


△歌曲《长城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自从大难平地起

奸淫掳掠苦难当

……

  抗战期间,一曲《长城谣》唱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长城、对家乡的眷恋。“大家拼命打回去,不让贼寇逞豪强”,也化作了发自人们心底的抗日怒吼。

  电影因战乱搁浅 主题曲激发爱国热情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歌曲《长城谣》,描述的是“九一八”之后的东北——长城以北沦为日本人的天下,不愿做亡国奴的学生、难民一路南下逃亡。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上海的电影编剧潘孑农准备筹拍一部反映战区流亡的电影《关山万里》,请作曲家刘雪庵为主题曲《长城谣》谱曲。刘雪庵看了剧本,又结合当时的形势和潘孑农先生写的词,决心下工夫把曲子谱好,“让它有唤起民众抗战,抗击倭寇的这样一个号角作用。”刘雪庵的长子刘学达说。


  然而,战局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1937年11月,上海失守,12月南京陷落。电影没有拍成,但主题曲《长城谣》却没有白写。


  那一年,19岁的周小燕还是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大二学生。因为上海沦陷,她就在武汉参加了抗战合唱团,认识了《长城谣》的作曲者刘雪庵,成了这首歌的第一位演唱者。


  周小燕回忆说:“我们知道歌声不能够赶走日本鬼子,但是我们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刘雪庵)就把《长城谣》拿过来给我,教我唱,我一唱蛮上口的,就这么唱出来了。”


△《长城谣》创作历程

  《长城谣》筑起海内外共同抗战的长城

  《长城谣》在进步青年中迅速传开,从武汉唱遍了全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张修齐老人到现在还记得当年走上街头,演唱《长城谣》的情景:“1938年在(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的时候,我们也参加演街头话剧,演出的时候唱很多的歌,就包括《长城谣》在内,宣传抗日思想,动员人民抗日的情绪,目的就是要大家拼命打回去,新的长城万里长。”

  抗战的烽火岁月里,《长城谣》不仅在国内流行,还传到海外。1938年9月,武汉合唱团赴南洋宣传抗日,募捐筹款,《长城谣》是每次演出必唱的经典曲目。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样的歌词在海外华侨中间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在1939年2月26日的《南洋商报》上,华侨陈嘉庚这样评价:“昨晚之名曲《长城谣》,集千余观众之歌声,做融洽一片之怒吼,所谓歌声到处,救亡精神寄乎其间,歌咏之感人力量实大矣哉。”

  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 归国投身抗战

  《长城谣》极大地激发了华侨们的爱国热情,“我们在舞台上演,下面的人把钱往舞台上面摔,就是捐钱,这个场面是最激动的。”武汉合唱团成员黄昆玉忆起演出时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


  97岁的吴惠民老人当年正在新加坡做机工,他说:“我在那边自己做那个花,拿纸做花去卖。拿卖的钱就交给(华侨)筹赈总会,总会就买飞机大炮、医药交给祖国。”

  华侨的捐助,为当时的中国抗战解决了燃眉之急。1939年国民政府的军费共计国币18亿元,而华侨义捐就占了三分之一。除了捐钱捐物,不少华侨还回国参与抗战。到1939年年初,我国的港口城市都已陷落,对外通道被日军完全封锁,物资运输只剩下了大西南的“滇缅公路”。当时,运输车辆、司机和修理人员急缺。以陈嘉庚为首的南侨总会就紧急征募司机和修理人员回国服务,组成“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1939年,先后有3200多名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在10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上为中国抗战输送武器和补给。日本防卫省研究所保存的一份情报数据显示,1940年中国的军力比1938年大大增强,而物资的补充,主要就来自滇缅公路。

  长城精神凝聚力量 爱国旋律铭记历史

  20年前,当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周小燕女士作为《长城谣》的首唱者,登上了长城,再次唱响了《长城谣》。如今98岁高龄的她回想起来,仍然激动不已:“我看到,站在长城上跟我的学生看到中国的变化、我就想到这么多烈士,为了中国的今天牺牲、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这个场面。所以我们这些看到的,应该更加好好工作,要为祖国的明天奉献我们自己所能奉献的力量。”


  以前你可能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它的旋律……从今天起请记住这首歌,永远铭记那段历史!




来源/央视新闻、央视公益传播

本期监制/许强 杨继红

主编/侯振海

编辑/张省

传唱一首打动人心的好歌,讲述一段铭记于心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