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槽泥马,于丹老师给大伙讲了个笑话:光绪“北大”讲话

 三姑书斋 2015-09-07

开学了,经常给大伙讲笑话的于丹老师,这回给大伙带来的笑话是:光绪同志1898年在”北大“做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报告,不过,北大那时候还不叫北大,叫京师大学堂。于丹老师怎么说的呢,有图为证:


可是,光绪同志真的给当年“北大”的同学做过这样一个报告吗?事实是,当年京师大学堂开学典礼的时候,光绪同志因为变法失败,已经被慈禧老佛爷安排在瀛台居住了,待遇跟后来的紫阳真人一样。哪还能屁颠屁颠跑去做这么高大上的讲话。遍搜《清史稿》和其他资料,也找不出这么个讲话来。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于丹老师又是从哪里知道光绪有这么一个讲话的,还且还知道光绪在讲话中批判了伪善和守旧呢。有好事者查到了,原来来自于一篇穿越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光绪同志除了会说“朕”以外,其他的全是白话,语气与现在的领导基本一样。而就是这样一篇东西,作为中文系博导的于丹老师竟然就掉进坑里了。我想于丹老师一定会在心里大骂“卧槽泥马,这帮人太坏了”。

其实,说到卧槽泥马,也是有典故的。它是“草泥马”的前身。当年上海的大报《解放日报》就曾刊登一篇“卧槽泥马”的文章,有图为证:



在这篇职业指导的文章中,导师段凡博士一本正经地指导别人说:“卧槽与跳槽并非完全对立,否则就可能变成一匹‘卧槽泥马’。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233333,原来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真让人脑洞大开。解放日报和段博士的这个梗,当年在网上,大伙很是欢乐了一阵子。

其实,它不过是某个三观不正的网民挖的一个坑:

“《战国策.楚策四》——伯乐多良马,其有邻亚犁,曾与人言:‘我亦善识马,有一骏马,伯乐不及’。人皆疑,欲观之。亚犁恐,乃以草泥置一卧马于槽中。众人视之笑其蠢,皆曰:‘此何良驹,卧槽泥马尔’。”

这个坑好歹是文言,虽然不太高古和地道,但比于丹老师的满口白话的光绪还是高级点。也难怪,能把论语讲成心灵鸡汤的于丹老师,什么样的坑不会掉进去呢。

还是徐晋如先生说得好:文言文、诗词格律这些东西,其实是鉴别真伪国学的试纸。现在遍地走漫天飞的“国学大师”,他们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他们都叫“于丹老师”。


【指压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本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