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物 | 羌绣的民间三国传说

 mxb08 2015-09-07

??????

文 | 马伯庸

转自马伯庸微信公众号,微信ID:mbyclub




99公益日活动里面,有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NGO项目,我看了一眼,发现里面居然还有羌绣,登时倍感亲切。


坦率地说,作为直男,我对刺绣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虽然出于好奇我也曾经买过十字绣,但玩了几下就耗光了耐心,索性把它藏到柜子深处,不让人知道。


但羌绣和别的刺绣不太一样。


羌绣是流行于羌族地区的一种刺绣,涵盖范围大致是以汶川为中心的川藏交界。羌族的刺绣手艺,除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之外,还融合了汉族的刺绣技法和文化。这种传承的特点,以各种民间传说故事的形式流传了下来。


这些关于羌绣的民俗故事虽不严谨,却充满想象力,一个比一个脑洞开得大。但从其中,我们仍能隐隐感觉到真实历史的蛛丝马迹。


比如羌绣的创始人,你们就绝猜不到——此人复姓诸葛,单名亮,以“吾从未见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一句风行后世网络。


诸葛亮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忙碌的人,生前为北伐操劳,死后还被各种传说召唤。吃的喝的,用的骑的,一提来历,开头永远都是“在诸葛总理的关怀下……”


羌绣的诞生,居然也跟他老人家有关系。


传说是这么讲的。三国时期,在汶川地区活动的羌族非常强悍,他们不服王化,桀骜不驯,是蜀汉的心腹大患。诸葛亮要专心北伐,非要收服这个地区不可。


于是诸葛亮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学生姜维。姜维本以为这点小事,手到擒来,没料到迎头碰到一群羌族女将。这些女将个个都是女汉子,战力超强。可怜天水麒麟儿一代名将,被这些少数民族女性打得灰头土脸,狼狈而逃。


姜维回到成都跟诸葛亮哭诉,诸葛亮微微一笑,转身回到后屋,半天都没出来。姜维觉得纳闷,掀帘一看,差点没喊出一句“东方教主” 。原来孔明拿出绣花针和彩线笸箩,不急不忙地跟那儿绣着东西。


姜维不知老师这算不算出柜,只能在旁边耐心等待。过不多时,诸葛亮亮出了成果——原来这是一条围腰,上头绣着各色漂亮的花纹,五彩斑斓。诸葛亮说,我发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绣花方式,叫做挑花,一定会吸引她们注意。


姜维说老师你还会自己绣这玩意儿呢?诸葛亮眼皮一翻:“你以为我那么多锦囊都是买的?”(这段是我脑补的)


姜维将信将疑,把围腰送过去。那些羌族女将看到如此精致漂亮的东西,爱不释手,于是暂且罢兵,回去研究挑花技法了。这一研究不要紧,这些二次元的刺绣实在太美好了,女将们沉迷其中,每天宅在家里,带兵打仗的本职工作全荒废了——看到这里觉得中枪的请举手。


姜维趁机又进兵,终于彻底平定了汶川一代的羌族势力。而当地女子一代代沉迷于刺绣无法自拔,最终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羌绣文化。


诸葛亮不愧是智者中的智者,深谙二次元宅文化传播规律,不费一兵一卒,只需大触出手一次,便足以引领圈内的风潮。


这故事当然不是真的。在正史里,姜维确实讨伐过汶川地区,《三国志》里记载“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 这个传说的最早渊源,估计即源于此。但那会儿诸葛亮去世很久了,不可能还有时间给姜维绣花。


不过这些民间传说,总能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真实历史的脉络。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羌绣的来源——至少是一部分来源——是中原文化。羌人与汉人的接触互动中,将后者的刺绣技法学来,形成自己的特色。至于是不是诸葛亮亲自干的,早就无据可考了。


说回到这个羌绣的起源故事,它还有另外一个略带悲剧色彩的版本。


羌绣里有一种叫做云云鞋,鞋尖高翘如船,粗布质地,鞋帮两侧会绣着各式云朵,非常漂亮。传说脚踏上此鞋,如同腾云驾雾一般。


在这个版本的羌绣起源故事里,大体情节一样,但设定略有不同。羌女们沉迷于刺绣,不是因为她们“宅”心仁厚,而是因为诸葛亮在挑花围腰上故意绣了符咒,这些符咒造型如同花纹,很美观,但有一种迷惑人心的二次元力量。她们把围腰一围在身上,符咒立刻发挥了效果,从此无心打仗。


少了这些生力军,羌族战斗力日渐衰落,无法与姜维的大军抗衡,只能沿着岷江一路逃亡。最后羌女们在江边被围,走投无路。一位心灵手巧的羌女急中生智,把云朵绣在麻布鞋上,起名叫做扣云租哈——即云云鞋——大家穿起云云鞋,可以踩云而飞,再利用溜索迅速飞过江面,总算逃出生天。


一想到唐国强老师拿着绣花针微笑的贤良淑德风,脑子浮现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孔雀公主》里的王子……


所以我们心目中的诸葛亮,是这样的形象。




羌族人民心目中的诸葛亮,是这样的形象。




类似这样的传说很多,不知为啥,姜维的出镜率特别高。在另外一个羌族民间故事里,姜维干脆成了羌族的头人。(大概是姜羌二字类似吧)。说姜维投降诸葛亮之后,说丞相您得给我的族人安排个地方住啊。诸葛亮不愿意让这些人住到平原,就对姜维说,你射一箭,射到哪里就住哪里。


没想到诸葛亮指的方向,全是大山。姜维一箭射过去,正射在半山腰。于是羌族被迫搬进山里,可是盖房子没建筑材料啊。诸葛亮故意为难他们,用手一指岷江:“你们可以从那拿材料。”河里都是水,怎么能盖房子呢?姜维亲自下河一捞,发现河底有石头,便把这些石头挖出来,盖成了碉堡一样的屋子,这就是羌族碉楼的起源……


故事很扯,不过脑洞开得真挺大。姜维在羌族传说里,总是这么一个悲催形象,不是个败军之将,就是个憨大。而诸葛亮,总有点坏坏的反派大BOSS的味道……这在民间故事里,可不多见。


但你别说,汶川、羌绣和姜维之间,关系还真是非常密切。至今在汶川,还有姜维城、维关、点将台等遗迹,在当地有极强的存在感。


顺便说一句,这个姜维城,与羌绣之间也大有渊源——当然,来源又是民间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汶川的羌族出山攻打郫县,成都形势告急。诸葛亮连忙派姜维前去平叛,临行前给他手里塞了俩纸包——注意,是纸包,不是锦囊——遇到危急时再打开。


姜维收好纸包,带兵来到威州(今汶川县城),请茂州的羌王过来议和。羌王带着自己女儿到了威州城下,对姜维说:“你跟我女儿比一场,赢了,咱们和谈;你要是连女人都打不过,趁早打道回府。” 姜维说好,下场跟那姑娘开练。


没想到这姑娘太汉子了,姜维根本扛不住,被她慢慢逼上山崖,走投无路。


姜维情急之下,打开两个纸包,一个纸包里是条花围腰,另外一个纸包里写着八个字:“羌女神英,用此迷心”。姜维连忙把花围腰献给羌王女儿,说这是送你的礼物,换你停手片刻,咱们换到平坦地方再打。


羌女看到这么漂亮东西,立刻就围到腰上,答应了姜维。两边休息了一下,换地再打。那围腰上的符咒发挥作用,迷乱了羌女的心,姜维趁机上前,把她打败——真特么没出息——从此羌族姑娘开始流行拴围腰,玩刺绣,对弓马打仗再无半点兴趣了。她即是始祖。


但这故事,还没完!


羌王看到女儿败了,十分不服气。他跟姜维提出咱们比力气。姜维拿出一坨羊毛和一块石头,说咱们各自选一个,谁扔得远谁力气大。羌王心想肯定选轻的合算啊,就拿起一坨羊毛。姜维把石头扔过了河,羌王也往外一扔,正好风一吹,给吹河里去了。


我说羌王你的智力得多低下……


输了这一阵,羌王不服气,又跟姜维比起箭法来。两人水平不分轩轾,最后姜维一看岷江里似乎有水怪,搭弓一射,发现是江心一块大礁石。那箭入石有三寸之深,羌王自愧不如,遂与姜维打老庚——即结拜为兄弟。两人比赛射箭的江边,叫做姜射坝。


后来姜维和羌王合兵去打野人,结果反而被野人的冰雪困在山中。姜维又得到诸葛亮的纸包——锦囊估计成本太高——里面写的是“姜维误兵朴头山,退军十里扎雄关。” 姜维恍然大悟,立刻后退十里,修起关口,此即维关,而维关后头的土城,就成了姜维城。


姜维城的遗址,就在汶川县威州镇的今汶川中学后山。本来我去年走文化不苦旅时,想专程去一趟来着,顺便搜集了点羌绣的资料。可惜未能成行,不能与当地人交流,真是遗憾。


故事的真实性不必深究,不过其中透露出一个特别耐人寻味的现象。


关于羌绣起源的民间故事,有许多版本。从来没有一个版本里,讲姜维爱上羌女的。这在热衷八卦的民间故事里,简直不可思议。


那个羌王女儿的故事里,按正常逻辑来走,两个人应该不打不相识,偷偷相爱,并用羌绣的云云鞋当做定情信物。接下来我可以脑补出无数结局,比如姜维战死成都,羌女跳江殉情;比如姜维始乱终弃,羌女回归山林,专心刺绣;比如邓艾偷渡阴平,本来在那里守卫的正是羌女。可她沉迷刺绣,竟把敌人放了过去,导致蜀汉灭亡。羌女悲愤之余,利用自己的美色迷惑钟会,让他反杀邓艾报仇,然后足登云云鞋消失,只留下羌绣一条,上面沾满了姜维自刎的血迹,从此羌绣以大红为主色调……


可惜,这些在中原地区已成俗套的桥段,一个也没在羌绣的故事里出现过。羌女们非常独立而有个性,我们沉迷于二次元羌绣,对三次元的臭男人才没兴趣呢。


谁能想到羌绣背后,居然还有这么一段深具当代色彩的故事。


我一直觉得,羌绣也罢、彝绣也罢,这些奇葩且有趣的民俗故事,也值得深入挖掘研究一下。传说未必严谨真实,但我们能从中看到技艺的变迁传承、习俗渊源以及历代传承者的精神面貌。


刚才那些诸葛亮、姜维与羌绣的民间故事,并无典籍所载,都是羌民一代代口耳相传,往往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流传。加上地理环境所限,与外界交流不畅,很容易就会陷入消亡。我是一次在知网上查阅别的主题论文,才无意中翻到一些民俗研究者采风的成果。


若是没有互联网,恐怕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羌绣的存在,更想不到它和三国之间的关系,遑论关注和保护了。这些故事只会随着羌绣手艺慢慢湮灭吧。


不独羌绣,很多传统文化都是如此。太多的好东西被遗忘在角落里,太多的故事和传奇慢慢被淡忘。它们并不缺少让当代人喜欢的魅力,只是缺少好的渠道来关注而已。在这个信息过载的社会,没了关注度,很快就会被冲刷到渣都不剩。


但反过来想,如果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路结合到一起,突破地域桎梏,应该会比政策性扶植更有效果。互联网的高效传播。还有各种各样的互动技术,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只要有合适的平台,比如腾讯公益,能带给这些传统文化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值此99公益日,衷心祝愿羌绣文化和其他文化遗产能够借助互联网得到延续,进入主流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的魅力。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文创商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国历原创产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