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羌绣”的存在甚至可以作为记录他们生活的一种象征,一种怀着对自然敬畏之心,坚韧生活的勇气,以“外婆教给阿妈,阿妈再教给女儿”的传承,记录着满心对生活的爱。 ▼ 羌族人向我们展示羌绣 早在明清之时,羌绣就已普遍盛行,而后,逐渐吸收挑花技艺并发展成挑花刺绣。 八瓣花 龙凤 牡丹花 自由组合 尖菊花 装饰性花朵 四羊护花 在羌族地区,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衣服上漂亮的图案,大多为手工刺绣,这些刺绣在羌族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 羌绣存在并贯穿于羌族人生活生命中的各个角落 如今的羌族人,大多还保持着穿传统羌绣服饰的习俗。 ▼ 汶川地震,破坏了古老的羌寨,让这个昔日生活在云朵上的民族离开了家园,离开了羌绣,离开了曾无比钟爱的自然色彩。 然而,生活方式已然变迁,大多数羌族人却还未找到在城市立足的最佳方式。他们只能用最低廉的劳动方式换取生存所需,同时换来了“留守”于家中的孩子与老人期盼的眼神,我们面临羌绣失传、羌族文化趋于中断的岌岌可危。 他们俨然不可能再回归08年之前,但我们却有能力让他们重拾美好的生活。 羌绣不仅仅是一种绣法,也是羌族文化的缩影。或许文化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显著,可面对延续上千年的经验智慧即将遗失的危机时刻,我们伸出援手,也许可以挽回,减少遗憾。羌绣现在真正需要的是获得一个进入当代生活的机会,我们试图创造一个这样的机会: · |
|
来自: 憨痴呆 > 《文玩、工艺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