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島斷易》51 震

 edwihik 2015-09-08
  《高島斷易》51-震

  


  震字從雨,辰聲,《說卦》曰:「動也。」《雜卦》曰:「起也。」

  卦體二偶為[坤],一奇為[乾],[坤]陰在上,[乾]陽在下,

  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乎震,是所謂「雷出地奮」也,

  故其卦曰:「震為雷。」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說卦》曰:「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按《說文》:「東,動也。」

  陽氣動物,於時為春,春為四時之始,是即乾元之「始而亨者也」,故曰[震]。

  「虩虩」,恐懼也;「啞啞」,和樂也。

  [震]為笑,亦為言,謂[震]之發而為怒,則可懼,震之發而為嘉,則可樂,

  故曰:「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震]為諸候,諸侯受地百里,[震]又為驚懼,故曰:「震驚百里」。

  [震]為鬯,鬯、祭器。

  「匕」,按《詩》「有求棘匕」注:「以棘為匕,所以載鼎肉,升諸俎也。」

  謂當承祭之時,心存誠敬,雖有迅雷驟作,不能奪其守,故曰:「不喪匕鬯。」

  《彖傳》曰:

  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震]體本[坤],靜極生動。

  [乾]以一陽來,為[坤]二陰所掩,奮激而出,其象為雷,其德為動,

  陽氣奮發,通達無阻,故曰:「震亨。」

  [震]有二義:[震]在人者,為恐懼;[震]在天者,為震驚;

  所謂迅雷烈風必變,雖聖人亦時凜天威。

  是即昭事上帝,聿求多福之誡,故曰:「恐致福」。

  迨至雷止氣和,萬物得生,人心亦為一快,神清體適,言笑宴宴,不改其常,

  所謂言而世為天下則也,故曰:「後有則」也。

  一曰:「震得乾元,後有則」,則者,即「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亦通。

  總之,「虩虩」「啞啞」,

  上天以威福並行,聖人以憂樂相感,不傷天地之和,自得生成之樂。

  蓋「虩虩」者應乎[震]也,「啞啞」者得其亨也。

  「震驚百里」者,謂雷聲聞百里,雷之出地邇,而聞聲者遠,遠尚畏懼,邇更警惕也。

  [震]為長子,足以主器,出者君也,謂君出,而長子得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

  祭主夫敬,長子肅宮雍廟,雖當事變猝來,要不失奉鬯執匕之誠也。

  此皆處[震]之道也,聖人亦法天而已矣。

  以此卦擬人事,《玉藻》云:「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

  君子「恐懼修省」,無時不敬,而遇變則尤加謹。

  若小人平居放逸,本無「虩虩」「震驚」之意,一旦雷霆震怒,聞聲畏悚,不能自持,

  甚至一擊亡命者,亦間有之,又安望死以致福哉!

  蓋[震]雖為天道之變,而實由人事所自招,天未嘗於聖人而加寬,亦未嘗於常人而加厲。

  惟震來而能致其敬,斯震退而不改其常,則「啞啞」之樂,亦即從「虩虩」而來。

  遇變而可以求福者,處常而即可以為則也;地有遠邇,敬無先後,故曰:「驚遠而懼邇也。」

  震者,動也,動必有靜;震者,起也,起必有伏,是即人事動作起居之要旨也。

  人事之大,莫大於敬神格祖,奉鬯舉匕,一一以誠心將之,而不敢隕,

  時有變而心則定,事可懼而神則安,非中心誠敬,焉能如是哉!

  以此卦擬國家,「帝出乎震」,震者,乾之長子,足以代君父而宣威賜福也。

  天震為雷,帝震為怒,《洪範》所謂「帝乃震」是也。

  昔武王一怒而天下安,此即震亨之義。

  震為威,震亦為仁,上天雷霆奮作,而雨澤隨之,一時群陰攝服,百物暢生,

  凜其威者,魂飛而膽落,被其恩者,食德而飲和,

  是「虩虩」「啞啞」之象,其即由此而形也。

  聖王體乾出治,能令群黎畏其威,亦必令群黎懷其德;

  諸侯之封地百里,威德所暨,始於百里,訖於四海,所謂近悅遠來,誠有不限於方隅者矣。

  震於四時為春,於五行為木,一秉天地之生氣。

  天地以好生為德,王者以愛物為心,巍巍蕩蕩之德,

  即在兢兢業業之中,可以為下民造福,亦可以為後世垂則也。

  「守宗廟社稷」者,人君之事,君出,則長子主器,

  雖未成為君,即可承君父之德位,以為祭主。

  《正義》謂此即釋「不喪匕鬯」之義。

  通觀此卦,此卦次[鼎],《序卦傳》曰:「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器」者,鼎也。

  革命既定,必建長子,繼體承乾,故曰:「主器。」此[震]之所以承[鼎]也。

  [震]得乾元剛陽之氣,應時迅發,

  其威怒一擊者,「天行」之健也,其發育群生者,「資始」之德也,

  故聖人以兢業為無為,以好生為神武。

  「虩虩」「啞啞」,理本一致,

  以「虩虩」者凜天威,而心不敢肆,以「啞啞」者承天德,而氣得其和,

  是即震雷春發秋藏之旨也。

  上互[坎],[坎]為憂,故有恐懼之象,

  下互[艮],[艮]為順,故有和悅之明。

  [艮]為宗廟,為社稷,故有宗廟社稷之象。

  [震]為出、為守,故曰:「出可以守。」[震]為祭,故曰:「為祭主。」

  [震]之為卦,

  由[鼎]出[震],[鼎]取其新,是靜而變動;

  由[震]反[艮],[艮]取其止,是動而變靜。

  動者聲同百里,靜者敬主一心,是以可「致福」,可「垂後」,可「驚遠」,可「懼邇」,

  可以守,可以祭,而不至喪失也,謂能善處夫震者矣。

  至六爻之義,各應其時:

  初秉一陽,為[震]之主,二至[巽],為春夏之交,雷始發聲也。

  三至[離],四至[坤],五至[兌],上至[乾],陽氣伏而震道終焉。

  其爻皆兩兩相對:

  初與四對,初為剛,四溺柔,故四之「泥」,不如初之吉。

  二與五對,二「喪貝」,五「有事」,故二之「勿逐」,不如五之「無喪」。

  三與上對,三「蘇蘇」,上「索索」,故上之「征有凶」,不如三之「行無眚」也。

  大抵處震之道,以「恐懼修省」為主,

  除初爻之外,皆不得處震之道,故《彖傳》之辭,惟初得專之。

  《大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脩省。

  「洊」者,再也。上下皆[震],故謂「洊雷」,猶[坎]之曰「習坎」也。

  雷者,天地威怒之氣,陰陽薄擊之聲,令人聞而悚然色動,非僻之念,為之一消,

  故「震來虩虩」,無不恐懼。

  然恐懼在一時,修省則在平日,

  君子無時不敬,當震而加謹,即震退而反省自修,不敢或懈,喜怒哀樂,皆與天准,

  惟恐檢身不及,致於天變。

  故以心存恐懼者,仰凜天威,亦以行加修省者,敬承天道,謂之「君子以恐懼修省」。

  【占問】

  問時運:運當發動,防其過盛,直謹慎斂抑,可免喪失。

  問戰征:有連日接戰之象,須臨時知懼。

  問營商:震雷出滯,滯者、積滯也,謂積滯貨件,一時皆得出而銷售。

  《象》曰:「洊雷,震」,知有一二番好賣買也。

  問功名:雷者生發之氣,「洊雷」,則有連捷之象。

  問家宅:宅基防有動作,上爻曰:「於其鄰」,必近鄰有興造之役,宜祭禱。

  問婚姻:[震]為長男,旁通為[巽],[巽]長女,佳偶也。

  問疾病:是肝木太盛之症,防有變動,可懼。

  問六甲:生男。

  問失物:一動乃見。

  ☆☆☆☆☆☆☆☆☆☆☆☆☆☆☆☆☆☆☆☆☆☆☆☆☆☆☆☆☆☆☆☆☆☆☆☆

  ☆?.·°*”??”*°·.?☆ ★ ☆?.·°*”??”*°·.?☆ ☆?.·°*”??”*°·.?☆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象傳》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虩虩」者,驚顧之狀,「啞啞」者,笑語之聲。

  初爻以陽居陽,得[乾]之剛,為成卦之主,故得繫《彖》之辭,

  謂能臨事而懼,後事而樂,虩虩啞啞,任天而動,與時偕行,

  所謂時然後笑,時然後言,「啞啞」之中,仍不忘「虩虩」之意。

  爻辭添一「後」字,其旨益明。

  「吉」,即謂「致福」也。

  凡天下之理,宴安每多招禍,危懼自能致福,

  《象傳》曰:「恐致福」,謂恐懼戒慎,可以轉禍而招福也。

  又曰:「後有則」,則即乾元之「天則」,謂樂得其時,是能與天合則也。

  此爻變則為[豫],[豫]者、樂也,亦有「笑言啞啞」之象。

  爻中[震]有二義:

  初四兩爻,皆以陽震陰,為「震動」之震;

  二三五上四爻,皆受震者,為「震懼」之震。

  【占問】

  問時運:好運新來,萬事皆可振作。先難後易,先憂後樂,百般獲吉。

  問戰征:初時敵勢奮勇,可懼,後得勝捷,可喜。

  問營商:商業新興,百般可懼,待經營成就,既獲利益,隨時歡樂,無不得吉。

  問功名: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自有先難後獲之象。

  問家宅:此宅防有變動,其象為先號後笑,可以無咎。

  問婚姻:此婚始有憂懼,後得歡樂,吉。

  問疾病:先危後樂,後得歡樂,吉。

  問六甲:生男。

  【占例之400】

  友人某來,請占氣運,筮得[震]之[豫]。

  爻辭曰:「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斷曰:

  震者、雷霆之氣,奮出地中,鼓舞元陽,生發萬物。

  「震來」者,動而乍來也,「虩虩」者,聞其聲而懼也,「啞啞」者,被其澤而悅也。

  卦當春夏之交,為雷乃發聲之時也。

  今占得初爻,知足下時運,正得春氣透發之象,奮身振作,大可有為。

  萬事始起,難免險難,所當謹慎恐懼,以圖厥始,其後坎險悉平,自得言笑之樂。

  此爻動體為[豫],所謂「凡事豫則立」者,此也;

  且[豫]者、悅也,亦有「笑言啞啞」之象,吉可知也。

  後果如所占。

  【占例之401】

  某來,請占目前米價輸贏,筮得[震]之[豫]。

  爻辭曰:「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斷曰:

  爻辭曰「震來虩虩」,知一時米價變動,大有陡漲陡落之勢,輸贏頗巨,大為可懼。

  足下占得此爻,知現市米價,足下必大受驚恐,須待震定價平,足下自可得利。

  「笑言啞啞」,樂何如也!

  後果如此占。

  ☆?.·°*”??”*°·.?☆ ★ ☆?.·°*”??”*°·.?☆ ☆?.·°*”??”*°·.?☆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傳》曰:震來厲,乘剛也。

  二得[坤]體,居內卦之中,「震來」者,與初爻辭同,威聲急激,故曰「厲」。

  「億」歎辭,[坤]「東北喪朋」,[震]東方, [震]出則[坤]之朋喪,

  二貝為朋,「喪朋」即「喪貝」也。古者十朋五貝,皆用為貨,是貝為重貨。

  [震]為陵,初居陽夷,故曰「九陵」,二據初之上,故曰「躋於九陵」。

  [震]為逐,[坤]喪其貝,[震]二逐之,不知窮通得失,自有定數,

  逐之而得,不逐亦未始不得也,故曰:「勿逐」。

  [震]下[坤]上為[復],[復]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

  謂陰陽之數各極於六,至七則相對而沖,二則返,返則喪於前者,可復得於後也,

  故曰:「七日得。」

  是[復]之內卦,本為[震]也,[復]曰:「朋來無咎」,

  「朋」即為「貝」,「來」即為「得」,

  《象傳》以「乘剛」釋之,謂六二陰柔,下乘初爻之剛,以致喪其資貝,

  故有「震來厲」之危。

  【占問】

  問時運:運途尷尬,不無喪失,幸可復得。

  問營商:得失相償,然亦危矣。

  問功名:既得患失,既失患得,品亦卑矣。

  問戰征:一受驚恐,糧餉俱失,移營高阜,危殆已極,幸而得之,未為勝也。

  問婚姻:主夫妻不睦,防有攜資潛逃之患。無須追究,緩即來歸。

  問家宅:防有凶盜劫掠之禍,所失尚可復得。

  問疾病:疾勢頗危,七日後可愈。

  問失物:不尋自得。

  問六甲:生男。

  【占例之402】

  知友益田孝氏,舊幕臣也,嘗留學法國,歸為騎兵指圖役。

  時竟議攘夷,洋學之徒,屢及暴舉,氏乃避地橫濱,余聘為通辨。

  明治元年五月,氏不告而遁,余深憂之,為卜一課,筮得[震]之[歸妹]。

  爻辭曰:「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斷曰:

  此卦初爻之雷,起而奮擊,二爻為雷所震驚,畏難而遁高丘之象,

  謂之「震來厲,意喪貝,躋於九陵」。

  震者,東方之卦,必在東京,大受驚恐,遂致捨財遠遁,七日之後,當必歸來。

  一時眾人聞此占辭,疑信參半,後益田氏果七日而歸。

  問之乃知為上野戰爭,官軍警備嚴密,氏不得已,迂道而遁。

  爻辭之言,一一如見。

  【占例之403】

  華族隱居某君來,曰:「今因有切要之事,吉凶未定,請幸占之。」筮得[震]之[歸妹]。

  爻辭曰:「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斷曰:

  [震]為長子主器,卦象上下皆[震],是必兄弟有變,為竟爭家督之象。

  觀君相貌魁梧,年未三十,已稱隱居,必由家政多故,迫而退隱,不言可知也。

  今占得二爻,二被初剛所震,致喪其貝,

  初在二下,知必臣下所困,退位閒居,避地於丘陵之間,故曰「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

  暫宜安分隱忍,切勿遽事紛爭,以致決裂。

  要之理有循環,事有更革,當必可失而復得也,故曰「勿逐,七日得」。

  七者,數之一周,遲則七年,速則七月,定數不可違也。

  某氏大感,曰:「予之舊藩地,在南海道,予庶出為長,予季少予二歲,嫡出也。

  維新之際,嚴君病沒,予以年長,繼承家政,後予遊學橫濱,少不自檢,

  舊臣遂以是為口實,迫予退隱,歸弟承緒。

  予舊領地,有滿淹礦,因以資本不足,勸予出資合業,

  予謀諸東京橫濱商人,借得高利之金若干,不料礦產微薄,大受耗折,因此涉訟。

  頃者貸主,以為當時借証,祇稱華族,未稱隱居,逼索益甚,究不審歸何斷結。

  今聞足下占詞,謂失者可以復得,不覺聞而心喜。」

  ☆?.·°*”??”*°·.?☆ ★ ☆?.·°*”??”*°·.?☆ ☆?.·°*”??”*°·.?☆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

  《象傳》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蘇蘇」,《正義》謂畏懼不安之貌,蓋較初虩虩而更覺不安也。

  三當內外之交,內卦之震未止,外之震又來,

  天之雷,愈震而愈厲,人之心,亦愈震而愈懼,

  「恐懼修省」無可暫息,一念之肆,災咎乘之矣。

  [震]為行,震以繼震,行乃無咎。

  蓋天以震警人,人即當震承天,承天而行,眚自無焉。

  《象傳》曰:「位不當也。」夫人之處世,安能時位皆得其當?

  惟其不當,一經震動,更宜加謹,斯可免害也。

  【占問】

  問時運:運途不當,宜謹益加謹,謹慎而行,必無災咎。

  問營商:銷路不得其當,宜改行別路,可免耗失。

  問功名:「位不當」,謂才不勝任也,雖得亦危。

  問戰征:[震卦]全體,皆處危懼之地,「蘇蘇」,謂死而重生,此戰難望獲勝,僅得逃生而已。

  問婚姻:門戶不當。

  問疾病:雖危得以重生。

  問六甲:生男。

  【占例之404】

  余向例以冬至日,占卜諸事。

  明治二十五年(1892)冬,占問攝綿土製造社運,筮得[震]之[豐]。

  爻辭曰:「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

  斷曰:

  爻至三而震益厲,在人事必有大驚之象。

  論該社造品製法精美,社中職工,亦各安其業,貌無意外驚恐之事,

  今占得三爻,玩厥爻辭,殊深恐懼。

  不料是年十一月間,濃尾之間,震災大作,社中煙灶,頓時破裂,職工傷者數名。

  此災為三十年來所未有,當時得此爻辭,曾不知災從何來,今災後思之,益嘆鬼神之有前知也。

  ☆?.·°*”??”*°·.?☆ ★ ☆?.·°*”??”*°·.?☆ ☆?.·°*”??”*°·.?☆

  九四,震遂泥。

  《象傳》曰,震遂泥,未光也。

  「遂」者,往而不返之意。

  「泥」者,陷而不拔之象。

  四為外卦之主,上體互[坎],介處[坤]中,

  [坤]為泥,[坎]為雨,[坤]土得雨,為泥塗,故曰「震遂泥。」

  謂其震也,經一鼓再鼓三鼓之餘,陽威已竭,如陷入淤泥之中,而不能自拔,

  君子「恐懼修省」,故於四尤凜凜焉。

  《象傳》以「未光」釋之,四本與初應,四之卦體,即初之體也,然不能如初之體乎乾元。

  [乾]為光,初得之,四則[乾]陽已息,故曰:「未光」亦爻位為之也。

  【占問】

  問時運:正運已過,精力既衰,雖欲振作,終覺致遠恐泥也。

  問戰征:戰爭之交,所謂「一鼓作氣」,至三至四,則勇已衰,若魯莽前進,防車馬陷入泥淖,被敵所困。

  問營商:商業亦佳,但揮財如泥沙,恐終不能積蓄也。

  問婚姻:遂則必遂,唯相隔如雲泥,或名分有上下之別,或道路有南北之別。

  問疾病:必中焦有食積泥滯,致腹鳴作痛,藥宜開通下焦。

  問家宅:此宅為門前積土成堆,匤中溝道,亦多不通,致陽氣閉塞,不利。

  問六甲:生男。

  【占例之405】

  友人某來,請占氣運,筮得[震]之[復]。

  爻辭曰:「九四,震遂泥。」

  斷曰:

  [震卦]為長子克家之象,一爻為一世,至四爻則嗣續既久,世澤已衰。

  凡厥後人,一不自檢,必至漸即荒淫,墮落先業,

  有如身陷淤泥之中,進退不能自由,復何能光大前烈哉!

  爻象如是,足下宜「恐懼修省」,務自奮勉。

  後聞某氏,自知才力不足,讓業退隱,以自娛樂。

  ☆?.·°*”??”*°·.?☆ ★ ☆?.·°*”??”*°·.?☆ ☆?.·°*”??”*°·.?☆

  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象傳》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無喪也。

  卦例自內而外曰「往」,自外而內曰「來」,

  五處外卦之中,內震乍往,外震又來,故曰:「往來厲」,二與五應,故爻辭亦相似。

  「有事」,謂祭事,《春秋》「有事於大廟」「有事於武宮」是也。

  五居尊位,秉中德,此心兢業,常如承祭,故能「無喪,有事」。

  虞氏謂「無喪」即《彖》之「不喪匕鬯」。

  按祭儀,主祭助祭,皆欲有事,

  「無喪」者,不喪其所執之事,不必專指匕鬯,而匕鬯要亦在其中矣。

  《象傳》曰:「危行也」,

  [震]為行,行至於五,迭經往來,皆在震中,其心危,故行亦危。

  又曰:「大無喪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五動體為[隨],[隨]上曰:「用享」,

  初之五為[萃],[萃]《彖》曰「假廟」,皆「大事」也。

  故曰:「大無喪。」

  【占問】

  問時運:運得中正,雖經歷多險,終可完成大事。

  問營商:販貨往來,保無危厲。萬萬日億,財利甚巨,或小有挫損,大必無喪也。

  問功名:此功名必從患難來,可占大用,成大功。

  問婚姻:防婚姻完後,家有祭葬大事。

  問家宅:此宅有厲鬼為祟,幸不喪人,宜祭禱之。

  問訟事:兩造皆危,得中人調劑,可不至敗。

  問失物:小數難覓,大件無損。

  問六甲:生男,主貴。

  【占例之406】

  友人某來,請占承嗣者氣運,筮得[震]之[隨]。

  爻辭曰:「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斷曰:

  震者,為長男繼續父業之卦,

  卦體四陰在上,二陽在下,是陽為陰制,二陽奮而欲出,故震,其家必向以女主專權。

  今震而至五,則陽氣已壯,正可出而任事。

  雖初至五,往來之途,備嘗危厲,

  惟其「恐懼修省」,兢兢業業,無忝厥宗,所謂宗廟享之,子孫保之,正在此也。

  故曰「無喪,有事」。

  後果遵此占。

  ☆?.·°*”??”*°·.?☆ ★ ☆?.·°*”??”*°·.?☆ ☆?.·°*”??”*°·.?☆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媾有言。

  《象傳》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索」,求也;「索索」者,內外搜求也。

  「矍」,顧也;「矍矍」者,左右驚顧也。

  [震]至上而已極,五為尊位,上則為宗廟社稷,神明之所至。

  [震]而在上,如史所書震太廟,震正殿,是必患之大者,其可懼可畏,不有更甚者乎?

  由是而索求其天怒之所由來,中心惻惕,甚至顧視傍徨,驚疑不定。

  惟宜恭默省懲,謹益加謹,若復躁動前往,凶可知也,故曰:「征凶。」

  「其躬」者,上之躬;上與五相鄰,「其鄰」,指五也。

  五為祭主,居尊任重,索矍之所集也,故曰:「不於其躬,於其鄰。」

  君子「恐懼修省」,不以[震]在鄰而或懈,正以[震]在鄰而愈虔,

  畏與戒相循,故雖凶無咎。

  「婚姤有言」者,即《彖》「笑言啞啞」之言。

  上為[震]之終,君子夕惕朝乾,反躬內省,至[震]之終,而得告無咎。

  當此震威既霽,懼盡歡來,啞啞有言。

  凡在婚媾,亦得則君子之言以為言,所謂一家之中,憂樂相同,亦君子刑於之化所致也。

  此即《彖傳》「虩虩」「啞啞」之全義,特於上申言之耳。

  【占問】

  問時運:時當震驚將定,妄進則凶,靜守則吉。

  問功名:位高必危,正宜退守,可保無咎。

  問營商:變動已定,不可過貪,見他人虧折,更宜謹守,乃得無咎。

  問戰征:時本一戰可定,但聞鄰近營隊有變,急宜往救,不得坐視。

  問婚姻:[震]與[巽]有夫婦之象,想近時即有媒妁來言。

  問家宅:震「於其鄰」,恐鄰宅有震動之象。無咎。

  問疾病:病由心魂不安,致目視不明,宜靜養。此人無礙,鄰人有病,恐難挽也。

  問六甲:生男,防有目疾。

  【占例之407】

  明治十八年(1885)某月,友人茂木充實氏,偕其友山田五郎來,謂曰:

  「此人舊事幕府,明治元年上野之役,東軍敗走,一家脫走,赴奧州磐平城,

  以雙親並妹托諸友人,率弟赴仙台,厲戰磐城相馬駒峰等處。

  後仙台藩歸降,並為俘擄,下獄東京,既而遇赦,乃往磐平城,尋訪雙親與妹。

  所托友家,亦不知何去,失望而歸,遺憾莫釋。請一筮以卜所從。」

  筮得[震]之[噬嗑]。

  爻辭曰:「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斷曰:

  [震]屬東,互卦為[坎],[坎]屬北,

  就我國輿圖而論,東北之方,為宮城、岩手、青森等縣,意者其在此乎?

  [震]得[乾]之一索而成男,[震]男既長,[乾][坤]退位,想老親必俱亡矣。

  [震]之中虛成[離],[離]再索得女,[離]者,離散也,想其妹,雖離尚在也。

  上爻為無位之地,其地必在邊避。

  爻辭曰「震索索」,謂遍處搜索,未必能得;

  「視矍矍」,謂雖或得遇,有相願驚駭,不能相認。

  「不於其躬,於其鄰」者,想必於鄰近之處得其「婚媾」傳言也。

  余就爻象探索之,其方向情節如此。噫!君之二親不可見,妹則必可遇也。

  於是其人大感曰:「豐後婦人,有天德氏者,能預言未來吉凶,曾往叩之。

  彼曰:『急索不得,緩尋可見。』問其地,曰:『在東北,地名落合,然終不詳其處。』

  今足下占斷,語亦相同,當再就東北往探。」

  【占例之408】

  明治二十八年(1895),占我國與朝鮮交際,筮得[震]之[噬嗑]。

  爻辭曰:「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斷曰:

  [震]為動、為興,本有動眾興兵之象。

  上爻為卦之終,即為事之極。

  今占我國與朝鮮交際,而得上爻,爻辭曰:「震索索,視矍矍,征凶」,

  蓋朝鮮之國土,久為外邦所要索,朝鮮之國勢,早為外邦所疾視,

  循是以往,不知改圖,其國必凶,故曰「征凶」。

  朝鮮因與清鄰,有事於朝鮮,當先有事於清,謂之「震不於其躬,於其鄰」。

  在清以朝鮮為屬國,猶婚媾也,若遽與朝鮮為難,清必出而有言,謂之「婚媾有言」。

  《象傳》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謂清未能有得;

  又曰「雖凶無咎,畏鄰戒也」,謂我國能令清國醒察時事,即可為朝鮮警戒,故雖凶無咎焉。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