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海中第一人 2015-09-08

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写出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亲戚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非常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3所以

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5无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稍稍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7唧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

8鱼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9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0宣言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1烈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2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13交通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14扶老

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15秋天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6丈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17风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操持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19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0学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21地方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之死》

22山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23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24故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25老大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26可怜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可怜辜负好韶光。《林黛玉进贾府》

27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8指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9从而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30至于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31祖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32不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33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4以往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5感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36因而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7智力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38前进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39从事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伶官传序》

40众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

41彷徨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雀东南飞》

42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赋》

43行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44夫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45偏袒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荆轲刺秦王》

46郎中

诸郎中执兵。《荆轲刺秦王》

拜臣郎中。《陈情表》

47假借

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48婚姻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鸿门宴》

49河北

将军战河北。《鸿门宴》

50浩荡

怨灵修之浩荡兮 《离骚》

51其次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52斯文

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

53怀抱

或取诸怀抱。《兰亭集序》

54以为

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55美人

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56风骚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林黛玉进贾府》

57 偏僻

行为偏僻性乖张。《林黛玉进贾府》

58突出

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59整顿

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

60向前

凄凄不似向前声。《琵琶行》

61明年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琵琶行》

越明年。《岳阳楼记》

62因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63养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64实在

武等实在。《苏武传》

65从容

常从容淡静 《张衡传》

66不行

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九岁不行。《陈情表》

67下车

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68幼稚

幼稚盈室。《归去来兮辞》

69人事

尝从人事。《归去来兮辞》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70慷慨

于是怅然慷慨。《归去来兮辞》

71猖狂

阮籍猖狂。《滕王阁序》

72逢迎

千里逢迎。《滕王阁序》

73童子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

74海运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

75天池

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

76野马

野马也,尘埃也。《逍遥游》

77果然

腹犹果然。《逍遥游》

78成立

至于成立。《陈情表》

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

79告诉

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80辛苦

臣之辛苦。《陈情表》

81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82成家

将成家而致汝。《祭十二郎文》

83既然

既然已。《种树郭橐驼传》

84其实

不抑耗其实而已。《种树郭橐驼传》

85小人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种树郭橐驼传》

86往往

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古今异义词参考答案

1亲戚:父母兄弟,内外亲属。

2非常:意外的变故。

3所以:缘故(名词)。表原因的虚词。用来,靠他来。

4绝境:与人世隔绝之地。

5无论:(更)不必说。

6稍稍:渐渐地,慢慢地。

7唧唧:织布机声。叹息声。

8鱼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

9卑鄙:出身低微,见识短浅,常用作谦词。

10宣言:扬言。

11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12牺牲: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

13交通:互相通连。

14扶老:拐杖。

15秋天:秋季的天空。

16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17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8操持:拿着。

19开张:扩大。

20学者:求学的人。

21地方:土地方圆。

22山东:指战国时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23无赖:顽皮,调皮可爱。

24故事:先例、旧事、旧例。

25老大:年龄大。

26可怜:可爱;可惜。

27中间:当中夹杂着。

28指示:指出给人看。

29从而:从,跟随;而,而且。

30至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情况,引出下文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31祖父:祖辈和父辈。

32不必:不一定。

33作文:写文章。

34以往:以后,向那里。

35感激:感动,奋激

36因而:趁此

37智力:智谋,力量。

38前进:前,走上去;进,奉献。

39从事:属官。

40众人:一般人。

41彷徨:心里很不安定。

42钩心斗角: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43行李:出使的人。

44夫人:那个人

45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46郎中:宫廷的侍卫。尚书省的属官。

47假借:宽容,原谅。

48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49河北:黄河以北。

50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51其次: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52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53怀抱: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54以为:把……作为。

55美人: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6风骚:姿容俏丽。

57 偏僻:偏激,不端正。

58突出:突然出现。

59整顿:整理(衣服)。

60向前:以前。

61明年:第二年。

62因为:是副词和动词构成的两个词,这里是“因此创作了”的意思。

63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64实在:确实存在。

65从容: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66不行:不去。不能走路。

67下车:官吏初到任。

68幼稚:小孩。

69人事:指做官。指政治上的得失。

70慷慨:感慨。

71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72逢迎:迎接

73童子:谦辞,年幼无知的自己。

74海运:海波动荡。

75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76野马:游动的雾气。

77果然:很饱的样子。

78成立:成人自立。成长立业。

79告诉:申诉(苦衷)。

80辛苦:辛酸悲苦。

81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指真情挚意。

82成家:安家。

83既然:已经这样。

84其实:它的果实。

85小人:我们小民,指地位低的人。

86往往:到处。

通假字检测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通“ ”,意思是 。

2共其乏困。

,通“ ”,意思是 。

3秦伯说。

,通“ ”,意思是 。

4失其所与,不知。

,通“ ”,意思是 。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通“ ”,意思是 。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通“ ”,意思是 。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 ”,意思是 。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 ”,意思是 。

5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通“ ”,意思是 。

《鸿门宴》

1距关。

,通“ ”,意思是 。

2要项伯。

,通“ ”,意思是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意思是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意思是 。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 ”,意思是 。

必修2

《诗经》两首

《氓》

1氓之蚩蚩。

,通“ ”,意思是 。

2匪来贸丝。

,通“ ”,意思是 。

3于嗟鸠兮。

,通“ ”,意思是 。

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意思是 。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意思是 。

《采薇》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 ”,意思是 。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通“ ”,意思是 。

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通“ ”,意思是 。

《离骚》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通“ ”,意思是 。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通“ ”,意思是 。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通“ ”,意思是 。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通“ ”,意思是 。

5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通“ ”,意思是 。

《孔雀东南飞》

1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通“ ”,意思是 。

2蒲苇纫如丝。

,通“ ”,意思是 。

《短歌行》

1契阔谈讌。

,通“ ”,意思是 。

《兰亭集序》

1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通“ ”,意思是 。

《赤壁赋》

1冯虚御风。

,通“ ”,意思是 。

《游褒禅山记》

王回深父。

,通“ ”,意思是 。

必修3

《蜀道难》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通“ ”,意思是 。

《寡人之于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意思是 。2无失其时。

,通“ ”,意思是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意思是 。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 ”,意思是 。

《劝学》

1輮以为轮。

,通“ ”,意思是 。

2虽有槁暴。

,通“ ”,意思是 。

3君子生非异也。

,通“ ”,意思是 。

《过秦论》

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 ”,意思是 。

2赢粮而景从。

,通“ ”,意思是 。

3锄櫌(yōu)棘矜(qí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通“ ”,意思是 。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意思是 。

2或师焉,或不焉。

,通“ ”,意思是 。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通“ ”,意思是 。

2拜送书于庭。

,通“ ”,意思是 。

3召有司案图。

,通“ ”,意思是 。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通“ ”,意思是 。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意思是 。

《苏武传》

1畔主背亲。

,通“ ”,意思是 。

2与旃毛并咽之。

,通“ ”,意思是 。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意思是 。

4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意思是 。

5信义安所见乎?

,通“ ”,意思是 。

6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通“ ”,意思是 。

7因泣下霑衿。

,通“ ”,意思是 。

,通“ ”,意思是 。

8与武决去。

,通“ ”,意思是 。

必修5

《滕王阁序》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通“ ”,意思是 。

《逍遥游》

1北冥有鱼。

,通“ ”,意思是 。

2小知不及大知。

,通“ ”,意思是 。

3此小大之辩也。

,通“ ”,意思是 。

4而征一国。

,通“ ”,意思是 。

5辩乎荣辱之境。

,通“ ”,意思是 。

6御六气之辩。

,通“ ”,意思是 。

《陈情表》

1夙遭闵凶。

,通“ ”,意思是 。

2零丁孤苦。

,通“ ”,意思是 。

3常在床蓐。

,通“ ”,意思是 。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通“ ”,意思是 。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杂诗十二首(其二)》

1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通“ ”,意思是 。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列缺霹雳。

,通“ ”,意思是 。《将进酒》

1径须沽取对君酌。

,通“ ”,意思是 。

《国殇》

1操吴戈兮被犀甲。

,通“ ”,意思是 。

2霾两轮兮絷四马。

,通“ ”,意思是 。

3出不入兮往不反。

,通“ ”,意思是 。

《庖丁解牛》

1砉(huā)然向然。

,通“ ”,意思是 。

2技盖至此乎。

,通“ ”,意思是 。

3善刀而藏之。

,通“ ”,意思是 。

《项羽之死》

1骑皆伏曰。

,通“ ”,意思是 。

2乌江亭长檥船待。

,通“ ”,意思是 。

《方山子传》

1阳狂。

,通“ ”,意思是 。

《大铁椎传》

1扣其乡及姓字。

,通“ ”,意思是 。

《祭十二郎文》

1远具时羞之奠。

,通“ ”,意思是 。

2早世

,通“ ”,意思是 。

3敛不凭其棺。

,通“ ”,意思是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少纵则逝矣。

,通“ ”,意思是 。

《陶庵梦忆序》

1駴駴为野人。

,通“ ”,意思是 。

《种树郭橐驼传》

1既然已。

,通“ ”,意思是 。

2早缫而绪。

,通“ ”,意思是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鼓瑟希。

,通“ ”,意思是 。

2莫春者。

,通“ ”,意思是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序天伦之乐事。

,通“ ”,意思是 。

《项脊轩志》

1而母立于兹。

,通“ ”,意思是 。

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通“ ”,意思是 。

《苦斋记》

1覆之以茆。

,通“ ”,意思是 。

2楛竹之笋。

,通“ ”,意思是 。

3槚荼。

,通“ ”,意思是 。

4燕坐于华堂之上。

,通“ ”,意思是 。

5籍柔覆温之躯。

,通“ ”,意思是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

1可谓好学也已。

,通“ ”,意思是 。

2是知也。

,通“ ”,意思是 。

《老子》五章

《胠箧》

1发匮。

,通“ ”,意思是 。

2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通“ ”,意思是 。

3罔罟之所布。

,通“ ”,意思是 。

4阖四境之内。

,通“ ”,意思是 。

5子胥靡。

,通“ ”,意思是 。6擿玉毁珠。

,通“ ”,意思是 。

《晋灵公不君》

1而观其辟丸也。

,通“ ”,意思是 。

2寘诸畚。

,通“ ”,意思是 。

3三进及溜。

,通“ ”,意思是 。

4衮职有阙。

,通“ ”,意思是 。

5宣子田于首山。

,通“ ”,意思是 。

《直书》

1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通“ ”,意思是 。

《大学》节选

1此之谓自谦。

,通“ ”,意思是 。

2弟者,所以事长也。

,通“ ”,意思是 。

3上恤孤而民不倍。

,通“ ”,意思是 。

《原君(节选)》

1视之如寇雠。

,通“ ”,意思是 。

《朱子语类》三则

1埽除打叠。

,通“ ”,意思是 。

2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通“ ”,意思是 。

3照管克治。

,通“ ”,意思是 。

《童心说》

1龙洞山农叙《西厢》。

,通“ ”,意思是 。

2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

,通“ ”,意思是 。

8《麻叶洞天》

1乱石轰驾。

,通“ ”,意思是 。

2于是辟成一衖

,通“ ”,意思是 。

通假字归纳答案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5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且,同“雎”,人名。

《鸿门宴》

1距关。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2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忘记。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点。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2

《诗经》两首

《氓》

1氓之蚩蚩。

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于嗟鸠兮。

于,通“吁”,感叹词,唉。

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脱身。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采薇》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末,尾。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棘,通“急”。紧急。

《离骚》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错,同“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圜,通“圆”,圆形。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通“罹”,遭受。

5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

1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结实、不易断。

《短歌行》

1契阔谈讌。

讌,通“宴”,宴饮。

《兰亭集序》

1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

1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

王回深父。

1父,通“甫”,男子的美称。

必修3

《蜀道难》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

“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1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

有,通“又”。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过秦论》

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合纵。

2赢粮而景从。

景,古“影”字。影子。

3锄櫌(yōu)棘矜(qí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不,没有。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不。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缪,通“穆”。宽厚仁爱,谥号。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苏武传》

1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同“弆”,收藏的意思。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同“现”,表现。

6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

7因泣下霑衿。

霑,同“沾”。沾湿。

衿,同“襟”。衣襟。

8与武决去。

决,同“诀”,辞别。

必修5

《滕王阁序》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通“消”,消散。

《逍遥游》

1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2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

而,通“能”,才能。

5辩乎荣辱之境。

辩,通“辨”,辨明。

6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陈情表》

1夙遭闵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蓐,通“褥”,垫子,草席。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杂诗十二首(其二)》

1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景,通“影”,月光。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列缺霹雳。

列,通“裂”,分裂。

《将进酒》

1径须沽取对君酌。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国殇》

1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通“披”,穿着。

2霾两轮兮絷四马。

霾,同“埋”,指车轮陷入泥中。

3出不入兮往不反。

反,通“返”。返回,回来。

《庖丁解牛》

1砉(huā)然向然。

向,通“响”。响声。

2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样。

3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项羽之死》

1骑皆伏曰。

伏,通“服”。心服的意思。

2乌江亭长檥船待。

檥,通“舣”,使船靠岸。

《方山子传》

1阳狂。

阳,通“佯”,假装。

《大铁椎传》

1扣其乡及姓字。

扣,通“叩”,询问。

《祭十二郎文》

1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美味食物。

2早世。

世,通“逝”,死亡。

3敛不凭其棺。

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少纵则逝矣。

少,通“稍”,稍微。

《陶庵梦忆序》

1駴駴为野人。

駴駴,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

《种树郭橐驼传》

1既然已。

已,通“矣”,了。

2早缫而绪。

而,通“尔”,你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鼓瑟希。

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

莫,通“暮”。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序天伦之乐事。

序:通“叙”,抒发。

《项脊轩志》

1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的。

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珊珊,通“姗姗”,形容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苦斋记》

1覆之以茆。

茆,通“茅”,茅草。

2楛竹之笋。

楛,通“苦”,苦。

3槚荼。

荼,通“茶”,荼是茶的古写。

4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通“宴”。安闲。

5籍柔覆温之躯。

籍,通“藉”,垫。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

1可谓好学也已。

已,通“矣”。了。

2是知也。

知,同“智”,聪明,明智。

《老子》五章

《胠箧》

1发匮。

匮,同“柜”。柜子。

2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乡,通“向”,先前,从前。

3罔罟之所布。

罔,同“网”。渔网。

4阖四境之内。

竟,同“境”,疆界。

5子胥靡。

靡,通“糜”。烂。

6擿玉毁珠。

擿,通“掷”,扔掉。

《晋灵公不君》

1而观其辟丸也。

辟,同“避”。躲避。

2寘诸畚。

寘,同“置”,放置。

3三进及溜。

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

4衮职有阙。

阙,通“缺”,过失。

5宣子田于首山。

田,打猎,这种意义的“田”后来写做“畋”。

《直书》

1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嘿,同“默”。默然。

《大学》节选

1此之谓自谦。

谦,通“慊”,满足。

2弟者,所以事长也。

弟,同“悌”,顺从和敬爱兄长。

3上恤孤而民不倍。

倍,通“背”,违背。

《原君(节选)》

1视之如寇雠。

雠,同“仇”,仇人。

《朱子语类》三则

1埽除打叠。

埽,同“扫”。打扫。

2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著,同“着”。助词。

3照管克治。

治,同“制”。限制,约束。

《童心说》

1龙洞山农叙《西厢》。

叙,同“序”,作序。

2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

辩,通“辨”,分辨。

8《麻叶洞天》

1乱石轰驾。

驾,通“架”,重叠。

2于是辟成一衖。

衖,同“巷”,小胡同。

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虚词答案

请填写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连词,假如)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独,不译)

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助词,啊)

5.焉用亡郑以陪邻(代词,何)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7.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转折,却)

8.何厌之有(助词,提宾标志)

9.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

10.失其所与(代词,自己的)

11.吾其还也(副词,还是)

1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却;连词,那么)

1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副词,才)

1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1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连词,因为;连词,因果)

1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连词,修饰)

17.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

18.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来)

1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语气词,表判断)

20.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语气词,……的原因)

21.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

22.箕踞以骂(连词,而)

2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君(介词,替)

2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介词,出)

25.且为之奈何(副词,将要)

26.长于臣(介词,比)

27.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助词,取独)

28.不如因而善遇之(介词,趁着)

2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助词,取独)

30.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介词,被)

31.今者项庄拔剑舞(代词,在今、昔后不译)

32.臣死且不避(副词,尚且)

33.何辞为(助词,呢)

34.竖子不足与谋(介词,和)

35.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36.极其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

37.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38.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助词,取独)

3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

40.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41.扣舷而歌之(连词,修饰)

4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43.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并列)

4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助词,取独)

45.而又何羡乎(连词,因此)

46.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47.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代词,我们)

48.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4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连词,因此)

5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并列)

51.其孰能讥之乎(副词,难道)

52.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

5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连词,递进并且)

5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助词,取独;介词,比)

55.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

56.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57.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5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5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连词,承接)

60.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6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语气词,……的原因)

6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递进,而且)

6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并列)

6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

6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连词,如果)

66.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6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语气词,……的原因)

68.蒙故业,因遗策(动词,沿袭)

69.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7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语气词,表判断)

7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连词,表假设,如果)

7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

7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呢)

7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助词,……的地方)

75.犹且从师而问焉(副词,尚且)

76.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副词,恐怕)

7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

78.不拘于时(介词,被)

79.学于余(介词,向)

80.廉颇为赵将(动词,表判断)

81.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82.求人可使报秦者(代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8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连词,如果)

84.均之二策(代词,这)

85.相如因持璧却立(连词,于是就)

86.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副词,于是就)

87.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副词,才)

88.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趁此)

89.示赵弱且怯也(连词,并列关系,并且)

90.秦王为赵王击缶(介词,替)

9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连词,转折,却)

9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经由)

9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

94.以货物与常(动词,给予)

95.见犯乃死,重负国(副词,才)

96.欲因此时降武(介词,趁着)

97.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经由)

98.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代词,你)

9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100.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助词,的)

101.实迷途其未远(副词,还)

102.复驾言兮焉求(代词,什么)

103.木欣欣以向荣(连词,修饰)

104.已矣乎(助词,吧)

10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助词,表疑问,呢)

106.都督阎公之雅望(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107.访风景于崇阿(介词,到)

108.奉宣室以何年(介词,在)

10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转折)

110.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语气词,无意义)

1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11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语气词,表停顿)

113.置杯焉则胶(兼词,于之)

114.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115.彼且奚适也(副词,将要)

116.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

117.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助词,取独)

118.是臣进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

119.技经肯綮之未尝(助词,提宾标志)

120.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21.因其固然(介词,依照)

122.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去)

123.与秦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亲附)

12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一定)

12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介词,被)

12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介词,在)

127.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被)

128.将成家而致汝(连词,承接)

12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副词,难道)

130.其无知,悲不几时(连词,如果)

131.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副词,大概)

132.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连词,是……还是)

133.有类橐驼者(代词,……的地方)

134.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连词,于是就)

135.早繅而绪,早织而缕(代词,通“尔”)

136.愿为小相焉(助词,啊)

137.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

138.吾与点也(动词,赞成)

139.某所,而母立于兹(名词,处所,地方)

140.赵盾、士季见其手(代词,他的)

141.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兼词,于之)

词类活用训练

1越国以鄙远。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因人之力而敝之。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5朝济而夕设版焉。

6夜缒而出,见秦伯。

7籍吏民。

8范增数目项王。

9道芷阳间行。

10沛公欲王关中。

11于是项伯复夜去。

12吾得兄事之。

13日夜望将军至。

14常以身翼蔽沛公。

15项伯杀人,臣活之。

1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7齐彭殇为妄作。

1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2侣鱼虾而友糜鹿。

2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2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7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28名之曰褒禅。

29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0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3然而不王者。

3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6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37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3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9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4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41外连衡而斗诸侯。

42序八州而朝同列。

43吞二周而亡诸侯。

44会盟而谋弱秦。

4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6吾从而师之。

4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4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9左右欲刃相如。

50于是相如前进缶。

51而相如庭斥之。

5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53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54完璧归赵。

55秦王恐其破璧。

56宁许以负秦曲。

57毕礼而归之。

58且庸人尚羞之。

59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1大王必欲急臣。

62单于壮其节。

63王必欲降武。

64羝乳乃得归。

65杖汉节牧羊。

词类活用答案

1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2 “东”,方位名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解释为“向东面”;封:第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以(郑)为疆界。//第二个“封”,名词,边界。

3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4晋『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

5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6 在夜里

7 登记

8使眼色

9道取

10称王

11连夜

12像对待兄长那样

13每日每夜

14像翅膀那样

15使……活

16把……看作一样

17把……看作相等

18使……舞,使动用法;//使……泣,使动用法

19向西,向东

20下,攻占;东,向东进发

21打鱼,砍柴

22侣、友:以……为侣、为友,名词用作动词

23舍,筑舍定居

24侧,从旁边

25深,深度 //穷,穷尽,走完

26见,看到的景象

27明,照明

28名,命名,称呼

29险远,险远的地方

30至,到达的人

31幽暗昏惑,形容词,这里指幽暗得使人迷惑的地方

32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

33王,为王

34水,游水

35在上面

36席:用席子;包:用包;囊:用口袋

37内:对内;外:对外。

38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像影子那样

39固:险固的地势

40小、弱:变小、变弱

41斗:使……斗

42使……朝拜

43亡:使……灭亡

44弱:使……削弱

45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

46师,以……为师

47师,以……为师

48耻,以……为耻

49刃,用刀杀

50前,走上前

51通“廷”,在朝廷上

52间,从小路

53西,向西

54完,使……完

55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碎

56负,使……承担

57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

58羞,以……为羞耻

59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0严,尊重

61急,逼迫

62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63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64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65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课内文言句式总结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以乱易整,不武

·是寡人之过也

·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夫晋,何厌之有  

·许之

·敢以烦执事

·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荆轲刺秦王》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待吾客与俱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见燕使者咸阳宫

·比诸侯之列

·皆陈殿下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嘉为先言于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鸿门宴》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击破沛公军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兰亭集序》

·死生亦大矣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列坐其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

·晤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赤壁赋》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固一世之雄也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游褒禅山记》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寡人之于国也》

·非我也,岁也

·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未之有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劝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輮以为轮

《过秦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向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

·威振四海

·聚之咸阳

·倔起阡陌之中

·身死人手

·委命下吏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为天下笑者,何也

《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耻学于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我为赵将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而君幸于赵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使不辱于诸侯  

·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

·求人可使报秦者

·拜送书于庭  

·以勇气闻于诸侯   

·故燕王欲结于君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设九宾于廷

·会于西河外渑池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今君乃亡赵走燕  

·遂与秦王会渑池  

·对曰:“臣尝有罪……”   

·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苏武传》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汝为见

·子卿尚复谁为乎

·何以复加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非汉所望也。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皆为陛下所成就

·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空自苦无人之地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游于三辅

·验之以事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讽议左右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拜尚书

《归去来兮辞》

·皆口腹自役

·富贵非吾愿

·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将有事于西畴

·农人告余以春及

·乐夫天命复奚疑

·皆口腹自役

·问征夫以前路

·寓形宇内复几时

·深愧平生之志

·稚子候门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童子何知

·奏流水以何惭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奉晨昏于万里

·宇文新州之懿范

·都督阎公之雅望

《逍遥游》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此小年也

·此亦飞之至也

·此小大之辩也

·翱翔蓬蒿之间

·去以六月息者也

·而莫之夭阏者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彼且奚适也

·之二虫又何知

·覆杯水坳堂之上

《陈情表》

·急于星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谨拜表以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少仕伪朝

·则告诉不许

·而刘夙婴疾病

《庖丁解牛》

·臣之所好者,道也。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如土委地

《阿房宫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秦人不暇自哀

·戍卒叫,函谷举

《六国论》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洎牧以谗诛。

·至丹以荆卿为计

·举以予人

·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

·苟以天下之大

《伶官传序》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祭十二郎文》

·东亦客也

·惟兄嫂是依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从兄嫂归葬河阳

·未可以为信也

·吾念,汝从于东

《种树郭橐驼传》

·官理,非吾业也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然吾居乡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传其事以为官戒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侍坐》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尔何如

·异乎三子者之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为国以礼

·可使足民

·浴乎沂,风乎舞雩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妪,先大母婢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借书满架

·吾儿,久不见若影

·使不上漏

·明月半墙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垣墙周庭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室西连于中闺

·鸡栖于厅

·其制稍异于前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克己复礼为仁

·敏于事而慎于言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

·莫之能胜

《晋灵公不君》

·翳桑之饿人也

·董狐,古之良史也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

·则莫之继也

·其我之谓矣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谏而不入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大学》节选

·孝者,所以事君也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桀纣帅天下以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这者

·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课内文言句式总结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判断句

·以乱易整,不武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许之 省略句,省略主语“烛之武”。

·敢以烦执事 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

·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句,省略主语“烛之武”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省略句,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荆轲刺秦王》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判断句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判断句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 省略句,省略介词“以”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省略句, 欲与 ( 之 ) 俱 ( 往 )

·待吾客与俱 省略句,待吾客与 ( 之 ) 俱 ( 往 )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而为 ( 之 ) 留待

·见燕使者咸阳宫 省略句,省略介词,见燕使者 ( 于 ) 咸阳宫

·比诸侯之列 省略句,省略介词,比 ( 于 ) 诸侯之列

·皆陈殿下 省略句,省略介词,皆陈 ( 于 ) 殿下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

·嘉为先言于秦王 介词结构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 介词结构后置

·使毕使于前 介词结构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

·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定语后置

《鸿门宴》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判断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判断句

·此亡秦之续耳 判断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判断句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判断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判断句

·具告以事 介词结构后置

·长于臣 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 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 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 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动句

·为击破沛公军 省略句,省介词宾语“之”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省略句,省略状语“于其”

《兰亭集序》

·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介词结构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 介词结构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介词结构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 定语后置

·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

·列坐其次 省略句,列坐(于)其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晤言一室之内 省略句,晤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省略句,放浪(于)形骸之外。

《赤壁赋》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结构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结构后置

·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结构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游褒禅山记》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省略句,不随(之)以怠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略句,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介词结构后置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介词结构后置

《寡人之于国也》

·非我也,岁也 判断句

·是亦走也 判断句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判断句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结构后置

·树之以桑 介词结构后置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介词结构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结构后置

《劝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判断句

·用心一也 判断句

·用心躁也 判断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介词结构后置

·輮以为轮 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过秦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向郡 省略句,以(之)为桂林、向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 省略句,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威振四海 省略句,威振(于)四海

·聚之咸阳 省略句,聚之(于)咸阳

·倔起阡陌之中 省略句,倔起(于)阡陌之中

·身死人手 省略句,身死(于)人手

·委命下吏 省略句,委命(于)下吏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词结构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介词结构后置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判断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判断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 被动句

《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介词结构后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结构后置

·耻学于师 介词结构后置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判断句

·我为赵将 判断句

·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判断句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判断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判断句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判断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判断句

·而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

·使不辱于诸侯   被动句

·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拜送书于庭   介词结构后置

·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结构后置

·故燕王欲结于君    介词结构后置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介词结构后置

·设九宾于廷 介词结构后置

·会于西河外渑池    介词结构后置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省略句,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今君乃亡赵走燕   省略句,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遂与秦王会渑池   省略句,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对曰:“臣尝有罪……”    省略句,(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   省略句,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省略句,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苏武传》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

·为降虏于蛮夷 介词结构后置

·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

·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

·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

·非汉所望也。 判断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被动句

·皆为陛下所成就 被动句

·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被动句

·空自苦无人之地 省略句,空自苦(于)无人之地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判断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游于三辅 介词结构后置

·验之以事 介词结构后置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介词结构后置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省略句,(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省略句,尝问(张衡)天下所疾恶者

·讽议左右 省略句,讽议(于)左右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

·公车特征拜郎中 被动句

·征拜尚书 被动句

《归去来兮辞》

·皆口腹自役 判断句

·富贵非吾愿 判断句

·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语前置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介词结构后置

·将有事于西畴 介词结构后置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词结构后置

·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

·皆口腹自役 判断句

·问征夫以前路 介词结构后置

·寓形宇内复几时 省略句,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深愧平生之志 省略句,深愧(于)平生之志

·稚子候门 省略句, 稚子(于)门候

·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

《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省略句,渔舟唱(于)晚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

·奏流水以何惭 宾语前置

·纤歌凝而白云遏 宾语前置

·怀帝阍而不见 宾语前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介词结构后置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介词结构后置

·奉晨昏于万里 介词结构后置

·宇文新州之懿 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定语后置

《逍遥游》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此小年也 判断句

·此亦飞之至也 判断句

·此小大之辩也 判断句

·翱翔蓬蒿之间 省略句,翱翔(于)蓬蒿之间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结构后置

·而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宾语前置

·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

·覆杯水坳堂之上 省略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陈情表》

·急于星火 介词结构后置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判断句

·谨拜表以闻 省略句,谨拜表以闻(陛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省略句,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少仕伪朝 省略句,少仕(于)伪朝

·则告诉不许 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

《庖丁解牛》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结构后置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如土委地 省略句,如土委(于)地

《阿房宫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判断句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判断句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判断句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省略句,长桥卧(于)波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省略句,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 省略句,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介词结构后置

·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

·戍卒叫,函谷举 被动句

《六国论》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判断句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

·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至丹以荆卿为计 省略句,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

·举以予人 省略句,举(之)以予人

·赵尝五战于秦。 介词结构后置

·其势弱于秦 介词结构后置

·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

《伶官传序》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判断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判断句

·请其矢,盛以锦囊 介词结构后置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结构后置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介词结构后置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

·岂独伶人也哉 省略句,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省略句,(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祭十二郎文》

·东亦客也 判断句

·惟兄嫂是依 宾语前置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介词结构后置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宾语前置

·从兄嫂归葬河阳 省略句,从兄嫂归葬(于)河阳

·未可以为信也 省略句,未可以(之)为信也

·吾念,汝从于东 省略句,吾念,汝从(我)于东

《种树郭橐驼传》

·官理,非吾业也 判断句

·故不我若也 宾语前置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宾语前置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省略句,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省略句,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

·然吾居乡 省略句,然吾居(于)乡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省略句,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

·传其事以为官戒 省略句,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定语后置

《侍坐》

·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尔何如 宾语前置

·异乎三子者之撰 介词结构后置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介词结构后置

·为国以礼 介词结构后置

·可使足民 省略句,可使(之)足民

·浴乎沂,风乎舞雩 介词结构后置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

·妪,先大母婢也 判断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借书满架 省略句,(吾)借书满架

·吾儿,久不见若影 省略句,吾儿,(吾)久不见若影

·使不上漏 省略句,使(之)不上漏

·明月半墙 省略句,明月(照)半墙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省略句,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垣墙周庭 省略句,垣墙(于)周庭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介词结构后置

·室西连于中闺 介词结构后置

·鸡栖于厅 介词结构后置

·其制稍异于前 介词结构后置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被动句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判断句

·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敏于事而慎于言 介词结构后置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判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 介词结构后置

·莫之能胜 宾语前置

《晋灵公不君》

·翳桑之饿人也 判断句

·董狐,古之良史也 判断句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 判断句

·则莫之继也 宾语前置

·其我之谓矣 宾语前置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介词结构后置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介词结构后置

·谏而不入 被动句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被动句

《大学》节选

·孝者,所以事君也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桀纣帅天下以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这者

·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