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文言文知识梳理

 语文老王 2021-06-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 通假字

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莫同“暮”,晚。

二 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 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四 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 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

10、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五 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平时,平日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 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 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替)

5.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拿,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表时间,在早上)

③既东封郑  (东:表处所,在东边)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三、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之)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阿房宫赋

一 词类活用

1. 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3.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4.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

5. 辞楼下殿(下,名作动,走下)

6. 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7. 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8. 谁得而族灭(族,使...灭族,名作动,使动)

9.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当作。名词作状语。)

10.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1. 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12.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13. 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14. 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15. 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16. 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17. 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18.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19.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20. 燕赵之收藏(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二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三 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四 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 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而:

1、 骊山北构而西折(表顺承)

2、 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却)..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六国论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暴霜露(暴: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2.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引出结果。以至于。 今义:连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9)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吞咽

(10)始(速)祸焉

古义:招致。今义:速度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按理来说)

(2) 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

以地事秦 (事:侍奉)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 (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最终)

始速祸焉 (速:招致)

(4)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译为打退 )

4.一词多义 

(1)兵

非兵不利 (名词,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 (名词,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 (名词,武力) 

(2)事

以地事秦 (动词,侍奉)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名词,事情) 

(2)犹

犹抱薪救火 (动词,像,好象)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副词,仍然,还) 

(4)终

终继五国迁灭 (副词,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动词,坚持到最终) 

(5)始 

始有远略 (名词,起初) 

始速祸焉 (副词,才) 

(6)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副词,假使,如果) 

并力西向 (动词,朝着,对着) 

(7)得 

较秦之所得 (动词,获得) 

此言得之 (动词,适合,得当) 

(8)势 

有如此之势  (优势) 

其势弱于秦  (势力) 

(9)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失去土地)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承接。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2.之 

(1) 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

(2)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3)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6.则 

(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 

(1) 动词。亲附、亲近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

3.变式句 

(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庖丁解牛

一 通假字 

1. 砉然向然(向,通响)

2.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

3.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

4.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

二 一词多义

族 

(1)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2)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为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 

然 

(1)砉然向然 / 因其固然 /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状态)

(2)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乎 

(1)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2)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3) 而况大軱乎(反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三 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全牛(无非)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天理)

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虽然)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行为)

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5)每至于族(族)

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

(6)吾见其难为( 难为)

古义:很难做

今义:使人为难

(7)因其固然 (固然)

古义:本来的样子 

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四 词类活用 

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

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

五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未尝技经肯綮,宾语前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于硎新发,介宾后置) 

合于《桑林》之舞(于《桑林》之舞合,介宾后置)

2.省略句 

如土委(于)地 

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3.判断句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也”表判断) 臣所好者道也。(“……者……也”表判断)

《谏逐客书》

1.通假字

①遂散六国之从:从,通假字,通“纵”,合纵。

②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假字,通“纳”。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说,通假字,通“悦”。

④西蜀丹青不为采:采,通假字,通“彩”,彩饰。

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傅,通假字,通“附”,缀着。

2.词类活用

①强公室:使动,使……强大

②西取由余于戎。:名作状语,向西

③西并巴蜀:名作状,向西

④使之西面事秦:名作状,向西

⑤使之西面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⑥蚕食诸侯:名作状,像蚕一样

⑦娱心意、说耳目者:使动,使……娱乐

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使动,使……愉快

⑨故能明其德:使动,使德明

⑩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动,使……完成事业

4.特殊句式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

②遂霸西戎:省略句,省略“于”

③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

④百姓乐用:被动句,乐于被用

⑤东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

⑥江南金锡不为用:被动句。

⑦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

5.一词多义

(1)过

①窃以为过矣(过失,过错)

②秦师将袭郑,过周北门(经过)

③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胜过,超过)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过于)

⑥一日,大母过余曰(拜访,探望)

(2)乘

①乘纤离之马(驾,坐)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③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⑤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3)却

①王者不却众庶(动词,拒绝)

②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去掉、消除)

③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⑤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4)致

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罗致)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思想)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取得,得到)

⑤听妇前致词(表达、表述)

《谏太宗十思疏》

一、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二、古今异义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③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

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④ 承天景命

古义:大。今义:景色  。  

⑤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

⑥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① 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②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

③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

⑤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

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

⑥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⑦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以……为忧,担心。  

四、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  

五、重点实词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反问语气,呢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六、句法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答司马谏议书》

一、通假字  

1. 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 辩解)

2.于反复不宜卤莽(卤通“鲁”,粗鲁)

3.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详细)

二、古今异义 

1.故略上报 

上报:古义: 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

2.于反复不宜卤莽

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

3.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

汹汹: 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4.故今具道所以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 

5.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 

6.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古义: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 

7.以致天下怨谤也

以致: 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以致

三、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以膏泽斯民

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

2.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做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也”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加粗的“为”译为“是”表判断)

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状语后置)

(2)受命于人主 (“于人主”作状语后置) 

3.宾语前置句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应为“为何”)

4.定语后置句 

至于怨诽之多(“多”作定语后置)

五、重点字词 

见:

①冀君实或见恕也(第一人称代词,我)

②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③于是人朝见威王(动词,拜见)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召见)

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介词,表被动,译为“被”)

⑥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出现)  

修: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动词,修改)

②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

③诌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长) 

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动词,学习)

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 (动词,修养)  

以:

① 以致天下怨谤也(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

② 以授之于有司(连词,表目的,译为“来,以便”)

③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介词,把) 

④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介词,表原因,因为)

⑤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动词,认为)  

为:

①不为侵官(判断动词,是)

②为天下理财(介词,替,给)

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动词,当作)

④未能助上大有为(名词,作为)

⑤守前所为而已 (动词,做)

⑥邯郸为郡(动词,变成)

《齐桓晋文之事》选段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 控诉、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

二、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三、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6、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判断句  

6、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及(其)陷于罪 

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句 

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

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4、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

5、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

6、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 

7、舆薪之不见: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

8、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 

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

状语后置句 

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

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

主谓倒置句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五、一词多义

1、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2)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2、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2)牛何之(去、往)  

(3)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

 3、舍 

(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2)shě舍之!吾不忍其觳觫(释放)

(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

(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弃,放弃) 

4、诚  

(1)诚有百姓者(的确)

(2)是诚何心也(真的)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