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此文青

 圆角望 2015-09-08

 ◎ 张夏

有次去书城听文学讲座。嘉宾是中国作协的H君,他讲到某届茅奖因《白鹿原》具有争议性而推迟一年评奖时,听众中突然有个人拍案而起:荒唐!荒唐!一个国家每年几千部长篇,评委却专盯着一个不怎么样的作品,太荒唐了!

主持人乃著名作家N先生。N问他:你读过这部作品吗?他泰然作答:我干嘛要读。N简直要生气了,说你都没读过,怎么能够乱发议论呢?听众爆发出一片哄笑。但是我没法笑,因为这个小伙子就坐我旁边,且因为激动,口水几乎喷了我一脸。散场后,他仍不甘心,拉着我攀谈,为中国文学的现状与前景悲愤不已。然后递了一张名片给我。所谓名片,只是一张联系卡,上面有个网名与一个手机号。他说他在某著名外企当人事经理,如果我有空,可以去找他谈谈文学。今天大老远开车从宝安跑来,本想找H切磋的,没想到H的表现让他失望,所以就没有把自己的小说集子拿出来。唉,真不值得!

然后他问我的笔名是什么。我告诉了他。他偏着头想了一会,语气充满怜悯:看来你也只是个无名作者。我听得直翻白眼。

过了一个月,我去宝安会友。与人在某个小巷子里溜达,文友突然说想做头发。于是走进一家发廊。刚一坐稳,发现有个师傅很是面熟,只是头发染得像个火鸡。惊异之下,我翻出那张联系卡来,拨通了上面的手机号码,一问,果然是他。他也是愣了一下,有点尴尬地微笑着朝我点点头,便忙着听一个顾客说话。女顾客语气有些刁蛮。他的笑容慢慢消失,后来竟眼露凶光。女顾客有些犯怵,嘀嘀咕咕地走了。他也乐得清闲,过来打招呼,竟有点居高临下的架势。递给我一本书,说这是他的小说集,自认为是一部惊世之作,原想靠它出人头地,扬名立万的。可惜文坛缺少伯乐与知音,只好栖身在这个小店里讨生活。书是他自己找人印的。无书号,但写了个定价,竟然是每本一百元。他说,艺术是无价的,就算有人真出一百块,我还不见得肯卖呢。听到他这么一说,我顿时觉得此书沉甸甸的压得手酸。文友不住扯我的衣服,发廊老板又不住干咳。于是我随便聊了几句,就拿着那本书跟文友走了。

走出来十多米远,我好奇地打开那本书浏览了几页,那种华丽空洞又生硬老旧的表达让我险些噎住。于是递给文友,请她作评。文友将书拿过去匆匆扫了几眼,说这啥破玩意啊,竟随手朝垃圾桶里一扔。我哭笑不得,说好歹人家是个文青吧。文友说:呸,我看他既不懂文学,又没有文学情怀,有的只是荷尔蒙失调。如此一说,我就呵呵一笑,没有捡回那本书。从此,我与这位文青再没联系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