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婉倩妈妈
牛妈简介:倩妈,湖南长沙本土的漂亮辣妈,工作上精明能干,回到家却温柔似水,对待女儿有超强的耐心。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女儿倩倩从小表现出极强的阅读和语言能力。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是思考与充实的最佳方式,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爱上思考,我想,是每个家长都曾面临的问题,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不爱阅读的父母要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或许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8年来,在孩子阅读的道路上,我一直是她的同路人。因为亲子共读、亲子分享,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因为阅读,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更因为阅读,我和女儿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 阅读就像食物,不经意间引诱女儿爱上它 女儿倩倩是个早产儿,出生时的轻微脑瘫让她的评分仅为3分,面对医生提出的康复治疗两年,电疗治疗一年的建议,我和先生断然拒绝,我们实在不忍心瘦弱的女儿经历这样的痛苦。我和先生商量,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帮助她成长。 我们学会了自己给她做康复运动,开始了漫长而煎熬的日子。从她出生开始,爸爸就每天给她念故事,哪怕月子里的她睡意朦胧。3个月开始,我接棒继续,开始给她读故事,读的多半是无字书,而每天哪怕是讲同一本书,我也会编出不同的版本。 阅读好像每天的食物一样,开始渗透到女儿的生活当中。直到有一天,我讲的版本和之前的不一样时,刚刚9个月的她突然用手指着书,边摇头边摸我的嘴巴,还咿咿呀呀地说着她的“婴语”,我明白了,她是在告诉我:“这个故事不是这样的”。但随后,她似乎习惯了这种天马行空的故事方式,有时甚至一晚上会要求我讲出不同的几个版本。 3岁以前,每天她都是在我或者爸爸的故事声中醒来和入睡,很多次,我看到梦里的她脸上都有甜甜的笑容,我猜想,是否那些美妙的故事已经进入她的梦里。 书籍,对她来说,里面有很多未知的秘密,有很多的奇遇与幻想,对于阅读的兴趣,在看似不经意中逐步建立起来。而原来在医生看来智力会低于正常孩子很多的她,也终于因为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在两岁半时走上了正轨,甚至,在语言发展方面超越了同龄孩子。 我们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成为我们的影子 因为每天要和倩倩讲故事、编故事,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看书,把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她的身上。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对书的兴趣不再那么浓厚,我开始审视我和先生的行为习惯,也明白了,要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首先父母必须要有这样的好习惯。 于是,我们开始了自我修炼的过程。我在家里随处放上靠垫和书,使得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成为最舒服看书的地方。书,是家里唯一可以随意放的东西。而家里的电视从倩倩3岁开始就很少再开,即使偶尔播放,也经常是停留在记录频道、科教频道或是偶尔的少儿频道。 因为自己需要阅读,所以我们从一味地给女儿读故事转变为鼓励她自己看绘本,教会了她用铅笔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也教会了她从图片中思考故事的发展。从来没教过倩倩认字的我们,在她读小学前惊讶地发现,她的识字量居然达到3000字以上。 那时家里最经常的场景就是,3个人,就着温柔的灯光,一人一本书一支笔,或席地而坐,或在书桌旁,时而啧啧称奇,时而欢喜,时而悲伤,家里那种书香的氛围平淡又温馨。 我们的阅读习惯成为了孩子的镜子,而她的身上也开始有了我们的影子。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着痕迹地引导 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陪伴孩子养成了阅读习惯后,我们开始逐渐放手,让4岁半的她逐渐进入自主阅读的过程,同时,让她参与书籍的选购。 在幼儿园学会简单的拼音后,倩倩的阅读量开始呈现直线上升趋势,求多而不求精的现象出现苗头。我和先生看着她如饥似渴阅读的样子,一方面感到欣慰,一方面又不着痕迹地开始了我们的引导过程。 6岁的孩子,自尊心强,独立意识开始萌芽,对于自己的选择往往认为是正确的,我们小心地呵护着她的自主,同时,也在选书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引导。科普、文学、日常常识、动植物这些开卷有益的书在我们的引导下,倩倩开始大量接触和阅读。虽然有时候她选择的是快速阅读,但我们从不干涉,只是会善意提醒,有些书要精读,越读越有味道,有些书可以速读,而有些书则要带着问题读。 当兴趣与习惯养成,我们又开始新的探索 如果说之前的阅读是为了培养兴趣和习惯,那么从倩倩上小学开始,我和她之间就开始了共读与分享的探索。 所谓共读,就是我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分享,则是共同交流与分享读后的感受,讲述所阅读书籍的大致内容。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将故事延续下去,给故事编出不同的结果。这种共读与分享使得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更为紧密,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也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培养。 8年多的亲子阅读,使我们明白,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不仅是引导和陪伴,还应做她成长路上的同路人。 讲述成长故事 交流学习收获 服务素质教育 传递人文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