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部分入托哭闹并不因分离焦虑!误判后果严重!

 知足知道 2015-09-08

大部分入托哭闹并不因分离焦虑!误判后果严重!

  • 2015-09-07 
2015-09-01 

本文由育儿宝合作专栏作者提供


专家

曲韵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心理科门诊专家,积极心理治疗中心(中国)首席专家


又快到9月份新学期开始了,又要有一大批小朋友要进入幼儿园、托儿所了,又该开始新一季宝宝大哭妈妈痛苦的大戏了!


每到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人出来讲,孩子这是分离焦虑,并给出了各种解决办法。我这里要特别澄清、呼吁一下:大多数孩子的这些哭闹表现,并不是分离焦虑,而是适应不良!


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无数次遇到一个从没有见过的人,进入到一个从没有经历过的情境,处理从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最难过的一次应该就是进入幼儿园了吧?一切都是未经历过的,从环境到环境中的人到生活内容和节奏,全都是巨变。而孩子又没有足够的知识、见识和能力储备去认识和应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一点儿都不难受,处变不惊,适应良好,那我反倒觉得太奇怪了。


绝大多数孩子都要开始适应新生活。有些孩子如果在过去三年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一定的自理能力,如果对外界和他人是友好的、好奇的,态度是乐观、主动的,就会很快适应,能够很快与老师和同伴建立起良好的联结,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内容,在新环境里找到乐趣。有的孩子可能适应的时间长一些,但是,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渐适应。一开始的不愿意去幼儿园、哭闹,是暂时适应不良的表现。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对这些孩子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逐渐去适应环境,发展出更多的人际交往办法和玩耍学习的能力。


很多的“专家”在指出孩子是分离焦虑后,给出的建议也无非是帮助孩子适应环境。有人说,那就行了呗,你为什么这么较真呀。我必须较真,必须呼吁大家不要误判!因为,有10-20%的哭闹的孩子确实是分离焦虑!如果真的是分离焦虑,那么应对办法和矫正措施就是完全不同的。不能逼着孩子适应环境。


分离焦虑是变态心理学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对与主要看护人分开时表现出极度抗拒以至于丧失社会功能的孩子的症状,一般发生在学龄前。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很多,有孩子自身的原因,也有主要看护人的精神状态、养育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如果是真的分离焦虑,那么不仅是上幼儿园,在家庭中的很多情境中,孩子也会表现出不愿与看护人分开的情况。这里有依恋关系的原因,也有其他原因,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诊断是否分离焦虑以及引发的原因。如果是分离焦虑,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安抚和认知行为上的矫正,尤其是看护人的养育方式要做大的调整。否则,硬性地让孩子适应新环境,不论是用惩罚还是鼓励、引诱还是强制,都只会产生表面的言行变化,孩子内心的焦灼、恐惧、对养育人的认知和情感联结等,不但得不到矫正,反而被压抑下去,在将来以其他的形式,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造成更大的破坏,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养成。


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分离焦虑呢?如果是分离焦虑,怎么办呢?


我不想用简单的文字教给大家如何判断分离焦虑。希望几百个字、几千个字就能让一个普通人学会诊断分离焦虑了,那是不可能的。我在门诊中已经遇到太多的家长,靠百度来的信息,就自行判断孩子是或者不是多动症、自闭症、抽动症这些需要儿科神经内科专家或者儿科心理、精神科专家才能诊断的症状。科普是让普通人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而不是让普通人能够学会诊断和治疗。在我的《父母这样做,就是在毁掉孩子》一书中,有详细的描述养护人的不当养育方式,有50多种,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改正建议;在《父母这样作,就能够成就孩子》一书中,有详细地讲解依恋关系并按年龄列出了父母角色和必须做的事情。这两本书都是根据我的案例和德国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和工具撰写的,请您去书里寻找答案和方法。这篇短文限于篇幅,就不细讲了,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不要再误判分离焦虑,能够知道大部分孩子是适应不良,就完成使命了。


现在亲子育儿的文章太多了,很多都抄来抄去,作者自己既无扎实的理论功底,更无实践。孩子的外显言行表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真的不是几本或几百本发展心理学等亲子育儿书籍能够教会你的。就像一个人,即便《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之类的书倒背如流,他也并不会诊脉看病。医学院的毕业生即便门门功课一百分,如果没有经过住院医的实习和几年的门诊经验,也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家长们请一定要擦亮眼睛!学习一些知识、听一些故事,可以随便;涉及到对孩子的言行有疑问需要咨询,一定要找真正的专业人士。否则,如果耽误了孩子,是该由砖家负责呢?还是该由轻信砖家、自己找去咨询的父母自己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