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天气转凉。秋风长驱直入,夏默默退居二线。一场攻守战随着时间的流逝,秋完胜。 与夏天相比,小页更喜欢秋天。在小页眼中,夏天太像是一个陌生人。他冷时,你无所谓,觉得这种状态正好,而他用尽全力涌向你时,你立刻会被一种奇怪的热度包裹,我跟你不熟,“您这是何必呢?”而秋天则不然,就像是个被宠爱的孩子,时不时的小脾气,偶尔的淘气,都会得到我们的回应,因为这种感觉让你有了存在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需要你去温暖。 而秋自古以来,沾染着一种悲凉与萧瑟之感。往往在秋天,悲伤的事也最多。 今日小页曲:悲秋 张爱玲 1920年10月30日-1995年9月8日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张爱玲 这是张爱玲在《传奇》再版序中所写。上海在张爱玲的眼中就是这样,无论如何发展,终有一天会被人忘记。留下的只是一个个现在。任其灰飞烟灭还是辉煌灿烂,与我有关的不外乎是那个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可是一个“应当”,听着是多么的悲痛,事与愿违,为烦事伤悲,秋天的美好终究抵不过悲秋的基因。 死于秋,如秋之寂静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发逝世于加州洛杉矶西木区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直接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其遗嘱云:“尽速火化;骨灰洒于空旷原野;遗物留给宋淇夫妇处理。”同年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其遗愿,将她的遗体在洛杉矶惠提尔玫瑰岗墓园火化,没有举行公开葬礼。同年9月30日,张爱玲的忌日,将其骨灰撒在太平洋。 张爱玲晚年照 爱情,如秋之寂寥 张爱玲一生结识了三个男人,虽然感情曲折,但并悲惨。
1944年,张爱玲结识了汪精卫政权宣传部次长、作家胡兰成,准确的说是胡兰成被张爱玲的才华所折服,并主动联系。张爱玲是个不爱言语的人,而胡兰成是个善讨女人欢心,文学素养极高的人。这让张爱玲放下了顾忌,与之交往,两人年龄相差14岁。 1944年8月,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上海秘密结婚。“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由胡兰成所撰。然而好景不长,胡兰成前往武汉办报期间,在医院诱惑一名17岁护士周训德,并与之同居。 1945年3月,胡兰成回到上海,把这件事告诉张爱玲,活生生一部渣男是怎样炼成的大宝典。胡兰成生性风流,身边女人不断,1945年8月,日本投降,胡兰成化名张嘉仪逃亡温州,任教于温州中学。在流亡期间与范秀美同居,而张爱玲却傻傻地在上海为这个渣男担心,四处打听得知这一消息后,火速赶到温州,与两人相处20余天,注意是与两人共同相处,多么撕心裂肺的痛苦!张爱玲在临行前,只对胡兰成说了一句话,“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怀着一颗孤独失落的心,回到上海。
1946年,张爱玲遇到了导演桑弧,两人共同合作写剧本。桑弧的性格很是内向,只和张爱玲谈公事。张爱玲为其创作的第一个电影剧本是《不了情》,1947年2月正式开拍,导演就是桑弧,这部影片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完成,上映后一炮打响。很快,张爱玲在桑弧的劝说下,完成《太太万岁》剧本。桑弧的导演功力深厚,把张爱玲独有的文学情味表达得无懈可击。两人的感情在你来我往中升温,成为情人,当时因为种种顾虑没有公布于众,也只有他们的三个朋友知道。 而最后,两人的感情不了了之,都决口不提对方。陈子善教授认为:张爱玲与桑弧在性格上大大不同,张爱玲有一种叛逆的个性,做什么事都要与众不同,而桑弧比较忠厚老实,谨小慎微,是很方正的一个人,从性格上说,两个人没有在一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陈教授曾采访魏绍昌先生,据听魏老先生讲桑弧与张爱玲没能走到一起的原因是遭到了大哥和家里人的反对,他的家里人认为张爱玲靠写作为生,没有正当工作,当时在社会上并不被看好,同时也许知道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那段婚姻。 桑弧1951年结婚,1952年7月张爱玲由上海返回香港,这段感情也就彻底画上了句号。
1955年,张爱玲移居美国。1956年3月到6月,生活窘迫的张爱玲居住在新罕布什尔州彼得堡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结识了65岁的左翼剧作家赖雅。赖雅由于他不羁的个性,加上生活窘迫的压力,使他的才华并不能全部施展,在其他作家们的眼中他就算是一个三流作家,可在张爱玲眼中却不一样。众所周知,张爱玲骨子里面是很叛逆的,常人的审美在她身上是没用的。当年的8月14日,两人在纽约结婚。 婚后,赖雅不断的中风,最终瘫痪卧床。两人靠着张爱玲微薄的版税维持生活。1967年10月8日,赖雅在张爱玲的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的路,对张爱玲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 三段感情中,张爱玲奉献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她的爱情在秋风中消失殆尽,从此开始自顾自的孤独生活。但这并非悲惨,因为张爱玲在她的一生中经历了常人无法经历的故事。虽然她活在“秋天”里,却仍是真切真实,随风散落的悲伤,深埋土壤,待到来年花季,依旧芬芳。 张爱玲说秋 在张爱玲的笔下,关于秋,她有很多话要说。
这是张爱玲在遇到胡兰成时所写的诗。也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她没有因落叶而伤感。落叶的生是为了寻找自己的灵魂,而当终老之时,坠落,正是为了与灵魂的迎合。无论是经历风的凛冽,还是天的无常,都只为了更好的结合。在张爱玲眼中,秋就是这一切的造物者,是秋让落叶成长,让落叶寻找到永恒,不再飘零。
这篇《秋雨》写于1936年,当时张爱玲还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就读。在一片灰蒙蒙中,张爱玲看到了更多点缀之色,金黄的桂花,绿油油的树叶,桔红色的房屋,跳跃的癞蛤蟆,这些鲜活的景象打破秋雨带来的沉闷。小页的理解就是,在张爱玲的世界中,秋天并非那么寂寥不堪,萧瑟得让人发抖,秋天和其他季节一样,都是被精心设计好的,还未添加任何情绪色彩。
生于秋,逝于秋。她经过风,经过淡青的天,经过天的刀光,只为找寻彼岸的灵魂,纵使遍体鳞伤,仍旧难掩外露的锋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