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走南外滩的老建筑新地标

 泉源阁 2015-09-09
    沿着滨江走到南外滩,这个上海最早的码头区域里的石库门建筑、老码头、旧仓库已完成了改建,闲逛于十六铺码头,看昔日的上海水上门户,了解其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待到入夜后,南外滩一片热闹,尤其是位于浦西黄浦江畔、复兴路以南区域的老码头地区,漫步其中,惬意无限。
十六铺码头

我喜欢老码头,因为它厚重、时尚,我怀念十六铺,因为那里有儿时的欢笑和记忆,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流传着上海滩大亨们的故事。闲坐在屋顶的欧式露台,看黄浦江江水滔滔,楼下便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

那些老仓库平静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活力的心。有人说,上海滩的历史从十六铺开始,不错。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老城厢十六铺一带已形成繁荣的码头景象,是当时进入上海的“门户”。道光二十三年,外滩一带水域划定“洋船停泊区”,但老城厢一带的“民船停泊区”仍旧保持繁荣;20世纪初钢质浮码头建成,十六铺,成了远东的第一港口,上海的水上门户,承载着很多关于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客运的迫切需要,原先的装卸区与客运站合并起来,以十六铺码头为基地,重新成立了上海港客运总站。由于设施陈旧跟不上,1982年,把原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了,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新客运站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参观,“当时有三大亮点:一是自动扶梯;二是摄像头监控;三是造了7个小候船室,落地门窗、空调、沙发,连市政府各委办都来借用。一时轰动上海。”

当时,十六铺像现今的吴淞口一样,是个乘船的地方。这里曾经是往崇明、浙江舟山和长江航线的长途客运码头。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出差到武汉,就是从这里乘船沿长江到达汉口港的。那时乘船的人很多,要提前排队买船票。

然而,2004年12月2日凌晨一声爆破,有140年历史的老十六铺码头成了尘封往事。当时,许多老人在码头边守候了整整一夜,为的是送别老十六铺,送别那段蒸汽缭绕、汽笛长鸣、人声鼎沸的记忆。

 

随后,十六铺地区全面改造和全新开发。这片占地3公顷的基地,经过设计师们妙笔改造,告别了昔日老十六铺客运码头单一的形象和功能,华丽变身为绵延600米,贯通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为6.73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建筑。除了作为黄浦江水上旅游中心外,如今的十六铺还具有公共滨江绿地、大型商业餐饮和大型停车库等各种功能。


外马路

走过了十六铺码头,再向南就需要绕道中山东二路。经过东门路轮渡码头时,发现这里略显冷清,早已不见多年前过江乘客熙熙攘攘的情景。因为几座浦江大桥和多条越江隧道的建成,特别是几条过江地铁的修通,对江轮渡早已被“边缘化”。

向前转到外马路,看到有一个复兴码头,浦江游览龙船停靠在这里。

以前这条路不算外滩风景区,马路两边,一侧是所谓的防汛墙,把江边的风景锁在墙那一头,一侧是破旧的民房,有些是石库门,有些是棚户。

后来因为世博会,这条马路身价立马上扬,由此做了很多改建。一些房子被动迁掉了,一些仓库被改建成了各种创意园区,高档会所,游艇俱乐部。

从中山南路弯到了白渡路上,在浦港味道解决了中餐,浦港味道是上海南外滩最大规模酒家之一,清一色的广厨,专业而且正宗。餐厅以港粤菜和沪浙苏菜为主,中西结合,各地风味交汇,充分展现了“以相为吸力、以 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精髓。正宗粤港式午茶点餐,有更多的用餐选择。高雅舒适的用餐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水准、丰富好味的菜肴美点,让人心满意足、回味无穷。

用完餐,漫步在外马路上,看着沿途的风景,在老码头里泡泡吧、喝喝茶、品品咖啡,美好的下午时光,很是惬意。

老码头创意园区

沿外马路向南,进入了董家渡区域,现在是“老码头创意园区”。与十六铺不同,老码头的改造更像是就地取材,江岸高出水面不多,仍像是码头的样子,地面也仍是混凝土的,临江的仓库外立面基本保持原样,只是时尚的 logo让它们多了几分现代气质。与这里相谐的是,来老码头的,多是本土时尚人士,还有一些外国观光客。

“老码头”是原来的十六铺,有着最上海的传奇。改造后的老码头,以老上海历史文化为背景,保持砖石结构的十六铺建筑特点,同时加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成为南外滩的新地标。如今,老码头将更好地融合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文化 、商业与风尚,呈现给世人别具一格的海派风情。

老码头滨江有5幢造型不同的仓库,大多建于上世纪30年代,有清水砖也有红砖,外立面有西洋风格装饰线条,现在,这些仓库里开的是酒吧、咖啡馆、音乐会所和特色餐厅。仓库外面就是滨江的堤岸,堤岸上还保留了几处铁制阶梯,从浮码头上来的人可以直接走进老码头。好在这样的游艇很少停靠,走在堤岸上的人,还是能一览无余地吹江风、赏江景。

老码头创意园里的5个仓库里,据说2号库是黄金荣的,4号库是杜月笙的。这段不算久远但有点模糊的历史,给了人们畅想的空间。

老码头广场位于中山南路479号,其原址是上海油脂厂,现在的区域基本是利用旧建筑改造的,房屋曲折错落。中心喷水池旁的石库门建筑是移植复制的,其余的石库门,大都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建筑,保留着原来的砖石立面,但是内部结构大都重新改过。

目前老码头内已经建有特色酒吧、休闲会所、主题餐厅、个性零售等。广场中心的景观水池,需要时还可变为一个水上T型秀台。旅游节期间,这里已经成为“时尚·饕餮”码头,来自世界各地的风味美食汇聚一堂,精彩纷呈,让游人尽享美味佳肴。

老码头阳光沙滩

不能常去海边度假,现在也能在城市中心的沙滩上过把瘾了。走到外马路毛家园路路口,有一个“老码头阳光沙滩”。这是一片上海市中心地区十分罕见的沙滩,虽然面积不大,约为三四个篮球场般大小,但却建在沿江平台上,几乎可以零距离亲近黄浦江。

沙滩为封闭式,分南北两块,两块沙滩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都是从外面运来的黄沙,沙池深度大约40厘米,中间有处供儿童戏水的小水池。该沙滩需购票入场,票价50元。

白天,这里是晒太阳爱好者的乐园。入夜后,这里是一片安静的世外桃源。喜欢热闹的年轻人,可以打一场星空下的沙滩排球;喜欢安静的人,可以坐在舒适的躺椅上,享受江风轻拂,看黄浦江对岸的摩天高楼;喜欢玩水的孩子,可以在沙滩中央的小型泳池里舒舒服服地玩个痛快。在沙滩的后方,还有一间小巧的冲淋房,供晒完日光浴后的冲凉使用。

在这里眺望外滩的风景,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吹着有些温热的微风,回顾一天的沿途风景,有些许留恋。

南外滩老码头区域完好保留了上世纪30年代建筑风貌的五座老仓库,老仓库外立面根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保留下来的老照片进行了复原,保留了富有海派文化特色的门头、弧形拱门、经典阳台,以及墙面上体现海派建筑特色的青砖和富有仪式感的廊柱等,再现了当年的风韵和特色。

从十六铺码头的老建筑蜕变成老码头创意园区,新地标的出现成为了海内外游客前来上海旅游时绝对值得一去的所在,游走其中,感慨无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