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世纶老师临床医案系列七(转载)

 寂寞在繁衍 2015-09-09

【病例1】动脉硬化症
        袁某,男,52 岁。有头晕头痛史三年,西医诊为动脉硬化症。最近爱发脾气,睡眠也不好。白日则头晕脑胀,思维不集中。这两天更感觉视力模糊,耳中鸣响。下蹲后站起常使头晕目眩加重。舌质淡大,苔白滑腻,脉沉细弦。动脉硬化症,是一种衰老现象,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六经辩证:太阴阳明夹里饮化热
方证:黄连温胆汤合三黄泻心汤去大黄
        该患者初诊时证见一派痰热扰心的病态。所以先生用温胆汤化裁,清心除痰、化饮平眩。先生根据上证辨为,中州失权,痰饮上犯。
        仿《千金》温胆法:茯苓30 克、清夏10 克、 陈皮20 克、 白术20 克、 黄芩10 克、 黄连10 克、 竹茹10克、 生姜15 克、 泽泻25 克。
        服上剂一周后诸证稍减,但仍有头晕、头重、眩冒等血虚停饮的症状。
        二诊时痰热已除,但是仍有头晕头重等症状。通过辨证先生认为当用加味当归散,利湿、养血、除饮(杜绝生痰之源)。
        用当归散加味以养血除饮。当归12 克、 白芍15 克、 川芎5克、 黄芩15克、 白术15 克、 泽泻25 克、 茯苓30 克、 丹参15 克、 天麻10 克。以上药十天为一料,粉成散剂。一次3克,一日四次,白开水冲服。并要求少饮酒,注意生活等方面的调摄。
        结果:服上药两料后症状就大大减轻。现在该方已成为袁先生的日常保健方。
学习感悟:动脉硬化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因病情复杂我们在临床上可以采取分步治疗的方法。尤其这类属于慢性病养生病。
【病例2】气管炎
        王某,女,58岁,2007年1月8日就诊。曾因外感后乏力、便干,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淡苁蓉七剂而愈;后遗心悸、舌灼热等证与炙甘草汤半月遂平。近几日感冒,来诊证见咳嗽,头痛,口干思饮,有少量白稀痰,舌苔白,脉浮细弦。
六经辩证:太阳夹饮
方证: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合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是降逆化痰的代表方,临床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咽痒、咳逆、胸满疗效十分显著。
        桂枝10克,白芍1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2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苏子10克,桔梗10克,炙枇杷叶10克,浙贝母10克,诃子肉6克,牛蒡子10克。
        二诊,三剂后,头痛已,仍有咽痒,咳嗽,但痰不多。乃表解里未和,与半夏厚朴汤法调理:
半夏厚朴汤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的代表方。
        清半夏15克,厚朴10克,苏子10克,茯苓12克,生姜18克,射干10克,诃子肉6克,远志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炙枇杷叶10克,桔梗10克。
        学习感悟:病邪初感,以在表的机会为多,但兼夹变证尤多,故仲景原书谆谆告戒,反复辨证。本例属外邪夹饮,所以必须在解表的同时兼化其饮,如书中五苓散、真武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皆是此类,临床需留意。
【病例 3】急性呼吸道感染
        宋某,男,59岁,2007年1月15日初诊。感冒后咳嗽、口苦、咽干,胸满闷,咯黄痰,口服板蓝根冲剂、急支糖浆及各种抗生素等,但疗效不明显,大便已经3日未行。舌白腻厚,脉弦细略数。舌白腻厚,胃内有浊气之明证。
六经辩证:此少阳欲变阳明也
方证:小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24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5克,芒硝12克(分冲),桔梗10克。
        二诊,上药服一煎,大便即通畅,服完一剂,胸满闷、口苦等显减,咳嗽也减少,唯下肢略乏力,苔白根略腻,脉象弦细。仍在少阳。见下肢乏力,于是加白术、陈皮既可化痰,又可益气。
        与前方加减: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0克,生石膏45克,陈皮30克,白术15克,莱菔子10克,桔梗10克。
        结果:又服两剂,诸证皆平。
        按:咳嗽一症,临床最为复杂。一些医家往往惯用麻、杏、桑、贝等止咳化痰的套药,但收效者甚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从治疗过程来看,柴胡这味药的剂量随着病症的变化是较大,这也是值得我们临床医生推敲的。
学习感悟:对于感冒尤其是阳性体质的人往往一来就是少阳或阳明并非在表,当然也有就是病邪较厉害的也常表现在少阳或阳明,比如流感甲感等。临床上我们都要认真的考虑,所谓医者心父母心也!
【病例4】支气管炎
        金某,男,34 岁,1984 年10 月5 日就诊。咳嗽、咳痰两月余。患者两月前往新疆旅途后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咳痰等症,就诊于某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西药退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热退,但遗留有咳嗽症状。前医予清热宣肺药数十剂,甚则一天服2剂亦不效,后慕名而找冯老诊治。症见:咳嗽、咳痰,痰色白,咽中干,不欲饮,恶寒无汗,鼻塞、头痛,精神差,全身疲乏无力,躺在床上,不想移动,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
六经辩证:少阴夹痰饮
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
该患者病至两月余,虽然有咳嗽、咳痰,但仍有鼻塞、头痛、恶寒、无汗等表证。故首先判定患者的病位在表。而其病性,根据《伤寒论》第7 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分析,该患者无发热、烦躁、口渴等阳性证,而仅有恶寒精神差、全身疲乏无力等阴性证,又见口干不欲饮,故辨证为少阴病挟饮。
        予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g,附子6g,细辛6g。1 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完第一煎半小时,觉心跳剧烈,后全身微汗出而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服完药后,出现了一时的心跳剧烈之症,此是胡希恕先生反复讲到的服药瞑眩状态。瞑眩是久病不愈服药后发生效验的反应,看似惊人,少时即好,而且所患之病必随之而愈。故《尚书·说命》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学习感悟:方证对应即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临床上还时常会有服药瞑眩状态这作为医生必须清楚,记得胡老说的很清楚,对于体虚者阴证当方证对应时有些是可以出现这种情况的,我们心中就要清楚了。
【病例5】支气管炎
        段某,男,5 岁。2004 年12 月2日就诊。家长告知患儿自2001 年春季患感冒之后,每逢冬春季节较易感冒,咳嗽难愈,近日又感冒,咳嗽、鼻流清涕、时喘,服用阿莫西林、琥乙红霉素等抗菌药,效果均不佳。尤其服用琥乙红霉素后,呕吐,停药后,呕吐渐止,但仍咳,时喘,吐白痰,汗出恶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苔白,脉弱。
六经辨证:太阳表虚夹痰饮
方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患者素有咳喘之痰,而病为太阳表虚证,当桂枝汤原方加厚朴、杏子。《伤寒论》第18 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厚朴、杏子宣降肺气止咳定喘。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杏仁10g,厚朴10g,生姜10g,大枣4 枚。结果:上方每剂服用一天半,连服三剂 后,咳喘减轻,又继服六剂,诸症消失。
学习感悟:看似较难的病症,尤其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病,在我们经方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经方啊药少功效,不仅治疗古代的病也能很好的治疗现代的病,可以说经方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而且是中医学的主流。

【病例6】糖尿病动脉硬化
        安某,女,77岁,2006年12月26日初诊。糖尿病多年,伴手指麻木已经两月余。经中西医治疗未愈。现双手手指都麻木,口中和,舌暗苔薄白,脉弦细寸微浮,言语低微。
六经辩证:太阳夹血瘀
方证:黄芪桂枝五物汤
这个病人由于见证为太阳表虚,所以无内热之象,病仍在表,属太阳兼瘀血。 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因症辅以活血痛络的地龙、鸡血藤等。
        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枇杷叶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当归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广地龙10克。
        二诊,服上药七剂,手指仍麻木,口中和,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
        仍用前方化裁: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当归10克,广地龙10克,川芎6克,附子10克,鸡血藤15克。
        三诊,这次双手麻木显著减轻,仍感发胀,自觉眼睛发蒙,口中和,苔薄白,脉弦细。
        仍宗前法,与黄芪桂枝五物汤法: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防己10克,车前子15克,当归10克,广地龙10克,川芎6克,附自10克,鸡血藤15克,菊花10克。
        按:糖尿病是现在临床的一种常见病,病因病机病态十分复杂,本例由于影响到了末梢神经和血液的代谢,所以表现为手指麻木等证,中医诊治疾病最主要的是要辨证论治。
        备注:黄芪类方在现代的应用中,多主张大量,常常在50克以上,甚至有用到几百克的。但是冯老师必辨认有表虚者方用之,由方证入手,随证治之,并没有用太大的剂量而收到很好的疗效。所以临床还是以方证相应为治疗准则,对于临床用药剂量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学习感悟: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又复杂的病症,此案例如是我治疗的话可以说心里是没什么把握的,也许也会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要考虑还是血瘀。对于这方面的疾病自己还有待提高。
【病例7】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李某,男,2 岁6个月,2004 年7月10 日就诊。患者感冒后咽喉肿痛二日,体温38.6℃,局部检查:咽部及双侧扁桃体充血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曾用双黄连、先锋5 号肌注,效果不明显。且饮食困难,渴欲饮水,苔薄黄,脉数,无表证,电话请教冯老师。
六经辩证:太阳阳明合病
方证:小柴胡汤加生石膏
柴胡苗45g,清半夏12g,党参10g,黄芩10g,生石膏45g,败酱草12g,生薏苡仁10g,炙甘草8g,桔梗12g,生姜10g,大枣4枚。
        结果:上药水煎后取药液160ml,一天半服完,患儿服用三剂,诸症痊愈。
        备注:上方本应用柴胡根,因没有买到,冯老师告知如用柴胡苗需大量,于是遵照冯老师指示,将柴胡苗用至45g,果然服用上方一剂后,体温即降至正常。
【病例 8】急性咽炎
    李某,男性,28 岁,病残复员军人,2004 年12 月1日就诊。
        患者感冒后自觉咽部干燥,吞咽时疼痛明显,灼热,口渴欲饮冷饮,并伴有头痛,恶寒,身痛烦躁,T37.8℃,小便黄赤,查:咽部粘膜明显充血,悬雍垂轻度充血、水肿。西医诊断为:急性咽炎。苔薄黄,脉浮数。
六经辩证:太阳阳明合病
方证:大青龙汤:
        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6g,生石膏45g,苍术15g,桔梗12g,清半夏12g,败酱草12g,生苡仁10g,生姜10g,大枣4枚。
        结果:上方服一剂后,体温降至T36.7℃,继服二剂后,恶寒、头痛消失,但仍觉口苦、咽痛、渴欲饮水、心烦。又电话请教冯老。冯老师告知, 此时太阳表证已解,已变为少阳阳明合病,当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治之。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6g,清半夏12g,桔梗12g,生石膏45g,生姜10g,大枣3枚。
        服用三剂后,诸症已。
【病例9】慢性咽炎
        马某,男,40 岁2005 年3月17 日就诊。咽微痒,胸闷微喘,偶尔有汗。
六经辨证:太阴夹饮
方证:半夏厚朴汤加味:清半夏15g,厚朴10g, 茯苓15g,苏子10g,桔梗10 g,炙甘草10g,杏仁10g,诃子肉6g,远志10g, 菖蒲10g,生龙牡各15g,生姜12g,大枣四枚。
        结果:上方服用三剂,诸症痊愈。
        按语:此证辨为太阴病,为半夏厚朴汤方证,此方原本治梅核气(相当于慢性咽炎)。胡老用苏子代苏叶治疗虚寒性喘咳、咽喉不利等,临床应用屡屡得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