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 任颐作品集 故宫博物院藏

 七紫 2015-09-09

  《苏武牧羊图》轴,清,任颐作,纸本,设色,纵149.5cm,横81cm。
  在任颐众多的人物故事画中,“苏武牧羊”是他描绘较多的题材之一。《汉书·苏武传》中记载:苏武,字子卿,曾奉汉武帝命以中郎将身分出使匈奴,单于欲降苏武,苏武不屈,被留放北海(今贝尔加湖)长达19年,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旌尽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作为出身于市民,又一度随太平军转战的任颐,面对加速殖民化的国土,深感“身居十里洋场,无异置身异域”,甚至寄希望于“草莽英雄”,正是这种思想驱使他在画中寄托忧患意识,歌颂高尚的爱国情操。图中苏武手持汉节,如坚石般站立于画面中心,双目望于画外,似在遥望汉国,目光坚定自信,表现了不屈的精神。
  画中人物造型比例准确,除保持了陈洪绶人物奇古伟岸的特征之外,还融汇了西洋画速写、素描的技法,线条凝练概括,具有力度,与主题相统一。色墨的渲染协调统一,尤其是羊群运用写意的手法,在黑、白、灰的墨色变化中准确地描绘出羊群的造型,同时也描绘出群羊因寒冷而挤作一团的情景,以此衬托出环境的恶劣,从而突出了人物不畏艰难险阻的刚毅气节。


任颐

  任颐(1840—1896年),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浙江绍兴人,后寓上海。“海派”代表画家。以卖画为生,擅长人物、肖像、花鸟、山水。其人物师法陈洪绶、费丹旭、任熊等人,花鸟画取法陈洪绶、陈淳、徐渭、朱耷,笔墨简逸放纵,设色明净,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清新的格调。他的绘画发轫于民间,又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还吸收了西画速写、设色诸法,从而形成丰姿多彩、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和鲜明的时代气息。任颐与任熊、任熏、任预有着师承关系,画风一脉相承,并称为“海上四任”。


  《公孙大娘舞剑图》轴,清,任颐绘,纸本,墨笔,纵41.9㎝,横28㎝。
  本幅无作者款印。幅上有徐邦达先生题云:“公孙大娘舞剑器图,伯年先生粉本真迹。己卯心远生徐邦达识。” 钤印“徐邦达印”。鉴藏印钤“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刘”。
  图绘著名教坊舞伎公孙大娘舞剑之情景。公孙大娘主要活动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以擅长舞剑享有盛名。相传怀素、张旭观其舞剑曾启发了他们的草书创作,形成了狂草之笔风。
  是图线条劲健流畅,墨笔枯润浓淡自如,有明末陈洪绶笔法,但又具自家面貌,为任氏用意之作。

  《棕榈鸡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52.5cm,横40cm。
  本幅自识:“癸未正月伯年任颐画于海上。”按“癸未”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时年作者43岁。后钤“颐印”白方印。画心左下钤收藏印“文萼心赏”朱方印。
  清末“海派”大家任伯年素来喜爱创作以鸡为题材的绘画,他的传世作品中此类题材的绘画仅画轴一项故宫博物院就藏有20余轴。任伯年画的既有雉鸡,也有家鸡。本幅中,竹篱外桃花绽放,棕榈大叶掩映,公鸡悠闲地漫步,神态倨傲。此画充分发挥了小写意花鸟画写实传神的特点,鸡毛用浓墨渲染,鸡尾以运笔速度极快的干笔皴擦而成,设色明澈澄亮,秀艳俏丽,几近西洋水彩的效果。这种将中国传统水墨花鸟画法与西洋画法相融合的绘画手法甚为符合当时普通市民的欣赏口味,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在任颐的传世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效天池山人设色”、“法陈章候笔”、“法白阳山人”、“师新罗山人”等题跋,这些题跋反映了他在注重借鉴前人技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最终创造出清新活泼,奔放而有新意的独特画风。

  《云山策马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35.5cm,横65cm。
  本幅自题:“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光绪丙戌长夏,山阴任颐伯年甫作图于海上寓次。”钤二白文印:“任伯年”、“任颐印”。
  又题:“霭庭仁兄先生见而谬赏即赠之就正。任颐。”钤二白文印:“任颐印”、“任伯年”。
  “丙戌”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颐时年47岁。
  此图据李白《送友人入蜀》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见《全唐诗》卷一七七)拟意而作。通过描绘迎面而起的山峦,马头处浮动的白云,生动地图解了诗意,山形地势的险峻和行旅者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了然于目。此图在创作上摒弃了传统山水画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以“S”形山脊为主线,突出了人、马的形象,同时也延伸了山峦的纵向走势,使画作的空间层次得以扩展,是任颐艺术成熟期的人物山水画精品之作。

  《月夜山鸡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11.2cm,横55.4cm。
  本幅款识:“墨君仁兄有道之属伯年写于鸿城庽斋。”钤“颐印”白方印。收藏印钤“虞山张青莲博士鉴藏”。
  任颐的花鸟画多有兼工带写、明丽活泼的特点。画中巨石用淡墨勾写,以赭色随意勾描石上的丛草,竹子采用工写结合的方法,山鸡则以短粗的线条细细地绘出其皮毛的质感,又以浓淡设彩的变化呈现其体积感,使山鸡神情毕肖。全图用笔奔放灵活,设色淡雅清新,构图平中求奇,静中寓动。
  1998年,由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转让,故宫博物院购藏。

  《风柳群燕图》轴,清光绪九年(1883年),任颐绘,绢本,设色,纵152.5cm,横40cm。
  此图是幅表现春风中群燕嬉戏的小品画,也是任颐运用以实托虚的手法成功地表现“风”的代表作。虚缈、抽象的风通过小燕振翅翻飞的动态和柳叶飘舞张扬的形状被表现得既具象又生动,不仅令“风”有了可视的形象,而且突出了作者“轻柳爱风斜”的创作主题。从构思到笔墨都反映了作者在绘画创作成熟期的精湛艺术水准。
  本幅款署:“癸未春正月山阴任颐伯年甫。”钤“颐印”白文印。“癸未”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任颐时年44岁。

  《芭蕉狸猫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81.4cm,横94.8cm。
  本幅自题:“光绪戊子秋七月望日,师宋人双勾法。山阴任颐伯年并记。”钤 “任颐印”、“伯年长寿”白文印两方。
  “戊子”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颐时年49岁。
  图绘芭蕉、狸猫。芭蕉叶以浓墨中锋勾勒轮廓,线条圆润流畅,富有表现力。叶面以饱含水份的花青、石绿、明黄等色晕染,色与水自然的交融,显现出丰富的深浅色调的变化,将叶片鲜活的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图中的猫儿没有繁琐的细节刻画,仅以寥寥数笔便点染出它们在静止状态下专注的神态和嬉戏顽皮时撕咬的动态,由此可见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坚实的素描基础和娴熟的笔墨造型能力。

    《羲之爱鹅图》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36.2cm,横66.7cm。
  本幅自题:“光绪庚寅秋七月,山阴任颐写于海上。”钤“任颐伯年”印。鉴藏印钤“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任和尚”。
  “庚寅”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作者时年50岁。
  此图绘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与童子在桥上观鹅之景。羲之爱鹅的典故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记王羲之曾经为道士写《道德经》而换取群鹅的故事。
  任伯年创作过多幅表现人禽和谐相处、情谊绵绵的《羲之爱鹅图》,此幅是其中的代表作。全图构思巧妙,画作的主角之一鹅半遮半掩浮于水面,它并没有被重点表现,而是通过王羲之专注的目光才使它引人注目,从而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羲之爱鹅”的创作主题。

  《葛仲华像》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18.6cm,横60.3cm。
  本幅右下款署:“任伯年写。”钤“任颐私印”白文印。鉴藏印有:“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
  本幅题记者甚众,均为葛怀英(即葛仲华)文友,计有:胡公寿、沈景成、严信厚、顾德沅、徐大有诸家。
  据葛怀英跋中所言“癸酉春正月属山阴任君伯年写成独立小影”,可知此画应作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伯年时年34岁。
  此图为淡设色绘制葛仲华全身立像。据德林隶书题“仲华二十七岁小景”可知像主当时的年纪。另据葛怀英自跋可知,葛氏是一名空有一腔抱负而不得志的落寞文人,所幸其“心入禅关有乐天”。人物面部施以淡赭色并略加晕染,色调稍有明暗对比,突出了人物面部的立体效果。主人公身着长衫,右手持淡青小花一支于胸前,神态淡定。衣纹以“钉头鼠尾”线描绘,刚柔相济,飘洒自如,富有节奏感,使得人物虽静如动。

  《桃石图》轴,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49.4cm,横80.6cm。
  据款题而知,此图是作者“祝树臣直刺舅兄大人五十寿”之作。图绘一篮鲜桃和方硬的顽石。桃和石以具有长寿的吉祥寓意而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祝寿画题材。图中的桃以红、绿两色晕染,于单纯中见华滋,具有鲜美之趣。石以墨笔勾线并以侧锋皴擦石面,古拙中不失雄健,颇得刚硬之气。桃篮与石的布局是彼此依托的关系,桃篮支撑了倾斜的石体,稳定了画面;石则以高挑的立姿陪衬了低矮的桃篮,加强了高低错落的画面节奏感,显现出作者巧于布势的构图能力。
  款署:“光绪丁亥嘉平望前,奇祝树臣直刺舅兄大人五十寿,伯年任颐客沪城写。”钤“伯年大利”朱文印、“任颐印信”朱文印。
  “丁亥”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作者时年48岁。

  《花鸟图》扇页,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7.8cm,横50.8cm。
  扇页有自题:“瑞华仁兄大人雅属即正。光绪癸未十月上浣,山阴任颐伯年甫写于沪。”钤“任伯年”白文印。
  “癸未”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任颐时年44岁。
  任颐作为“海派”的代表画家,文人画的书卷气已不是他追求的主要目标,他的目标是展现出文人与民间共有的审美,于是形成雅俗共赏的格调,从此图中可见一斑。图中的花鸟,以没骨写意法绘,笔墨精熟而洒脱,设色以中间色调为主,得平易近人之趣。图中白色的牡丹花,由于白色颜料品质欠佳,以致氧化变黑并且大部分已脱落,仅剩下印迹,它的退色成为该扇面的遗憾。

  《花鸟图》扇页,清,任颐,纸本,设色,纵18.2cm,横53.3cm。
  扇页有自题:“秋馥仁兄大人雅正。辛巳八月望后。伯年任颐写于春申浦上庽次。”钤“任伯年”白文印。
  “辛巳”是清光绪七年(1881年),任颐时年42岁。
  作者在构图上匠心独运,花枝组成一个“口”字,枝上添加鸟儿一只,鸟儿不仅打破了画面原本四平八稳的纵横关系,使之由“口”字变成“中”字,而且安然惬意的神态为画面增添了情趣和“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意。花鸟造型不以线条为主,而是重在染其大意的笔墨,表现出花鸟的自然生态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