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不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立马检验出!

 糖唐图书馆 2015-09-09
  作为一个在成都土生土长的娃娃,你怎么能不晓得下面这些老历史喃。。。
  一、春熙路
  春熙路是由军阀杨森于1924年建成。最初,成都市春熙路因杨森头衔“森威将军”而命名为“森威路”,后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典故,改名为春熙路。
  二、八宝街
  一听这条街名会让人联想到八宝粥……清末为贫民聚居地,沿街多为竹蔑为墙,草席为顶的简陋棚屋,被当地人称为“笆笆巷”。因其名不雅,民国初年据其谐音改为“八宝街”。
  三、红照壁街
  在城中,其北为皇城。明代皇城有垣,御河围绕城墙。皇城正南门御河上有金水桥三座,故名三桥正街。桥前空地,为文武百官到皇城朝拜藩王亭轿驻马之处。此地立有赭红照壁,作为皇族标志,每岁要上赭泥以示吉庆。街名因袭地名而来。大照壁于一九二七年拆除,街名犹存。
  四、骡马市街
  蒙古人占成都后,甘肃、内蒙马骠肥体壮,用场不大,在市区避了不少地点养马。清代初,成都驻有满、蒙八旗兵丁、陕、甘、宁、蒙马群骤增。为适应满族贵族买马需要,在少城外,皇城后门处设骡马市场。康熙、雍正年代之后,四川无大战乱,马队作用减小,马市迁到城外,但街名犹存。相邻的羊市街,则因皇城后门为回族集居地而开设羊市,地名留存下来。
  五、暑袜街
  在十九世纪末,织布机和洋商倾销织布入中国前,中国人的穿着,有钱的穿绫罗绸缎,无线的穿手工织布。脚上,有钱的穿毛袜、布袜,无钱的在喜庆日子用裹脚布,穿布鞋,平时只穿麻鞋、草鞋,不穿袜子。明代,中上层人士习惯穿羊毛袜,柔韧合脚,温暖舒适。这条街集中了卖毛袜的商店。夏天则卖油灯布袜。油灯布又名云绸,质轻细腻,轻巧凉快,加工方便,价格不贵。四川天暖,袜穿用时间较短,夏袜穿着时间较长,因此,街名得名暑袜街。
  六、锣锅巷
  古代军中使用炊具之一的铜锅,晚上可敲击作为报更报警响器。清代康熙、雍正时代,为统一西藏,曾在成都着手准备,扩充军队,使这条街的铜器业得到发展。直到清末,仍有做锣锅的作坊开设。
  七、青龙街
  过去在墨池(原十三中学)附近,有人见青龙从天而降,至墨池化为(满堂红),因建龙女祠以为纪念。后此街命名为龙女祠街,改为青龙街。
  八、肥猪市街
  浆洗街附近有一条肥猪市街,当地住户解释,因为这里过去是杀猪之地,也就是猪市所在地,大家戏谑地称其为肥猪市,没想到这一叫法竟沿用了下来。
  九、九眼桥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余一龙任四川布政使时,修建于两江汇合处,其西为古合江亭、迥澜塔等名胜,是古人送别之所,宋、元人留下不少诗作。亭、塔毁于明末战乱之中。清代初年,仿照合江亭的结构,向东迁移一箭之远。光绪年间,增建崇丽阁。后又配上薛涛井,枇杷门巷等有关薛涛的古迹,形成今天的望江楼公园。
  十、小关庙街
  成都的关庙不少,少城内更多。在大城除山西馆奉关羽外,还有老关庙和小关庙。过去军人强占庙产变卖,把老关庙卖给豪家建宅第,改老关庙街为玉泉街,取《三国演义》“关云长玉泉山显圣”之说以留痕迹,故今仅有小关庙街了。
  十一、洗面桥 衣冠庙
  民间传说关羽败走麦城后,尸首未能运回成都。刘备在关羽出征时两人分手的小庙内塑关羽像,并为塑像穿上关羽生前的战袍,后人称为衣冠庙。衣冠庙的由来,民间还有一说:关羽死后,未能找到尸首,刘备便携其战袍回城,为他建立祭祀的庙宇。每逢过节,刘备都会来祭拜关羽,当他行至庙前石桥时,便下马到桥下河里洗脸净手,以示恭敬,人们称赞刘、关的情义,就把这座桥叫做洗面桥。
  十二、三圣街
  旧时供奉刘备、关羽、张飞,建有祠庙,街亦得名。另有三圣祠街,为道教建立的供奉三霄(云霄,琼霄,碧霄)娘娘祠庙所在地。
  十三、猛追湾
  府河从万福桥向东,经清远桥(后名迎恩桥、大安桥,相当今天一号桥的位置)南下转弯处叫猛追湾,传说是张献忠起义武装,受大慈寺和尚兵追赶而得名。
  (本内容源自百度贴吧and四川新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