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国顺老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持续发作的经验

 寂寞在繁衍 2015-09-10
             任国顺是湖北省名老中医,从医60载,长期致力于小儿疾患的研究,临证提出“以邪之清浊分内外、表里分治”的思路治疗小儿哮喘持续发作,验之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清邪袭肺治从表
清邪,即轻清之邪。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凡外感六淫之邪,由皮毛、口鼻而入,内舍于肺,致肺卫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初见肺气上逆,久则痰饮停留。症见:咳嗽喘促,喉间痰呜,胸闷,痰多而粘或清稀多沫,兼恶寒发热,耳塞流涕,脉浮滑,指纹浮现。此因小儿肺卫本虚,复外受风寒,内塞之痰与外邪相搏,痰阻气道而成哮喘。现代医学称之为外源性哮喘和感染性哮喘。任者认为,清邪袭肺,病邪在表,故治仍当从表。然哮喘反复持续的发作,应与初病暴发之证相区别,此时邪恋日久,正气不足,法当邪正同治,既以轻清之品,轻透表邪,又不忽视治标固本、扶正祛邪。即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可在宣散剂中稍作收敛,使外邪去则正自安,顽疾渐愈。
鉴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特性,任老认为小儿哮喘外感风寒者多,风热者少;寒包热者多,纯热者少,故临床遣方用药,不为“炎症”所惑,慎用寒凉,善用辛温。常用性味略温,寒热兼施,宣、肃、敛三法并举的九宝汤治疗,轻透表邪,达郁开闭,止咳平喘。方中取紫苏叶、薄荷、桂枝、炙麻黄质轻味薄之品,调和营卫,透达表邪,宣肺开闭;桑白皮、大腹皮、厚朴、苦杏仁、陈皮等性善主降之品,下肺气、理中气、消痰诞,肃肺平喘;乌梅酸涩,入肺则收,为麻黄、桂枝之监,使祛邪而不伤正。诸药合用,有升有降,有散有敛,升降相应,翕辟有度,具有抗过敏、抗菌、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此方用于治疗宿有哮喘,因外感诱发者,效果显著。临床可据证加减:寒包热者,加黄芩、连翘、鱼腥草,或加大桑白皮用量;鼻炎者加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等;痰稠者加胆南星、川贝母、竹沥;痰多而稀者加制天南星、法半夏。
方中乌梅一药历来医家告诫不可过早用之。任老却视乌梅为儿科佳品。因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味酸气厚,一则人肺经收敛浮热,纳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烦热而安心神;二则能开,冉雪峰《大同药物学》谓“乌梅不唯开,且能开他药所不能开,不唯通,且能通他药所不能通”,与麻黄相伍,既可治疗素哮因感而发的新病,又可治疗同虚而哮之久病,不仅不敛邪,还有助清药扶正祛邪之功,故方中乌梅、麻黄一般等量用药。
2. 浊邪闭肺治从里
任老认为,胸者阳也,内踞心肺,为清旷之所,容不得丝毫阴浊之邪。临床最常见的阴浊之邪为痰,亦是哮喘发作最重要的病因。此即《症因脉治》所云“哮喘之因,痰饮内伏,结于窠穴”。凡阴浊胶痰或夹火、夹食、夹瘀痹阻胸阳,阻遏肺气,郁闭三焦,使肺气郁结,升降失常,哮喘乃作。症见:哮喘反复发作,痰鸣如吼,气急喘促,胸闷难言,端不着枕,痰白而粘或咯痰不爽,苔白粘腻或浊腻,脉沉滑数,指纹青紫多达气关。甚者见颜面、口唇、肢末青紫等危候者。任老认为本证系浊邪为患,病从内受,其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影响及心。小儿脏器娇嫩,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知自节,饮寒食冷或过食补养之品,损伤脾胃,积食生痰,塞阻肺气;或久病咳喘,肺脾肾三脏皆亏,阳气虚微,水液输化失常,聚湿生痰,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塞遏肺脏,阻遏升降,甚则痰阻气结,肺气不能贯心脉以行血,而呈现痰瘀胶结、寒热互结的复杂局面。治当从里,首当辨虚实。实者,以气塞痰结血瘀为主要病理改变,法当泻肺除塞,疏利三焦,治痰治瘀以平哮;临床以调气为先,使气顺痰易消,气行血活,从而达到气机调畅,三焦通利,肺气顺降之目的。
定险汤是任老根据《黄帝内经》“肺苦气上逆,急食苦出泻之”理论,创立的止哮经验方。该方由葶苈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茯苓、泽泻、苦杏仁、橘红、厚朴、丹参组成。方中着眼于疏利,以葶苈子苦寒泻下,降肺气、除痰壅兼走大肠;泽泻、茯苓清肺气,滋水之上源,脾肾同治;橘红、厚朴调中快隔,稀释痰诞;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苦杏仁下气消胀,与上药同用,可使痰浊消散,气机通畅;丹参活血化瘀,并有抗过敏作用,与葶苈子相配,更具有活血通脉之功。临床运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呼吸窘迫综合症等表现为肺气塞塞证者。疗效显著。临床治疗20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服药方法采用急症急投的方法,每3小时服用1次,平喘止哮有效率在95%以上,多数患儿服药3-5次,哮喘即可渐平。本方乃通利之剂,小儿脏腑娇嫩,必须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3. 久哮难平治从虚
任者认为,小儿哮喘持续难平,经久不愈与正气虚损密切相关。正气不足,抵抗力薄弱,既是易感外邪诱发哮喘之因,又是哮喘持续难平之根。故临床若他法治疗无效,辨证外无风邪,内无实热,惟见痰鸣哮吼,喘而汗出,胸闷气短者;或入夜喘甚,或动而喘甚,舌淡,脉细弱者,即从虚治。任老调此气无所主故也,必“以倦倦元气为念,必使其正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景岳全书》)。常以神应散治疗,方由太子参、阿胶珠、白术、茯苓、山药、乌梅、炙麻黄、苦杏仁、地龙、甘草组成,具有益肺健脾、敛肺止哮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阿胶珠、甘草等药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转化率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的浓度,有类似激素反应而抑制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笔者师承其法,用于治疗哮喘待续及支原体肺炎久嗽不愈等症,亦均获良效。
4. 病案举例
刘某,男,8岁,1998年8月12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自幼罹患哮喘,每因感冒或饮食不慎即发。近因饮寒食冷而发,哮喘持续10余天,迭进中西药治疗不效来诊。诊见:患儿咳吼喘促,张口抬肩,哮验之声可达户外,胸闷憋气难耐,夜难着枕,面色晦暗,口唇青紫,神疲,纳呆,大便稍干,小便微黄,舌暗红、苔厚腻,脉沉滑数。双肺布满哮鸣音及干湿呷音。证属饮食伤胃,浊邪内生,痹阻胸阳,阻遏三焦,水湿痰瘀互结,肺失肃降。急以定喘汤涤浊开瘀,通畅三焦。处方:丹参、紫苏子、莱菔子各10g,白芥子、厚朴、橘红、泽泻、茯苓、苦杏仁各6g,甘草5g。3剂。浓煎,3小时服药1次。服药2剂,哮已减半,二便通利,面晦唇紫渐消,惟咳甚痰多。嘱服完余剂来诊。后以人参五味汤调理6天,患儿神爽纳增,气息平和而愈,续以疗本之法调理3月,随访2年哮喘未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