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竟是治疗“小儿哮喘”的良药?

 为什么73 2022-01-09

任桂华 肖相如频道 2022-01-09 07:00

导读:今天学习任国顺先生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经验与独到的用药法。

任国顺先生是湖北省名老中医,从医60载,长期致力于小儿疾患的研究。今介绍任先生治疗小儿哮喘持续发作的经验如下。

图片
清邪袭肺治从表

对现代医学称之为外源性哮喘和感染性哮喘,任老认为,清邪袭肺,病邪在表,故治仍当从表。

然哮喘反复持续的发作,应与初病暴发之证相区别,此时邪恋日久,正气不足,法当邪正同治,既以轻清之品,轻透表邪,又不忽视治标固本、扶正祛邪。

即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可在宣散剂中稍作收敛,使外邪去则正自安,顽疾渐愈。

鉴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特性,任老认为小儿哮喘外感风寒者多,风热者少;寒包热者多,纯热者少,故临床遣方用药,不为“炎症”所惑,慎用寒凉,善用辛温。

常用性味略温,寒热兼施,宣、肃、敛三法并举的九宝汤治疗,轻透表邪,达郁开闭,止咳平喘。

方中取紫苏叶、薄荷、桂枝、炙麻黄质轻味薄之品,调和营卫,透达表邪,宣肺开闭;桑白皮、大腹皮、厚朴、苦杏仁、陈皮性善主降之品,下肺气、理中气、消痰涎,肃肺平喘;乌梅酸涩,入肺则收,为麻黄、桂枝之监,使祛邪而不伤正。

诸药合用,有升有降,有散有敛,升降相应,翕辟有度,具有抗过敏、抗菌、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此方用于治疗宿有哮喘,因外感诱发者,效果显著。

临床可据症加减:

寒包热者,加黄芪、连翘、鱼腥草,或加大桑白皮用量;鼻炎者加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等;痰稠者加胆南星、川贝母、竹沥;痰多而稀者加制天南星、法半夏。

方中乌梅一药历来医家告诫不可过早用之。任老却视乌梅为儿科佳品。

因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味酸气厚,一则入肺经收敛浮热,纳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烦热而安心神;二则能开,冉雪峰《大同药物学》谓“乌梅不唯开,且能开他药所不能开,不唯通,且能通他药所不能通”;

乌梅与麻黄相伍,既可治疗素哮因感而发的新病,又可治疗因虚而哮之久病,不仅不敛邪,还有助诸药扶正祛邪之功,方中乌梅、麻黄一般等量用药。

图片
 定喘汤

定喘汤是任老根据《黄帝内经》“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理论,创立的止哮经验方。

该方由葶苈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茯苓、泽泻、苦杏仁、橘红、厚朴、丹参组成。

方中着眼于疏利,以葶苈子苦寒泻下,降肺气、除痰壅兼走大肠;泽泻、茯苓清肺气,滋水之上源,脾肾同治;橘红、厚朴调中快膈,稀释痰涎;

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苦杏仁下气消胀,与上药同用,可使痰浊消散,气机通畅;丹参活血化瘀,并有抗过敏作用,与葶苈子相配,更具有活血通脉之功。

临床运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表现为肺气壅塞证者,疗效显著。

临床治疗20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服药方法采用急症急投的方法,每3小时服用1次,平喘止哮有效率在95%以上,多数患儿服药3~5次,哮喘即可渐平。

本方乃通利之剂,小儿脏腑娇嫩,必须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图片

 久哮难平治从虚

任老认为,小儿哮喘持续难平,经久不愈与正气虚损密切相关。

故临床若它法治疗无效,辨证外无风邪,内无实热,惟见痰鸣哮吼,喘而汗出,胸闷气短者,或入夜喘甚,或动而喘甚,舌淡,脉细弱者,即从虚治。

常以神应散治疗,方由太子参、阿胶、白术、茯苓、山药、乌梅、炙麻黄、苦杏仁、地龙、甘草组成,具有益肺健脾、敛肺止哮之效。

本方用于治疗哮喘持续及支原体肺炎久嗽不愈等症,亦均获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